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课堂教学的学习流程再造分析

    赵慧娟

    

    【摘 要】在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紧密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本质,提出高职课堂教学重构与创新的核心是学习流程再造,而学习流程再造的关键是实现“五个变”。在对“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对“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互联网+评价”、“互联网+教师”进行分析,提出“互联网+”趋势下高职课堂学习流程再造的终极目标是打造生态课堂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教育;高职教育;学习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6-0068-05

    随着翻转课堂和MOOC在国内外大学的快速兴起,随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新概念后,“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但提升了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中国教育领域带来了机遇与希望。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职教育关注的热点。“互联网+”时代学生知识来源的多源化、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必然推动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优势

    “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碎片与重构。“互联网+”代表着一种重塑和创新,体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和注重生态的开放观念。“互联网+”变革了传统行业,在教育领域,一场新的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变革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未来教育的一切教與学的活动都将主要围绕互联网进行。“互联网+教育”就是互联网与传统的教育行业进行连接并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借助于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实现教育发展的新生态。传统教育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如固定的学校、教室、讲台、教师,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则不受这些固定内容的限制,只要与互联网连接,学生便可通过移动终端随意选择课程和教师进行学习,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更多体现为一种自助行为。“互联网+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变化”,是对传统课堂的重构与创新,是一个产生了新技术、新内容与新方法的变革过程。所以,“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之下的重要体现。

    “互联网+教育”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个性化教育上,这也是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教育”催生了慕课、教育APP、电子书包云服务、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育”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架,使交互式学习成为了可能。翻转学习便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已成为主流的教育、教学形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学习计划和进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可以反复观看老师的微课或视频讲解,遇到疑惑可以停下来思考,甚至可以即时在线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互联网+教育”下的在线课堂还能够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来推荐合适的课程,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让学习变成了类似于“自助餐”式的自助学习行为,也使得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但是,“互联网+教育”不等同于在线教育,它谋求的不是教育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而是一种变革的思路,是教育理念的彻底变革,是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与服务模式的变革,不过这种变革主要是以互联网作为基础要素来进行创新,通过对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来实现教育服务模式的创新,这种优化重组类似于管理学上的业务流程重组,通过流程重组来盘活现有的资源,通过内部要素的优化重组实现创新,如创新教育的服务模式或组织方式,进而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并进一步提升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重构课堂的核心是学习流程再造

    1高职教育重构课堂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缺欠,课堂上不习惯教师讲解抽象的概念、公式和原理,而对于信息网络中形象的视频、图片、动画等比较感兴趣,容易深刻记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打破原有的课堂流程,融入信息化教学元素,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创新,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创造力。另外,“互联网+”时代下的专业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非常缺乏,需要对专业课程资源进行信息化整合,例如通过开通专业课程的微信平台,开放精品在线课程,包括微课、在线视频、幕课等,实现学生课前或者课上提前掌握理论知识点,以及碎片化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对于改变当前高职学生课堂低头族的现状是不错的途径。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方式,重构课堂已成为一项迫切性任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教学变革作为依托。课堂教学实践主要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起关键作用,课堂教学变革的核心是要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进行创新,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要重构课堂的前提是必须先反思课堂,反思课堂的教学理念及整个教学流程。目前在重构课堂方面,翻转课堂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翻转课堂本质上是通过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颠覆传统的课堂学习流程,实质是学习流程的再造,所以如何充分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学生课堂学习流程的重组优化,成为一个中心话题。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加上特定的教学策略,是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其实质是实现学习流程的再造。

    2学习流程再造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学习流程再造(Study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SPR),是参照管理学上业务流程再造的管理思想开展课堂教学和管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课堂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课堂“教”与“学”的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技术与管理的充分集成,改变课堂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实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精神情感的全面有效调整。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学习流程再造。翻转课堂将课堂学习流程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顺序颠倒。课前组织学生观看MOOC、微课教学视频完成在线学习,课前完成知识点的讲解,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进行讨论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后的课堂部分是关键,可通过课堂研讨、课堂实训、分享交流等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完成课堂任务,同时对学生进行各种辅导(如技能大赛辅导、思想辅导、心理辅导等),翻转后的课堂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答疑、启发学生思维并实现全面成长(见图1)。

