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冯海萍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赋予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特殊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学科贯彻学生发展的始终,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日常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结合情感教学法,用情感共鸣的方式,净化学生的心灵,浸润学生心中的沃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編号:1007-0125(2019)35-015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情感教育法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情感教学实用性广、效果好,被师生所喜爱。情感教学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是首要的教学目标。这一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意味着学校的关注点不再完全注重功利教学,而是侧重于对学生的德育、兴趣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同时也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情感教育与思政课之间的关系,探索出思政课与情感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当前学生情感教育状况分析

    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整体效果来看,如果想要学生将书本中的思想道德认识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品行与习惯,必须经过情感教育的中间过程转化。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当教育脱离情感层面,就会形成机械的教育模式,教师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进而不能铸造他们良好的精神世界。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往往不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忽视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能力趋于功利化,使最初的情感体验变得更加脆弱。就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化。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侧重于应试教育,即便开设了不少思政课程,但是最终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品行高低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不够全面、过于单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容易出现听不进去、思维麻木不活跃的现象,学生也对思想理论的知识点记忆不够扎实;其次是缺乏情感教育的认知。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来临,原本带给学生的情感激励元素也因商业因素从高尚转为肤浅,进而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道德教育熏陶。由于生育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增多,学生缺少合作协作能力与集体精神,对于挫折与失败没有更多的勇气去承担,更多表现出的是自私自利、关系冷漠;最后,教育实施者缺乏情感教育意识。高校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只注重于书本理论知识的传输,而不重视学生情感道德方面的培养,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多半是与教师自身的情感教育意识缺少有关。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来自诸多方面,既来自施教者,又来自受教者。但笔者认为施教者情感教育意识的缺失,是造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进度,取决于施教者的情感教育水平。为此,提高施教者的情感教学意识是现如今思政教学活动中的当务之急。

    二、使情感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彰显魅力

    (一)“情”是教学过程中最好的沟通手段

    情感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德育的发展与创新,贯彻科学发展观。高校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校情感教育的重要传播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内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就是教师,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挫折与困难,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求助教师。在求助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如果教师在这时具备一些心理学知识,就会灵活运用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情感教育渗透的目的。因此,加强思政教师的心理培训,使教师情感教育意识得到提升,掌握必备的情感教育技能,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具备良好情感能力的情感教育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感”是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引导方式

    思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只要学生的情感需求属于合情合理的范围内,就应该予以满足。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承认学生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和合理性。在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上,把握教育引导的主动性,对于学生产生不良思想和行为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引导[1]。现代的学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保护,生活阅历和经验都不是很丰富,难免会出现思想波动。思政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情感信息,帮助迷茫、失意的学生找回自信。思政教育的教学重点体现在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进而激发高层次的道德感和自尊感。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是学生心灵的指向标,思政教师应不断探索情感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增强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教”是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鼓励方法

    思政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通过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明确自身不足进而改造自身[2]。思政教师对积极向上的学生要适当采取鼓励机制,激发学生内心的成就感,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使其更努力地投身于思想政治的学习中。思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精神面貌也很重要,它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所以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个人形象面对学生。思政教师还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例如学生小组讨论、情境教学等都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学习思想政治文化知识。

    (四)“育”是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指导

    思政教师要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情感与信任激励。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和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沟通和心理障碍[3]。针对这一现象,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感教育的实施要结合学生实际情感方面的需求,但是又不能将情感教育局限在具体事例上,而是要树立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在面对一些挫折与困难时能够勇敢地应对,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五)营造融洽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每个人都会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环境是影响人们思想形成与变化的重要外部因素,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环境中。正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求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对环境进行内部优化。只有处在相对良好的环境中,人们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优秀的社会环境对人们优良品德的形成,具有感染和推动作用,人的情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培养和升华。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校园环境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不断营造校园的情感氛围,优化校园环境,强化学校制度,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提升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的能力,不断美化校园,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情感教育[4]。学生在浓郁的情感环境中触景生情,环境的感染能够启发学生对于道德的需求,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积累学生的道德情感经验,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感。

    三、总结

    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情感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中,思政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教育事业上一项突破式的飞跃。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同时又满足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教师以情感教学为主线,通过“情”与“爱”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爱学、学会、学好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水平的发展,同时也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红,黄妍妍.情感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5):26-28.

    [2]邢大海,岳阳.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J].智库时代,2019(14):75+80.

    [3]杨丽媛.高校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路径——叙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4):111-114.

    [4]哈丽旦·艾买尔.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外企业家,2016(0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