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高效培训路径探索与应用分析

    沈丽燕 杨玉辉 柴惠芳 董榕

    

    

    摘 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的缓慢提升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惯性差,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是前十年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报告中一直关注的重大挑战,其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不言而喻。疫情期间,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发生颠覆性改变,在线教学成为首要模式,而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的快速提升成为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的关键要素。文章通过综合分析国内C9高校疫情期间迅疾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响应机制与培训策略,拟从中总结出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为解决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过程中的痛点找到常态化的路径。

    关键词:C9高校;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路径探索;后疫情时代

    中图分类号:G451.2?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04-0062-06

    一、研究背景

    1.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持续需求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从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1.0时代转向以“互联网+教育”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协同模式迅速向教育和学习领域延伸,推动了教育1.0向学习2.0转变,并产生全新的无边界触达办学空间,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的融合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为应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与机构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包括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美国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欧盟发布信息与通讯技术(ICT)在教育中的应用规划、澳大利亚的“数字教育革命”、东盟的ICT国家计划、韩国的“让教育适应信息时代”等等。2018年,我国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相对于基础教育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的体系化,我国高等教育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尚存在较大的困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教师教育信息素养有待提高,这与国际高等教育教师信息素养总体情况也相契合,在2009—2018年的《地平线报告》(高教版)中,“提升数字素养”一直是“重大挑战”[1]。

    2.全球疫情期间的特殊背景

    随着疫情的全球化蔓延与持续,全球范围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截至2020年3月26日,全球已有超过15亿大中小学生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停课,约占世界学生总数的87%,165个国家已宣布全国各级教育机构停课。截至2020年5月8日,国内共有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验课;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本次在线教学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和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实验。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向全国亿万学生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也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全球也尚属首次[2]。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虽然有大量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大批量快速上马,众多信息化平台积极响应支持,大量免费教学资源对外开放[3][4],为保障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保障众多高等教育教师转变教学角色以适应全面的在线课程教学成为关键要素,如何短时间内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和挑战。

    二、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面临的困境

    信息素养最早于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 提出,他认为内容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5]。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然而信息化的进程并非一蹴而就,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信息化的研究显示,人员的信息素养对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是信息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6]。

    2011年5月,乔布斯与比尔·盖茨会面讨论关于教育和未来学校问题时曾有一个经典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句话背后所蕴涵的问题,直接涉及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衡量准则:未来的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教学资源,也不是信息技术,而是最基本的教师素质。近年来,我国对新时期教师队伍的建设越来越重视,陆续颁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完成高素质创新型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1.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迈入新的阶段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深化,其基本素养涉及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化素养、学科信息化素养、科研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育能力及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能力[7]。

    从发展现状来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首先,随着国家、高校对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大量投入,为高校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提供了物质保障;其次,高校教师自身的教育背景,特别是年轻一代高校教师的加入,填补了技术发展与时代之间的巨大鸿沟;最后,高校灵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

    2.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面临的困境

    (1)疫情之前高校教师的困境

    ①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是主体教学模式

    虽然全国高校都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改造工作,然而相应的高校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政策并不完善,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上主要依靠教师的自主学习,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主的线下课堂仍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传统课堂环境下,学生高阶思维和能力训练不足,师生交互有限,教学评价无法全面、精准。

    ②师生的主体差异形成的代际“鸿沟”

    现阶段的高校学生是以数字原住民为主的群体,倾向从不同多媒体渠道快速获取信息;倾向同步处理信息和多任务;相比较文本,更倾向处理图片、声音和视频;倾向随机接触超链接的多媒体信息;倾向同时接触/连接多人;倾向“即时”学习;倾向即时满足和即时奖励;倾向相关联的、马上有用的和有趣的学习。

    而高校教师则以数字移民居多,倾向从有限渠道中按部就班地释放信息;倾向单一处理信息和完成单一或有限的任务;相比较图片、声音和视频,更倾向提供文本;倾向线性的、按逻辑和順序提供信息;倾向学生独立作业,而不是相互连接和接触;倾向教授(考试)“可能有用”的知识;倾向延迟满足和延迟奖励;倾向按着课程指导和面向标准化考试来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代际鸿沟,这对高校教师如何有效使用信息化工具组织教学内容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疫情以来高校教师的挑战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来临并持续,传统课堂教学中断,师生分离、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如何确保正常教育秩序的开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短时间内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在线教育模式成为首选方案。教师面临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在线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恶补以及如何深入、有效地开展师生远距离沟通,以确保正常的教学质量。

    三、疫情期间C9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高效培训路径分析

    1.疫情期间C9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高效培训实施路径

    疫情期间,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国各地高校进入一级响应状态,在完善在线教学环境的同时,如何快速提高一线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和素养,尽快上手在线教育环境下的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疫情期间的重中之重。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高效率的教师信息素养应急培训,有效支撑了特殊时期纯在线教学的大面积开展。同时,也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传递了国内疫情期间教师信息素养高效培训的经验,为缓解全球特殊时期教育危机作出了中国的贡献。