    实施学习流程再造后的新型高职课堂是对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创新。用学习流程再造的理念,指导新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在目前热门的翻转课堂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互联网思维及信息技术,通过学习流程的再造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流程。这种新型的课堂能够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及云课堂平台实现与学生的交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的课堂教学将变得更为自如,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充分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学生对课堂更为喜爱和满意,体现了以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课堂学习流程再造的关键是实现“五个变” 互联网强调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多样性生态。“互联网+”时代对人才要求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满足互联网生活对个性化的需求。这将在翻转课堂基础上重塑“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观念,强调开放的观念、互动合作的能力、终身学习的目标,以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以此观念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实现高职教育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互联网+”时代将给教育资源、学习模式、教学模式、教师等教育要素带来深刻影响。在翻转课堂基础上,实现“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课堂学习流程再造的关键,是实現“五个变”。

    1“互联网+课程”之变

    把生态后现代课程观引入课程设置当中,以生态化课程的要求来助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一方面,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对学科知识结构进行大的分层分级处理,课程分类上杜绝过于整齐划一以及过细的分类,防止课程划分的支离破碎,试图发现各门课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学科课程的整体性,实现各门课程之间的平衡及课程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身心各方面全面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成才。另一方面,依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能力特征对课程进行个性化设计,尤其是针对学生能力的个性化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无限拓展,非正式的学习内容将逐步增加,未来各种类别和层次的课程通过更高水平的在线服务提供给学生,将是“互联网+”时代课程发展的趋势,以保证学生的个性化职业定位和职业需求。同时生成性与不确定性是互联网影响下课程要素发生的最显著变化,学生辅助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将成为可能,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建设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学生与教师、学校与企业共建学习资源将逐步成为常态。

    2“互联网+教学”之变

    可以从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等方面来实现建设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达到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实现专业技能的提升。在互联网的今天,在线课堂不仅是信息化教学的需要,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学生多元化学习的渠道和发展趋势。

    一方面,围绕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进行个性化教学体系设计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增加,诸如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科学实验、任务模拟等各种新的乐学模式、任务驱动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不断地被创造,形成服务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互联网+”时代可通过教学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实现信息化教学,但必须对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开发和建设,把教学资源做成碎片化的数字化资源以微课、微课堂等形式分享到网络空间或通过微信、QQ等推送给学生。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于可实现校内校外、课堂内课堂外的翻转,例如学生可在课前或课堂上反复观看教学资源库各种微课资源,课下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连接互联网进行自主在线学习,并可参与在线互动讨论、答疑及远程操作。在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方面,手机、笔记本电脑与网络不仅不是课堂教学的干扰,反而成为必需的工具与途径,如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电子签到,通过手机客户端向教师反馈课堂满意度等。

    3“互联网+学习”之变

    在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中,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的释放。在面向未来的学习中,师生面对面的讲授将不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资源获取知识,进入课堂进行知识分享、实践、讨论、反思和运用成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各种混合学习模式、翻转学习模式成为学习常态,这种变化也是适应互联网为支撑的终身学习方式。注重技能培养的各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应该通过在线教育对学生进行“全人”的教育。体现在教育观念上,就是由以往培养人的观念向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转变。充分利用国内幕课(MOOC)平台中的尔雅通识课可根据学校的需求进行课程定制的优势,开设诸如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创业及就业技能、职业心理辅导等在线通识课的学习通道。互联网渗入的教育体系可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学习环境中激发个体的发展潜力,如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营造虚实融合的学习场所,如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室协助学习者转变学习方式,开展理实一体化行动导向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互联网+评价”之变

    “互联网+”时代应实现多元化评价方式。一方面,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学生课堂上能够提供的课堂学习信息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课程的教学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进行跟踪和了解,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兴趣,可通过信息化教学软件对教学数据实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得到课程的信息数据反馈,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对课堂的评价满意度。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通过即时在线评价完成,可通过网络空间留言进行评价,通过微信、QQ等客户端进行即时在线点评,或通过点对点的沟通进行信息反馈。另外,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定,可通过校内与校外的互联和沟通实现多样化评价,如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形成校外评价学生表现及成果认定的灵活方式。如上海、重庆等地已经开始了学分银行的试点运行工作,实际上是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过程中对学习成果认定的需求。同时,对于学习流程再造后的新型课堂体系的评价,不仅要重视总结性评价,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使得过程和结论都能够得到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宜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动态生成办法。因为“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过程由“预设”走向“生成”已成为可能,所以要注重课堂教学生成性目标的实现。

