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个性化研究

    摘要 文化自信的培育一直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进入新课程环境与教育的驻地、客体和教学过程都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功能,是当今思政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 文化;社会;教育;政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及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也是高校思政课的应有之义。

    一、在思政课中培育大学生文化的重要意义

    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也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依托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1)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具体措施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文化自信状况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现。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充分利用高校思政课的平台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就是对大学生“引导和栽培”的具体践行。

    (2)高校思政课的职责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課作为党和国家向大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要用新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将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心、报国行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在大学时期的理论和实践储备将关乎未来的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大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个人提升内涵、成长成才的必然需要。文化内涵会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保障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得失观,以昂扬乐观的心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实践中。

    二、新课程及其对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功能的挑战

    新世纪以来,我们生活各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课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新的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思政课教学带来巨大挑战。

    (1)新的教师结构的挑战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是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程,80后、90后青年教师也加入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他们生活在中西方多元文化影响中,学习在高校大规模扩招背景下,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政治信仰坚定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真信与真教”,不能客观正确地分析中国国情,部分教师这种“不真信”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为学生文化自信构建带来巨大挑战。

    (2)新的教学对象的挑战

    新课程,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红利中的新一代00后已步入校园,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构过程多数受到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为特征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不少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颇。一些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不够,导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认知不足、中国革命文化遗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不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淡化等现象;一些大学生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不善甄别,全盘接纳导致信仰缺失、崇洋媚外等现象。同时,部分机构、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仅仅挂在嘴上并未落实实践,使得学生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这又加大了以思政课为平台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难度。

    三、新课程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

    面对新课程为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提出的挑战,我们需要从提高教育主体素质、加强教学过程改革等方面保障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未来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高校是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平台,高校要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提供学习机会等方式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关怀,使思政课教师建立起职业使命感、自豪感。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人文素质,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保持家国情怀,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严于律己,完善人格魅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2)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包含日新月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在思政课堂中,教师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讲好以自强不息、和而不同、民惟邦本等为精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包含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内容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讲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习近平新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外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

    参考文献:

    [1]刘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

    [2]匡美兰,张波.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例谈[J].思想政治课教学(5).

    [3]翟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形式新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08):17-18.

    作者简介:蒋燕,武警警官学院,研究方向:大学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