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别化学习更“真”“实”

    朱虹

    在“马路边和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中,我聚焦个别化学习的“真”和“實”,开展了一系列个别化学习内容的设计和调整。

    一、在“真”生活中捕捉“真”问题

    在“马路边和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讨论交通规则、各类汽车及各种交通标志等,并尝试在幼儿的“真”生活中捕捉“真”问题,将“真”问题引入个别化学习中。

    有一天,在“小鸽子新闻直播”中,花花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昨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大商场吃饭,结果吃好饭回来时,找来找去找不到我家的车子了!后来请保安叔叔帮忙,看了录像,才找到停车的地方。”没想到,花花的新闻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共鸣,粗心的爸爸妈妈找不到车子的情况竟然时有发生。于是,我想,何不把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事件作为个别化学习的素材呢?“停车场”游戏就这样产生了!我试图通过停车场游戏,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刚开始设计的停车场就是一个由一层层的隔板组成的架子,用数字标记了横排和竖排。在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看着车子上的方位、数字卡片寻找车位的时候会自言自语:“这辆车停在第3排的第4个位置。”“这辆车停在第1排的第3个位置。”……从孩子们机械的数学语言表达和紧蹙的眉头中,我意识到他们对这个“停车场”的操作材料兴趣不大,对这样的“停车场”没有认同感。于是,我发起了“停车场大发现”的调查活动,让孩子们走进真实生活,到经常去的商场和其他公共场所去找找、看看真实的停车场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拍来了各种停车场的照片。我把孩子们拍来的照片按照地面的、墙面的、其他地方的归类摆放在展板上,并组织他们分享、交流。圆圆拿着一张地面车位特写照片告诉大家:“我们小区的地下停车库有的车位前面写着车牌号码,告诉大家这个是私家车位。”圆圆的发现引起了许多孩子的共鸣。不过,住宅小区停车库和商场停车库在地面车位标识上有很大的区别。于是,我特意找出了一张标有245数字的地面车位标记问道:“这个车牌号怎么这么奇怪呢?”佳佳认真地介绍道:“这张照片是我在商场停车库里拍的,商场停车库地面上的数字是一个一个连着的。爸爸每次停好车都让我记住停车位上的这个数字,我们逛完商场根据这个数字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车了。”看来,同样是在停车库的地面上,孩子们找到了不同的信息。接着,我把都是牌照号的地面照片和都是数字编号的地面照片分别放在一起。关关走上前,看着牌照号的那些照片似乎有所发现:“你们看,车牌号都是第一个字表示地方,后面有数字也可以有字母,而那些照片上只有数字的,肯定不是车牌号。”大家认真观察、对比了这几张照片,发现了车牌号的许多共同点。我接着问:“那除了地面,停车库里还有别的地方有数字标记吗?”贝贝说:“墙上也有标记的。商场的地下停车库有好多层,用B表示地下,用123表示楼层,比如B2就是地下2层。”兴兴立刻反驳:“我去了宜家,停车库楼层没有字母B啊,就是1234。”两个人各自以照片为证,争执不下。我提议两个人交换照片,并去一下对方拍照片的这个停车场寻找答案,还可以问一问那里的工作人员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们都赞同这个建议。凯凯说:“我去调查时就采访了商场停车场的管理员叔叔。叔叔说商场的停车库很大很大,为了让顾客不忘记自己的车停在哪里,有很多好办法。比如,可用不一样的颜色和图案来区分楼层和区域。大宁商场的停车库就用各种乐器表示区域,我们有一次就停在了架子鼓这块地方。”芸芸补充道:“有些停车库还有电子找车设备,输入你的车牌就知道车在哪里了。”……

    这次回归生活实境的大调查充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孩子们不断地观察、发现、思考、交流,对于真正的停车场的认知越来越清晰。

