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控制类专业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王明建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班级人数增多与社会对高等教育高质量的追求形成了一定矛盾。“小班化研讨式”适合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分而化之的小班化教学模式越来越成为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实施背景、实施意义的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控制类专业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措施和优化策略。旨在提升理论类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为相关学科教学模式提供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考核评价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68

    1 小班化教學背景阐述

    1.1 国内外现状

    我国,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标准来看,目前仅要求小学控制在45

    人/班,中学50人/班,高校的班级人数规模因为不同的层次和专业区别往往差距较大,60人以上经常出现。伴随着出生人口增长放缓、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持续大力投入和家庭富足以产生对子女接受更优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的教学改革在国内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逐渐盛行,一些私立中小学校更是成为全面实践者。

    1.2 理论基础

    1.2.1 心理学方面

    在学校教育中表现明显的是,那些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爱和关注的学生,往往他们在成绩或其他方面更容易取得较大进步。由于课堂上学生人数的减少和老师负担的减轻,小班化教学使老师更容易充分关注、信任学生,并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各种时机,因而使学生萌发了学好的愿望,增强了学好的信心,继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2.2 教育学方面

    在高校,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充分实现可以显著改善在学校情境下的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因此,对应人才培养目标,高质量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小班化教学解锁了学生探索式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对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也有显著的改善。

    1.3 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快速增长的高职教育规模相比,高职教育的内容并未完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教学体系。拓展小班化教学,加强教学互动,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模式中组织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度,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班化教学模式确实应逐步走进大学课堂。

    2 控制类专业小班化教学改革实施

    2.1 课程的基本情况

    专业的人数一般在25人左右,甚至有的配置超过30人,由于来自不同省份,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差距较大,众多的人数也使大部分的课程中老师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另外,专业基础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学内容偏理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而对学生知识点的记忆要求却较高较细,导致这类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2.2 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意义

    2.2.1 有利于老师的课堂管理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面对大班课堂上的众多学生老师几乎不可能实现全程高度的关注。甚至学生缺课时很难及时发现,也很难防止学生不集中注意力上课,比如打手机。但在小班化教学中,课堂管理相对容易,老师不用花太多的精力整理学生的出勤情况,还可以方便地观察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2.2 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创设内在动力

    在小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不同、个性的差异使老师需要灵活细致地分解教学任务,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学生从被动学习对象转向主动学习主体。通过任务到个人,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力提升。

    2.3 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

    目前,我们常用的小班化教学方法是分小组展示教学。小组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老师有相对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观察了解学生的技能、兴趣、实践情况等,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增强了合作意识,组与组之间也有竞争关系,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2.3.1 角色互换式教学

    随着课程的展开,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多,针对法规类课程的特点,老师将知识点精准分解,充当答疑辅助的角色,以2-3人的规模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自我探索式学习,分工合作,收集并整理资料,最终形成课件视频等形式展示。在理论性较强的法规课程上,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些孩子做事细致,擅长收集整理资料;尤其一些男生虽然专业知识底子较薄,但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对于在表达

    方面有特长的孩子,可以让他作为小组代表进行知识点的演示讲解,并以“小讲师”的身份组织该组成员回答解释班上学生的各种问题,甚至接触新鲜事物较多、沉迷网络的一些学生可以想到用网络短视频,用音乐来另类描述枯燥的法律知识,加深大家的记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各个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习兴趣,而且很多孩子看重这样的展示机会,课前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积极自学,勇敢表达,实现了自我的肯定,能获得较大成就感。

    2.3.2 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多元的考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用的有能力考核、成果考核、过程化考核和小组竞赛等,学生的创新、表达和努力都应该被记录,而不仅仅是一张试卷定终生。而评价方式也绝不仅是老师对课堂表现的评价,由于分成了小组协作,时间延展到课外,学习的场所也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自修室、图书馆、网络等都构成新的学习时空,所以组内成员的评价也更为重要。当然作为设计者,老师也可以灵活组合考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也可以继续沿用传统的卷面形式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进行考核,从而能全方位给出学生最中肯的评价。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分析不难看出,小班化教学改革具有明显成效。它不仅顺应社会对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呼声,而且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自由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小班化教学凸显出多元性和教育的差异性,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林金泉以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为例探索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27):136-137.

    [2]康健.浅析新硬件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思考[J].视界观,2020(1):1.

    [3]贾文捷关于深化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3(3):17-19.

    [4]许卉艳,赵明学.研讨式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7):53-54.

    [5]胡宗球积极探索研讨式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