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千遍” 其义自见

    张利利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所有历史教师的共识。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以多次使用同一时间数轴的方式就落实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释能力等方面进行实践,以达到落实学科关键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时间数轴;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释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005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其中的一个核心任务。

    什么是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笔者认为,是学生在通过历史学习后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质、并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主要包括时序思维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本文主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通过《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中三次采用同一时间数轴达到强化学生时空观念,落实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效果。

    一、初用时间数轴,落实学生时序思维能力

    时序思维能力是指能够将历史事件与特定历史时间相关联并据此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

    赵志汉指出:“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历史,阐明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件的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揭示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使学生在历史时间的纵向动态系统中认识和了解历史,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间观念的主要方法。”学生要认识历史,只有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才能恰当地认识历史和理解现实,进而达成基本的学科素养,培养基本的时序思维能力。

    在《辛亥革命》一课中,笔者以1911年10月10日为界,要求学生填写出该时间前后的历史事件,把广义辛亥革命的历史走向搬到一条时间数轴上,直观展示这段历史。

    培养学生的时序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明确每个历史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定位,了解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和联系。通过填写时间数轴,能让学生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思考并把握辛亥革命。问题设计如下。

    1.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爆发的?从时间数轴上可以看到:在武昌起义爆发前,民族危机加深;革命政党建立;武装起义爆发;保路运动兴起。根据时间数轴学生能轻易从军事、组织、社会危机等方面概括出武昌起义的背景。

    2.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派采取了哪两大措施巩固革命成果?学生从时间数轴上能轻松找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3. 辛亥革命的结局如何?从时间数轴上可以看出武昌起义爆发后,短短的时间内,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成立中华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来建立民主共和,实现自己的革命追求。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之手,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通过填写时间数轴能让学生在明确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更加完整地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并且学会在遇到繁杂的时间时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去梳理事件。这就强化了学生的时间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和时序思维能力,让历史教育教学的价值最大化。

    二、再用时间数轴,落实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教科书分目编写的方式人为割裂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时间线索的掌握,更为主要的是由于缺乏细节说明,难以深入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基于这种情况,在涉及辛亥革命的重难点《临时约法》时,还是采用前面的时间数轴进行辅助教学。

    在《临时约法》中提及“临时大总统及国务院行使行政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大总统的行政权要受到国务院的制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會有疑问:孙中山不是众望所归吗?为什么要对总统权力进行限制?这些疑问在教材的后面是有解答的,但是因为不在一处,学生就不会运用。通过时间数轴,我们的思路就清晰了。对于总统权力限制这一点不是针对孙中山的,而是针对即将上台的袁世凯。

    通过对时间数轴上同一个月发生的两起历史事件的分析,寻找相近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关联,把握书本隐含信息,进一步帮助学生用好时间信息,强化阅读分析能力。

    三、三用时间数轴,落实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能力,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解释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历史文献、历史文物及历史遗迹等史料进行,只有通过对史料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才能得出相对科学的结论。因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极具特色又有较高要求的关键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的53页“史学争鸣”中提出:“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赞同哪种看法?”

    这种开放型的问题并不拘泥于唯一答案,我们可以再次使用刚才的时间数轴进行分析。

    从时间数轴上学生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结论1:1912年3月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在中国,帝国主义的势力依然存在,封建势力依然强大,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一点讲革命失败了。结论2:虽然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但是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共和政体。从这一方面看实现了“君主到民主”的转型,革命还是成功的。

    通过对时间数轴的应用,使学生在明确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全面、客观、辩证认识历史的能力,逐步学会对历史现象做出有理有据的解释。学生从时间数轴上形象地掌握整个辛亥革命的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置于思维主体的地位,培养了学生(下转第55页)(上接第53页)的时序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参考文献:

    [1] 白林林.高效课堂背景下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13).

    [2] 郭子其.历史教学的内生性生成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0).

    [3] 李义初.关注历史思维品质 ?凸显学科关键能力[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6(3).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一中学 ? ? 3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