    是到了重新设计制作停车场的时候了!我先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停车场模型,里面只有简单的几层“楼板”,并在一边摆放了孩子们在大调查中拍摄的各种停车场的照片。这些简单的半成品材料受到了孩子们的空前关注,他们积极参与,自主寻找利用各种材料为“停车场”“添砖加瓦”。他们先选择了四种不同的颜色贴纸,贴在“车库”的“墙”上,来代表不同的楼层,还让我打印了B1、B2……表示地下几层,替代了原先的楼层标记;他们还在车库的柱子上设计了不同的图案标记(大家讨论了很久,决定用小动物来做标记)。嘉嘉说:“这样,你只要记住车停在什么颜色的区域,旁边柱子上是什么图案,就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车了。”最后,孩子们还不忘区分固定车位和其他车位,为所有的汽车和部分停车位贴上了车牌号。一个生活化的地下停车库场景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体现了之前讨论到的停车场的所有细节。对孩子来说,创设停车场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这样一个孩子们自己创设的场景让他们在操作中更有了代入感。活动中,孩子们在根据卡片找车位时会说:“我的车位是在B3(地下三层)小羊区的第五个车位上。”……在根据车牌号找车位时,有固定车位的“小车主”会仔细比对相近的车牌号,指着固定车位上的车牌号说:“这个是我家的停车位,你的车牌号跟它是对不上的。”……

    捕捉幼儿生活中的素材,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学习材料,不仅能够抓住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促使他们联系已有经验,形成认知冲突,在积极操作、探索中建构新经验。

    二、以“真”问题推进“真”操作

    中班幼儿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按教师的规定摆弄材料,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如何为幼儿提供更具开放度和探究性的材料,成为挑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大难题。我尝试从“真”问题入手,推进幼儿“真”操作。

    在“赛车场”个别化学习中,我投放了各种不同材质的斜坡“路面”,鼓励幼儿比一比谁的汽车开得最远。孩子们充满了获胜的渴望,他们一次次地推动小车,努力让汽车跑得最远。他们一门心思把注意放在发力上,用尽力气滚动汽车,忽略了对“路面”材料摩擦力、斜坡坡度大小等因素的关注。

    这时,我向孩子们抛出了一个问题:“谁有本事使车子行驶的距离最短?”一时间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突然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过了一会儿,有孩子随手拿起汽车试了一下,继而又有孩子跟着推了一下汽车,他们都试图让汽车行驶的距离短些,但车子仍然一路往前冲。他们突然发现事情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意外的问题和状况促使孩子们调动起各种经验,铺在路面上的各种粗细不等、光滑度不同的材料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不断变换着各种材料,反复试验,耐心寻找那个可以使车速最慢的材料。渐渐地,又有孩子开始尝试改变路面的坡度,他们用砖块玩具垫起斜坡,尽可能减小坡度,仔细探究细微的坡度变化带来的车子行驶距离的变化。

    新问题推动幼儿在操作瓶颈期开展了新的尝试,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与材料互动的热情。他们不断思考各种影响因素,仔细观察小车的行驶距离,相互模仿操作方法,并且暗暗较劲。此时,幼儿的活动是动手动脑的心智活动。

    三、“真”操作建构“真”经验

    自家附近的马路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最熟悉的场景。每次走出幼儿园,总有孩子兴奋地告诉我,这里是我的家,那边有一个商场,这条路叫新江湾城路。于是,我和孩子们打算一起建造一个“新江湾社区”,通过这样一个开放式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给予孩子更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帮助孩子在生活经验和操作经验的互相作用中建构新经验。

