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气道管理对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和体会

    宋美云

    

    

    【摘要】目的 探讨对重症监护室(ICU)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护理方法的效果和体会。方法 将近年来的70例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气道管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气道管理措施,观察两组的护理和康复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VAP发生时间、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非计划换管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和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对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气道管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ICU患者的VAP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降低护理风险,提升ICU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声门下吸引;VAP;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7..02

    重症监护室(ICU)是为急危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救治和康复的场所,绝大多数患者需要使用呼吸循环支持系统,通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但是随着患者气道的开放,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口腔中定植菌的吸入等诸多原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显著升高,成为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使患者恶化病情,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1]。常规的吸痰护理方法不能有效吸除气道深部的分泌物,还会刺激和引发患者呛咳、缺氧加重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发生,增加了气管导管的堵塞和脱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近年来,我们对ICU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护理方法,有效的吸除气道的分泌物,防止细菌侵入肺部,减少了VAP的发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ICU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20~70岁,入住ICU行机械通气≥3 d,获得医学伦理审批和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为脑死亡、濒死期、严重昏迷、呼吸循环严重衰竭等。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23~69岁,平均(47.5±5.8)岁;置管时间3~12d,平均(7.4±2.5)d。按数字表示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气道管理的护理方法。ICU成立改良吸引研究小组,护理人员经过相关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专科护士资格证书,方可加入研究小组。采用自带声门下吸引功能的气管导管,在气管插管时随同导管插入患者的气管内。调节气囊气压在25~30 cmH2O,保持引流通畅;吸引管末端连接低负压气囊,调节负压45~50 mmHg,保持24h持续吸引,将声门下的呼吸道分泌物收集到集痰器中。患者盡量保持30~45°的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和有效咳嗽;注意掌握无菌操作技术规范,保持吸引管的引流通畅,2~3 h检查一次气囊的负压并维持在有效范围内,如出现引流不畅时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引流或冲洗直到冲洗液澄清。(2)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气管插管和吸引等气道管理的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室时,观察两组的VAP发生时间、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非计划换管率等护理相关指标,以及APACHEⅡ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入住ICU时间和救治成功率等康复指标。VAP以《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使用呼吸机48 h后发病,肺部出现湿罗音,胸片检查提示肺部有浸润影或新的炎症性病变,并出现体温升高超过38℃、呼吸道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超过10×109/L、分泌物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以x±s和(n,%)表示,组间分别用t检验和x2比较,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VAP发生时间、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非计划换管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康复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SpO2和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VAP是ICU最常见的获得性肺炎,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是ICU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ICU重症患者,常发生应激反应,增加唾液的分泌并增加蛋白水解酶的含量,分解呼吸道上皮细胞,破坏患者的自然免疫屏障;人工气道的建立,使病菌更容易直接感染下呼吸道;加上ICU患者常处于昏迷或意识模糊状态,常规的气管插管的同时并行插胃管供给营养,容易引起返流误吸[3]。随着患者呼吸运动容易造成细菌误吸而引发感染,从而引发患者VAP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减少插管更换频率,无创插管,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活动床护理,小肠营养,抬高床位30°,适当镇静等措施均可有效的预防VAP的发生。

    随着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增长,VAP的发生不断增加,病情严重可能住院时间越长,抵抗力下降,更易引发VAP。ICU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规范培训和考核,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无菌操作技术的规范严格,对减少ICU患者的VAP发生有一定的作用。上呼吸道分泌物及返流物双重的压力,使得细菌容易在声门与气囊之间的滞留物定植。有研究显示[4],每0.1 mL的滞留物含有1010个细菌,吸引和清理声门下气囊上的分泌物对于预防VAP发生十分关键。声门下吸引的方法通过在气囊上方的可吸引气管导管处留置一小孔,持续吸引声门下气囊上的滞留物,大大减少了滞留的细菌,从而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几率。无需频繁对患者进行吸痰等护理操作,降低了患者因气道受刺激导致的挣扎、屏气、呛咳和误吸,减少了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促进了呼吸循环功能的平稳[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时间交对照组显著延迟,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非计划换管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SpO2和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较好的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ICU重症患者VAP的发生率,延迟VAP的发生时间,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改善疾病预后,降低了护理风险,有效提升了ICU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 瑶,吴海珍.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的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20.

    [2] 施 毅.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4):255-280.

    [3] 杨金花,郭 婷,涂 惠,等.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8):3443-3444.

    [4] 李嘉仪,段鸿露,刘雪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远程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4,29(10):8-10.

    [5] 安 慰,曹显明,裴俊丽,等.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12):86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