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探讨其诊断与治疗

    王怀于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并总结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成人慢性咳嗽病症患者共计72例,经过病史问询、体格检查、肺功能、食道pH检测等方式,明确患者发病机制,并对病因展开分类,并针对病因展开针对性治疗。结果 通过对72例成人慢性咳嗽患者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为28例,占比38.88%,鼻后滴漏综合征17例,占比23.61%,胃食管反流为15例,占比20.83%,嗜酸细胞型支气管炎为6例,占比8.33%,药物因素为4例,占比5.55%,发病机制未明确为2例,占比2.77%。针对病因奇异性经过治疗后,93.05%患者咳嗽症状得到缓解或者消失。结论 诱发成人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以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以及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为主导,约占总发病机制的91.2%左右。因此应该根据成人慢性咳嗽的诊治原则以及相关实验室诊断明确病因,进而采取对症治疗手段,有利于提高临床成人慢性咳嗽疾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成人;慢性咳嗽;病因;診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6..02

    成人慢性咳嗽主要针对不明发病原因慢性咳嗽病症,是临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程大于8周,经胸部X检查没有显著异常的患者[1]。大多数患者只存在一种咳嗽症状,通过检查难以探寻其发病机制,因此容易延误诊断与治疗。为了进一步研究成人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探寻出诊断依据与治疗方法,此次将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成人慢性咳嗽病症患者共计72例作为研究主体,对患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成人慢性咳嗽病症患者共计72例,其中男性与女性结果相比值为39:33,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1.56±2.34)岁,咳嗽时长3个月~11年,平均时长(5.62±2.41)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与《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且咳嗽时长均超过8周以上,未出现咳血现象;患者胸部影像学未见异常现象;患者最近8周内没有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排除标准:排除长期吸烟史患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有心、肝、肾等系统系统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病史患者。

    1.2 诊断方法

    对72例患者通过病史问询、体格检查、X线胸部正、侧位片等方式,少数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查、胸部CT检查以及食管pH24小时监测等手段,全部患者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为28例,占比38.88%,鼻后滴漏综合征17例,占比23.61%,胃食管反流为15例,占比20.83%,嗜酸细胞型支气管炎为6例,占比8.33%,药物因素为4例(拉托普利与洛丁新各1例),占比5.55%,发病机制未明确为2例,占比2.77%。

    1.3 治疗方法

    结合患者的发病机制进行针对性临床治疗。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而言,对其进行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手段,如若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施加强的松每日20-40毫克[2]。针对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而言,在感染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加重阶段,对其进行抗生素治疗,情况严重时可以通过行鼻旁窦穿刺引流术手段,而慢性治疗期间给予中医中药治疗,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对于存在鼻塞症状的患者应该采取麻黄碱滴鼻筒仓鼻道疗法,将分泌物引出,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可以口服组胺受体阻滞剂,并联合采用鼻腔吸入剂,效果十分显著[3]。针对胃食道反流患者而言,给予胃肠促动力剂与抑酸制剂治疗手段。针对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手段。针对药物因素患者,可以通过停药的方式,缓解咳嗽病症。

    2 结 果

    通过对72例成人慢性咳嗽患者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为28例,占比38.88%,鼻后滴漏综合征17例,占比23.61%,胃食管反流为15例,占比20.83%,嗜酸细胞型支气管炎为6例,占比8.33%,药物因素为4例,占比5.55%,发病机制未明确为2例,占比2.77%。针对病因奇异性经过治疗后,93.05%患者咳嗽症状得到缓解或者消失。72例患者通过对症治疗之后,部分患者咳嗽症状在3~14日内得到明显好转。结合发病机制的差异性,少数患者维持治疗最长达到24~26周,共计93.05%患者咳嗽症状得到缓解或者消失。咳嗽变异性哮喘1例与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在通过上述治疗15日后,咳嗽症状不见好转,认为无效,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3 讨 论

    成人慢性咳嗽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症,是机体保护性反应,诸多刺激例如分泌物、异物或者刺激性气体等诱发咳嗽。尽管咳嗽作为生理防御机制,但是长期咳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增加胸腔压力,使心脏负担加重。长期慢性咳嗽可以诱发呕吐等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品质有所下降。咳嗽感受器在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统进行分析,同时也分布于咽喉、心包、胸膜等部分,上述系统部位如若出现病变现象,也可能引发咳嗽症状。咳嗽作为临床多见症状,慢性咳嗽占比较高,可达到10%-35%左右,诱发慢性咳嗽的机制较为复杂,由此可见,准确率较高的临床诊断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因此,针对成人慢性咳嗽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应该根据以下几点原则,其一,注重患者病史,如耳鼻喉、消化体系病史、职业接触以及用药史等;其二,结合病史情况选择针对性检查方式,检查从简到繁,先常见疾病后少见疾病,逐一进行排查;其三,可以根据试验性诊断治疗,结合治疗反应明确咳嗽发病机制,治疗没有效果时可以再选择其他检查手段等[4];第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导致病情加重;第五,通过一边诊断一边治疗的方法,对整体治疗期间坚持以优先考量常见疾病为诊断原则,随后考虑罕见疾病。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72例成人慢性咳嗽患者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为28例,占比38.88%,鼻后滴漏综合征17例,占比23.61%,胃食管反流为15例,占比20.83%,嗜酸细胞型支气管炎为6例,占比8.33%,药物因素为4例,占比5.55%,发病机制未明确为2例,占比2.77%。针对病因奇异性经过治疗后,93.05%患者咳嗽症状得到缓解或者消失。72例患者通过对症治疗之后,部分患者咳嗽症状在3~14日内得到明显好转。结合发病机制的差异性,少数患者维持治疗最长达到24~26周,共计93.05%患者咳嗽症状得到缓解或者消失。咳嗽变异性哮喘1例与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在通过上述治疗15日后,咳嗽症状不见好转,认为无效,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由此可见,慢性咳嗽的主要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构成比例大小可顺序为: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嗜酸细胞型支气管炎、药物因素、发病机制未明确。出现病因构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当地疾病流行状况、饮食习惯等因素存在关系。

    综上所述,针对成人慢性咳嗽临床治疗,应该根据成人慢性咳嗽的诊治原则以及相关实验室诊断明确病因,进而采取对症治疗手段,有利于提高临床成人慢性咳嗽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 菲,朱 丹,陈 慧.成人慢性咳嗽146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36-37.

    [2] 王维维.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8(4):73-73.

    [3] 代 洁.浅谈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9):115-116.

    [4] 韩丙超,刘晓虎,任 茂.成人慢性咳嗽病因和治疗效果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