    “新江湾社区”建立前期,我们开展了一次有关幼儿园周围有些什么的讨论。孩子们在讨论后画了许多幼儿园周围的建筑,将自己的画贴到相应的位置上。我在电视机上出示了一张只标有周围道路的图纸,在中间的区格里贴上孩子们画的幼儿园,给予孩子们一个最基础的参考。我想,孩子们最熟悉的应该都是自己家所在的小区,于是我先请住在幼儿园隔壁小区的孩子来说一说、放一放自己画的建筑。元元边说“我的家在九龙仓,就在这里”,边走上来将手指向了电视机里幼儿园旁边的一块空地。不料,小宝也急忙走到电视机前说:“不对,这里是我的家!我住在仁恒怡庭,就在这里的。”“你看,这个是右边,幼儿园的右边就是九龙仓,仁恒怡庭在左边。”元元耐心地跟小宝解释了起来。小宝有点懵,他可能还搞不清左右,但又不认同元元对方位的判断,他弱弱地说了一句:“这里真的是仁恒怡庭呀。”其他孩子有的支持元元,有的支持小宝。孩子们在方位认知上的矛盾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想,即使不能分辨左和右,但在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幼儿是可以进行相对方位的判断的。为什么孩子们产生了不同的判断结果?到底谁对谁错?我观察着电视机屏幕上的地图,突然意识到其实两个孩子都没有错,是参照物出了问题。两个以上的客体参照物才可以拟定一个空间的方位情况,而两个孩子都只是以幼儿园一个中心为参照,不同的个人角度决定了他们对于方位的不同判断结果。反观电视机里这张图纸,实际生活中水平面的立体社区垂直地展现在屏幕上,这对幼儿来说有着一定的转换难度,再加上缺少观察方位的引导,导致幼儿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产生了困难。

    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对环境和材料进行了调整。我拿来了KT板,在地面上搭起了社区道路底板,找来了玩具小人、玩具车、玩具树等一些马路上可以见到的东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在中间的区域搭建了一个有大门、草地、楼房且位置明确的幼儿园。孩子们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区域,他们不单讨论各个区域的方位,还摆弄起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在这个立体地图中,小宝和元元找到了九龙仓和仁恒怡庭两个小区的准确位置,它们分别在幼儿园大门的左边和右边,两个孩子还合作搭建了两个小区。孩子们还利用建构材料和废旧材料自主搭建了安徒生公园以及周边的其他小区等。

    “新江湾社区”的建筑在不断地更新,孩子们的游戏也在不断丰富。几个男孩子在这个有模有样的社区里拿着玩具汽车开了起来,开车游戏很快风靡起来。孩子们的興趣从搭建转向了模拟道路行车,他们推着小汽车,嘴里“滴滴嘟嘟”地叫着,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我增加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增添了遥控汽车以及目的地卡片,既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又对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控制能力、方向感知能力、遵守交通规则等提出了要求。投放了遥控汽车之后,孩子们不能再简单地用手推动小车玩了,而是需要快挡慢挡、前后左右一丝不苟地操控,汽车才能在“马路”上正常行驶。同时,目的地卡片让幼儿的行车有了目标,他们寻找目的地,观察设计行车路线等,在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综合能力。

    游戏开展了一段时间后,一天,洋洋一脸认真地告诉我:“老师,我们幼儿园门口是单行道!车子只能往一个方向开的。”我把他的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有的附和,有的一脸茫然。董董轻轻地问我:“什么是单行道呀?”我没有直接告诉他,而是提醒他:“你今天回家的时候,可以看看幼儿园门口马路上的车是朝什么方向开的。”我高兴地发现孩子们开始对不同的交通规则产生了兴趣,交通标志该在我们的“新江湾社区”登场了。

    从一开始的图画,到增添建构玩具让社区更具象,再到关注幼儿兴趣投入遥控汽车,接着准备增加各种交通标志……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材料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对幼儿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支持。这些变化并非教师拍脑袋决定,而是幼儿兴趣的发展使然。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经验支持幼儿不断突破自我,形成新的学习经验。

    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我们聚焦幼儿“真”问题,密切联系幼儿“真”生活,让幼儿开展实实在在的“真”操作,鼓励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于个别化学习,促使幼儿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着“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往复,并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