    在教育危机大考验下,作为国内高校领衔的C9高校都第一时间积极备战,化“危”为“机”,在确保各自高校正常的教育保障的同时,把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整体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高校信息化建设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一所所完全可以独立运转的虚拟大学脱离实体物理环境应运而生,未来传统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纯在线教学……各类教学模式可以随意切换。

    在技术高速发展和深入渗透的过程中,作为高校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在此次疫情中也得到了快速、全面的提升。无论是从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知识、信息使用、信息伦理和安全,还是信息能力的持续发展[8]等,各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C9高校在此次教师信息化培训支撑上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虽然各高校所使用的在线教学平台、系统工具、交互软件各不相同,但此次整体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从院校的行政组织架构、培训模式、答疑梯队构建、学习资料跟进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障了高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C9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高效培训实施路径异同点

    (1)相同点

    主要包括:①培训目标。都为短时间内完成对全校师生相关具体在线教学工具的培训,为大范围开展纯在线教学工作奠定基础。②培训规模。都是全校大范围集中培训,培训课程以千为数量级,培训人次以万为数量级。③培训时间。都是集中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限制以内完成高密度培训。④培训组织。都是学校教务处或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联合信息技术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或计算机中心,形成一个严密的分工梯队,完成高效的组织工作。⑤培训支持。高校都形成24小时强有力的答疑、技术支撑小组,在集中高密度培训的同时,形成“脚手架”机制,持续高强度地帮助师生顺利过渡到纯在线教学环境,为有效上课做足准备。⑥培训材料。高校都准备了充足的文档、视频等培训材料,通过多渠道发送到师生手里,便于其反复查阅,为其线上工作提供持久的帮助与支撑。⑦培训宣传。利用公众号等新型自媒体作为媒介,做好各类信息的汇聚与推广工作,多渠道支撑师生特殊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不同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线教学组织形式差异。不同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在线教育平台工具的不同选择与整合,形成多种有效的在线教育教学方式。

    ②培训模式差异。在大范围高密度的共同点下,各高校的培训模式稍有不同:清华和浙大、复旦、中科大等高校采用了在线教学名师为讲师的全校性密集培训,这几所高校所使用的在线教学软件比较集中,以经验丰富的在线教育教学名师作为讲师更具有示范性,辅以24小时答疑技术支撑,形成一个高强度密集型的培训支撑体系;北大、上交大、南大、哈工大、西安交大等使用多种在线教育平台软件的高校,更多的是对每个平台开展专项的平台培训,同时形成不同平台、不同课程“一课一案”“一人一策”及教学督导等支撑体系,将培训、教学过程支持、教学反馈修正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将培训与教学融为一体,有效把控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③答疑支撑团队组织差异。培训过程中的答疑团队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大规模的培训只是给教师一个感性的认识,真正落地的是后续答疑保障团队“脚手架”辅助形成的效果。各高校在这支队伍的组建上,选择也有稍有差异。清华、复旦等以召集志愿者形式,形成24小时答疑队伍;北大、中科大以助教团队为主;南大、哈工大、西安交大等建立了以技术团队为主体的答疑团队;浙江大学建立了辅导员、学院管理员、技术保障三级答疑支持体系。以上各种有效的答疑体系的顺利运行,为此次疫情期间C9高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层面扫除了障碍,消除了大部分教师曾经的畏难情绪,无论是从信息化提升意识还是能力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C9高校疫情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高效培训启示

    通过对C9高校在此次疫情期间的教师教育信息化高效培训路径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给未来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常态化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

    1.大环境需求是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巨大推动力

    疫情期间,传统课堂教学中断,师生分离、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之后,“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模式成为唯一途径。作为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在线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以及如何深入、有效地开展师生远距离沟通,以确保正常的教学质量成为该方案中的关键因素。特殊情况下,环境倒逼教师主体,激发教师潜能,成为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巨大推动力。

    在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在高校应对危机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从刚开始的有一点紧张,甚至有一些抱怨,慢慢变得比较兴奋、比较从容,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空前提高。同时还改变了教育的形态,原先的大学是有“围墙”的,这一次在线教学不仅打破了物理上的围墙,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心理上的围墙,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的教育形态。

    2.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学习过程符合学习规律,需要持续支持和强化

    在具体的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实践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学习过程呈现反复与螺旋上升趋势,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直线型培训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是传统型培训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没有与学习实践过程深度融合。以浙江大学疫情期间高效培训支撑体系为例,通过对教师答疑反馈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零基础教师信息化技能掌握的进展规律。

