“同课异构”精彩课堂之思考与探究

    刘连英

    

    

    【摘要】同课异构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分享、提升的教研模式.相同的教学课题,不一样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会产生不一样的精彩,真正体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彰显了每位授课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风格各异的教学风采,引发了授课教师之间智慧的碰撞与升华以及思想上的共鸣,实现了优势互补,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模式.

    【关键词】兴趣;参与;激励评价;反思;精彩课堂

    为了整体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研、教改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优化课堂结构,创建高效课堂,我校数学教研组在4、5月份组织了“同课异构”精品课赛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每位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博采众长,展示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使我感到耳目一新,并引发了我对数学课堂精彩和高效的思考与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在此次精品课活动中,各位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合理地优化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挖掘一切兴趣因素,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借鉴一:借趣味、新颖的生活问题,打开数学课堂精彩之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入课堂,便能迅速产生情绪高昂、振奮的学习状态,这种积极的状态将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垂径定理”的教学中,李亚丽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美丽的图片(如图1所示),学生立刻被这幅图片吸引了,注意力达到了高度的集中,并且对接下来老师要展示的问题充满了好奇心,那么这节课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开端.紧接着李老师问:“你们认识这幅图片上的这座桥吗?”学生齐声回答出这是赵州桥.然后李老师给出赵州桥的简单资料介绍(包括与本节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信息,如赵州桥的形状、跨度、弓高等),最后提出问题:你们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李老师利用上面的问题巧设悬疑,自然地导入了本节课的课题——垂径定理.那么接下来,学生一定会带着解决这个问题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借鉴二:设计动手操作、数学实验、数学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我们常态的数学课堂基本上还是以接受学习为主,大致遵循老师先讲解,尔后学生识记、训练,然后教师讲评的模式,教师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归纳总结.学生普遍反映:听懂了但记不住,学会了但很快就会忘.而经过亲自动手实践和探索得来的知识才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中,郭美玲老师没有采用以往的方法:(1)利用多媒体PPT展示图形,(2)观察图形,(3)直接得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结论,而是设计了如下的数学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卡纸与剪刀,然后按照以下要求自己动手操作:

    1.在卡纸上任意剪出一个角.

    2.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折叠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

    提出问题:这条折痕与这个角是什么关系?(学生立即得出折痕是角的平分线)

    3.再以第一条折痕为斜边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展开,观察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根据两条折痕本来是互相重合的,得出两条折痕是相等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很容易地归纳出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同时,教师再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一遍上述过程,这样学生的脑海里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就有了一个深刻的记忆,达到了牢固掌握的效果.

    借鉴三:丰富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实践证明,教师长期采用同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要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注意力和动力,教师就要丰富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对学习的内容及学习的方式充满兴趣,并且能在学习中体会到参与的快乐.

    在“因式分解”教学中,李百征老师对3个例题以及课堂检测的教学采用了四种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所有的学生在整个课堂的45分钟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创造了真正的精彩高效课堂.例1:李老师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大胆讨论、交流,然后让两名小组成员到讲台板演,多名学生抢先参与讲评、补充、纠错,李老师做最后的归纳、评价.例2:李老师让全部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老师边巡视边找典型错例和优例,然后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典例,让学生找错、纠错和改错.例3:李老师要求谁先做完后交老师批阅,完全正确的前10名就被评为小老师,代替老师给其他同学批阅、讲解,最后向老师反馈其他同学的掌握情况.最后的课堂检测环节,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小组之间交换批阅,然后小组内成员帮扶讲解、纠错.整个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效果好.

    借鉴四:对学生个体或小组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所期待

    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纪红岩老师在教学中,课堂评价机制就用得非常好.首先,纪老师注意全体学生的公平性,对所有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哪怕是答错的学生,他也会给予肯定.其次,纪老师注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评价,不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每一个学生,学困生达到较低的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优等生在较高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最后,纪老师还注意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多说鼓励、表扬的话语,少训斥,少批评,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纪老师让学生也作为评价的主体,形成生生互评的良好气氛.如“我觉得他说得……”“我还有补充……”让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既能满足好奇心,又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再次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鉴五:注重反思教学,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颗粒归仓”

    反思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梳理,更是对所学知识的方法和规律的积累、沉淀和升华.一节课中,不论老师讲得多么精彩、多么生动,如果学生不经过反思和沉淀,那么老师教的东西永远也变不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说,反思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大多数教师为了所谓的增大课堂容量,总是“贪多图快”,不舍得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整理和反思,结果就出现了以后再碰到类似的甚至是完全相同的问题时,原来不会的学生现在仍然不会的现象.此时,教师不要在口头上一个劲地埋怨学生,要从自身的教学上多反思.

    朱凤英老师就特别注重要求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具体表现在:每做完一道题,朱老师就要求学生用红笔记录本题用到的重要知识点、方法和规律,对于典型的例题和错题,还要求学生整理到笔记本上.在课堂最后5~10分钟,朱老师没有贪图多讲一道题或让学生多做一道题,而是再次要求学生看学案,整理笔记,反思这节课的典型题和错题,并提醒学生课下或上下一节课前她会检查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学生肯定会认真反思、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牢固掌握的效果.我想这肯定是朱凤英老师多年来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原因吧.

    总之,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给我们全体数学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与多个教师的磨课比较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优化课堂结构、创建精彩高效的数学课堂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