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教育学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冯青 汪劲松

    摘要:在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教育学知识不应只由教育工作者掌握。普及教育学能使家庭教育得到系统的理论支持、促进家校合作、改善师生关系、促成学习型社会,基于当前教育学普及程度较低的现状和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学的普及路径有三点:开设教育类校本与选修课程、建立家校合作的专门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指导教育学的普及。

    关键词:教育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9-0074-02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家校矛盾作为典型的例子时常走入大众的视野,如家长和教师“退群”“校闹”、不良师德师风的事件等。这些问题最本质的内因是由家长、教师、学校与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不充分而导致的教育秩序混乱。虽然当前是一个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对于教育的了解大都是零散的,极易受到外界错误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在深化教育改革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向社会普及教育学是极其有意义的。

    1普及教育学的意义

    简单来讲,教育学就是告诉人们教育教学普遍规律的学科。它包括了各个分支学科,其中的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心理学是人们了解教育、学校、教师以及了解自身学习与认知行为的重要学科。学习教育学原理可以让我们明白教育是什么、教育对人与社会有什么帮助、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相关知识,同时它也介绍了教学、德育、教师、学生、学校管理等与学校日常教学息息相关的系统知识。学习教育心理学能使我们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阶段、学习的原理、学习动机、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学习策略的选择等。

    1.1为家庭教育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

    当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着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功利化、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不看重孩童的早期教育、家庭环境与氛围不优良、家庭与学校教育脱节等问题。其内在原因不仅是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和性格,最核心的因素是不懂教育,即缺少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来指导家庭教育。有的家长能造就孩子,有的家长也能误导甚至毁掉孩子,而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习它不仅可以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境界,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了解教育的作用、方法等知识,从而有据可依地教育而非随心所欲。例如,有的家长常常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没有认真,孩子考试不理想便打骂孩子,由此引起了整个家庭的紧张氛围。当家长学习了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联系后便能明白,孩子的发展不仅是其主观能动性决定的,还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此时就会反思:“孩子是不是不适合这门学科?”“是不是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哪个方面阻碍了孩子的学习?”“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等,而不会去一味地质问和指责学生。

    1.2促进家校合作

    当今社会各界对教育都极为关注,提起家庭与学校教育时,几乎所有人都明白它们之间应是合作关系,但部分家长、学生甚至是老师的不配合或教育观念的错误也导致当前家校合作明显存在一些短板,如家校合作缺乏组织计划性、合作方式与内容单一、合作的互动性不足等。形成这些家校合作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家长、学校等各方都没有在理论知识层面去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了“认为家校合作很重要”的感性认识阶段,合作起来自然缺乏必要的动机,这时就需要将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提高到理性阶段。教育学可以让家长、教师、学校都能够明白学校和家庭教育及其环境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中最可控,而家庭与学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统一也对学习、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所以,通过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激发教育事件參与各方的内在动机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家校合作。

    1.3改善师生关系

    如今提倡教师将角色转变为学生的促进者与引导者,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如今,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学生惧怕教师的问题,同样也存在教师不敢管学生的复杂情况。这样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是由于目前的在校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父母极其在意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孩子容易被溺爱,这种情况下一旦孩子受了委屈,家长和孩子在情绪激动时就容易不理解甚至反感教师的工作,从而引起家校矛盾与冲突。教育学原理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了解教师的作用、地位,明白教师在教育中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对于一些教师为学生好却不被理解的教育举措,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配合了。同时学生也能学到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这样他们就能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并积极配合,教学存在问题的时候也能提醒老师及时修正,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师生关系也能进入良性循环。

    1.4促成学习型社会

    党在十六大就已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对促进社会终身学习风气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2]。普及教育学能够帮助促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动力的形成,比如教育学能够使人们了解教育与自身身心发展的关系,明白学习先进知识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产生一种“不受教育就要落后”的危机感与社会使命感,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内驱力。许多人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却始终无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导致其学习行为中止或花费了大量精力而收效甚微。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学习策略等相关章节的学习不仅能使学习者理解学习的机制和方法,同时也能引导学习者时刻注意和监控自身认知过程而进行调整,这无疑提高了学习者的信心和效率,对全面促成学习型社会有重大帮助。

    2当前教育学的普及情况

    当前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比例非常大,几乎所有家长都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读书有用论”盛行,但真正懂教育、懂学习的却只是小部分人,其中包括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学者以及教育类专业的在校生等,还有一小部分人学习过教育相关知识,他们大致明白教育是如何运作的,剩下的大多数人对教育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学校、辅导班、看书、考试等概念上。由于存在教育孩子的需求,家长们可能会购买一些相关的教育类书籍或阅读很多分享教育经验的文章,这些知识大都是零碎、浅显的,不能给人系统的指导。总之,当前教育学的普及情况并不乐观,教育学知识的掌握人群主要集中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类专业的在校生。教育学知识不应该作为教育行业、专业的专利,为了社会各方能够更好地配合教育领域并形成合力,普及教育学相关知识是亟待考查和实施的。

    3普及教育学的路径

    3.1积极开设教育类校本课程与选修课程

    由于我国还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区域教育水平发展不等的情况,将教育学作为基础或高等教育的通识必修课程的时机尚不成熟,所以设置校本与选修课程的形式就成了当前普及教育学的关键路径。目前部分师范类高校已经开设了许多关于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综合、教育哲学等选修课程,非师范高校则相对较少。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觉性并配合学校,建议各非师范类院校也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开设教育类选修课程。对于中小学教育类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应坚持社会和知识本位的取向,选择学生需要的教育学内容。其次,必须对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进行通俗化和趣味化处理。最后,课程应该轻考核、重实践,保证其内容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理念、纠正学生的错误教育观念并指导学生学习。

    3.2建立家校合作的专门组织并定期开展学习活动

    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学生影响程度最大,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学习和生活都在这里完成,不仅是学生要懂得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是怎么回事,也必须使家长了解教育的原理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必要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品德发展,并與学校教育展开合作。为了长期有效、有规律的合作,需要建立家校合作的专门组织,例如,家校合作委员会、家长教师互助会,在确立负责人后,家长和学校共同制定全面、有效的合作计划,并按计划定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前期形式以学校传授教育学基本知识为主,而后期则逐渐转变为家长间、家长与教师间的教育经验、理念的交流讨论,定期组织实践考核并设置奖励机制,确保家长与教师都能坚持合作。

    3.3制定相关支持性政策

    在全社会普及教育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光靠学校和一小片区域的自主探索无法改变大环境,且教育成效的显现具有滞后性,难以及时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出台相应的支持性政策文件来帮助教育学的普及,先从部分试点学校开始,随后向家庭与社会扩散,最后形成政策指引、学校主导、家校合作、社会支持的有利局面。

    4结语

    普及教育学知识对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系统大有脾益,科教兴国靠的不仅是学校和老师,也是每个人理应承担的责任。虽然目前全面普及教育学的条件还不够充足,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积极建设,教育学作为一门教我们如何运用教育规律指导育人行为的学科,是绝对不可能被任何一项技术淘汰的,并且在不远的将来会有希望成为一门新的基础学科与必修学科。

    参考文献

    [1]陈森扬.家校携手,共同谱写育人华章[J].教书育人,2020(31):4-5.

    [2]夏海鹰.学习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探究[J].教育研究,2014,35(6):48-52.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