    5“互联网+教师”之变

    “互联网+”时代高职课堂学习流程再造的实现,提高“教师的教”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这需要重点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教学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微课、幕课的纷纷来袭,迫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角色定位,教师由课堂学习的掌控者转变为学习的顾问、答疑专家,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教练者的身份,全程为学生的学服务,提高高职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教师应紧密结合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再造课堂,掌握新的课堂教学操作方法、教学策略,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这也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关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的要求。目前较多的高职院校往往忽视了对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在“互联网+”时代对专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应该是各高职院校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四、“互联网+”时代高职课堂学习流程再造的终极目标是打造生态课堂

    1基于学习流程再造的生态课堂的内涵

    新型的基于学习流程再造(SPR)的生态课堂,对于学习流程再造的核心的“五个变”,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包括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打造智慧化教学环境、打破传统教学流程、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实现课程资源生成方式的变革、课程资源共享方式的变革、泛在学习方式的变革等。由学习资源、网络平台、学生及教师这些因素构建成一个生态意义上的共生生态链,其中的构成要素相互影响,形成反射,构建出一个基于学习流程再造的共生共存的教学生态系统。生态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强调课堂发展的互动性、合作性,追求课堂的多样协调发展,这也是生态课堂的独特之处。

    生态课堂主要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对课堂进行流程再造,一切课堂问题都用生态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对于学生发展中的差异性、独特性从生态的角度去解释。课堂教学全程贯穿生态的方法,最终形成开放的、动态的课堂,实现生态范围内的多元化目标的统一。

    2基于学习流程再造的生态课堂构建的重点

    生态课堂的实质是内涵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过程由“预设”走向“动态生成”成为可能。通过各种课堂交互行为形成的自主合作式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得到身心的解放,形成师生合作、动态开放的共生性课堂,这是符合生态学规律的课堂。传统教育要求学习者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受知识,学生只有一次聆听的机会,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而自从有了微课、慕课等课程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控学习速度,可以随时跳过已经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反复学习没有掌握的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而且课堂上手机、笔记本电脑与网络不仅不是干扰,反而是必需的工具与途径,从而真正实现使学习“随心所欲”。

    (1)生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这个舞台不能由教师一个人来表演和掌控,而是师生通过互动交流、共同合作进行展示的舞台。从教学目标上,生态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师生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强调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关注全面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于当前发展的需要,还要促进未来的发展。对于学科能力表现而言,生态课堂教学目标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适应群体合作的生态圈,所以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兼顾生态目标。

    (2)生态课堂是多维互动的关联性课堂。基于学习流程再造的生态课堂的特征:一是整体性,即课堂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二是多元性,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教学资源的多源性,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三是开放性,课堂氛围及课堂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及包容性;四是合作共生性,课堂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与环境的交互性。

    (3)生态课堂是动态的生成性课堂。基于学习流程再造的生态课堂的课堂目标不再是预设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它是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在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探究式学习过程人为形成的动态性目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生态课堂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强调整体关联、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营造出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交互的教学环境,最终形成符合一定的生态规律、具有明显的生态精神的课堂。

    (4)生态课堂构建的实现是基于“内容+技术+平台”的课堂重构与创新系统的,这是在学习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生态课堂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其中,创新教学内容,营造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依托云课堂平台来重构课堂教学是关键。以基于翻转课堂的生态课堂构建为基点建立平台,在此平台上构建依托云课堂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并进一步优化课堂的文化环境、心理环境和行为环境,构筑适合高职教育的学习平台和支持系统,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实现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这也将成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五、结束语

    本文探索“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课堂教学整合的本质和特点,结合“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的应用趋势,分析“互联网+高职教育”引发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试图通过学习流程再造对传统课堂进行重构与创新,紧密结合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再造传统高职课堂,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应顺应这一新时代需求,并通过不断创新实现有利于自身协调平衡发展的生态圈,强化引导、强化人文、增强兴趣、增强情感,这也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南中.“互联网+教育”内涵解析与推进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6(1):6—11.

    [2]黄美娇.“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化与挑战[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42—46.

    [3]李永广.“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航海技术《航海学》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6(11):69—72.

    [4]陶西平.“翻转课堂”与“生成课程”[J].中小学管理,2014(3):58.

    [5]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0.

    [6]岳伟,刘贵华.走向生态课堂:论课堂的整体性变革[J].教育研究,2014(8):99—106.

    [7]刘贵华,杨清.从标签式趋同到内涵式多样:生态课堂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