    浙江大学从2020年2月13日启动网上培训与答疑保障工作,三周内的热点问题随时间集中分布规律如图1所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首先大量遇到的是平台登录的问题,这里涉及到网络问题、电脑硬件问题、浏览器问题、账号密码问题等,由于许多教师是第一次使用相关软件平台,如何登录成为教师们经历的第一个挫败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传统培训的观念。在传统培训中,对于平台登录往往会一句话带过,在具体操作中,它却会成为第一个拦路虎,也导致了以往在不是刚需状态下,更多的教师拒绝使用平台软件的第一个原因。

    当顺利登录平台以后,如何开课是教师们集中关注的问题,在目前与教务系统同步开课设置的情况下,还是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自己的课程找不到的情况,这会成为教师们焦虑的第二个来源,这也是我们传统培训中往往忽略的问题。

    课程删除操作,是我们在传统培训中不会涉猎的问题,然而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需要频繁使用到删除功能,即时反馈教师如何删除误操作或如何回到上一步设置,是缓解教师建课焦虑的重中之重,闯过了以上三关,教师才真正进入课程建设环节。由此及彼,在传统的教师教学信息化工具培训中,前三关会挡住很大一批教师前进的步伐,导致整个培训流于形式和表面。

    在具体的建课过程中,焦点问题随着建课的进程而转移(见图2),前期各类成员的设置,包括教师、助教、学生、访客等是一个高频率的问题;后期教务管理和考试的问题慢慢会出现,资源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长期关心的问题。由于高等教育中存在大量的平行班,教师对课程复制的功能非常关注,教学活动中,包括发布公告、点名、签到、教学活动如何操作等也是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对于上述持续性的问题,需要培训支撑团队持续地反馈和支持。

    在以上两图中,2月14日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下降趋势,到2月19日,大部分的问题数量趋于平缓。原因在于在这一周,针对教师问题的集中反馈,培训支撑团队适时推出每日高频问题分解操作手册。这一手册的推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迅速降低了整体问题数量,并得到教师的大量好评。

    3.整体信息化软件的升级是教师信息素养推进的重要条件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缓慢,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学校信息化软件和平台过多,更换过于频繁,导致教师无所适从,形成相应的抗拒心理。这是一个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问题,信息技术发展从起步到如今,一直呈现一种高度迭代的发展路径,从信息技术1.0时代的软件应用推进到信息技术2.0应用平台的使用,再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信息化软硬件极大的升级和投入,教育信息化从“应用型作坊式”全面升级为“体系化平台式”建设。该平台与以往相比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体系化平台往往是学校基于云技术的系统平台,它以数据中台为核心,打通学校所有人员、业务信息数据,形成统一门户,以往散落在各地的应用平台和软件以数据为底层,形成师生各自唯一账户,简化了教师操作流程,提升了教师业务黏性。

    (2)体系化平台集合的应用系统,由于云技术的支撑,最大程度上简化了功能模块,使得教师使用各类信息化系统的门槛降低,提升了教师学习使用相关教育信息技术的意愿。

    4.有效的保障机制是教育信息化提升的必要条件

    有效的保障机制涉及到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等一系列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是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度上保障教师教育信息素养学习形成常态化机制,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推动教师学习教学信息技术的意愿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动力;组织保障是指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形成专门的教学信息化培训部门或培训梯队,长效保障教师教学信息素养的深度学习与实践的融合工作;经费保障既是指教学信息化培训活动的专项经费保障,也指教师在应用相关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过程中的专项经费支持,以倡导教师对新技术、新工具的探索应用。

    五、未来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展望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世界的各个领域,较其他领域而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相对落后,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教育“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在线教育实现软着陆,教师教育信息素养的提升将成为常态性工作。由于教师现有教育信息素养的相对滞后和高速的信息技术发展之间存在一个比较大的惯性差,此项常态性工作同时面临着机制、人力、技术、经费等多重挑战,需要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門从顶层统筹规划。

    同时由于此次疫情,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手段被信息化教育环境和教育技术所替代,高校教师无论从情感上还是技术上,较以往相比都有了很大的认同和提高,这也是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最好契机。未来这方面的工作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支持,以往《地平线报告》等相关研究中提到的提升数字素养是制约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找到了解决的契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将成为教学基本素养,无痕融合于教学过程常态之中。

    参考文献:

    [1]李艳,姚佳佳.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与趋势——

    《地平线报告》(2018高教版)及十年回顾[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6):12-28.

    [2]教育部.中国教育概况1——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EB/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5990/201909/t20190929_401639.html.

    [3]光明日報.2.4万余门在线课程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

    202002/t20200206_418468.html.

    [4]教高厅[2020]2号.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

    [5]陈皓.论企业的信息化素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3):66-67.

    [6]Hal Abelson. The Creation of Open Course Wareat MIT[J].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2008,17(2):164-174.

    [7]于艳红,杜同爱.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研究[A].见: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编.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2012:1224-1227.

    [8]陈敏,周驰,王欢,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指数研究——基于东部X省教师信息素养调查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4):116-121+128.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