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个意识” 统筹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武久立

    [摘要]加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党校教学改革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突出主业主课的必然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突出问题導向、坚持统筹推进是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党校人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要求学员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充分认识推进核心课程体系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党校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事业。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应该结合本地实际,结合需求导向,结合过程控制,结合情怀带动,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学员管理,结合市县党校一体化建设,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四个意识 核心课程体系 统筹推进

    [中图分类号]D2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4245(2018)02-0051-04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18.02.011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党校就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增强学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引导学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就是党校的任务和使命。党校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以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线,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以强化学员“四个意识”为导向,努力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红色学府主干课程体系。

    一、强化“四个意识”,增强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个意识”既是对学员的要求,也是对党校的要求。“四个意识”既是为学之道,也是为师之道。习总书记指出,“党校是学校,但不是普通学校,而是党教育培训执政骨干的学校,政治上必须有更高要求。” [1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又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教育干部做到的,党校要首先做到。

    强化“四个意识”,就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对待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这项工作。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核心课程体系,党校就没有立身之本。党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和一般培训机构,主要体现在它的主业主课是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它的教育对象是党的执政骨干,它的教育目的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2 ]突出党校主业主课地位,抓好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是党校安身立业之本,没有核心课程体系,党校就不是合格的党校,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严使命。每个党校人都应该有这种政治自觉。

    强化“四个意识”,就是要以服从大局的态度,积极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对于党校工作来说,教学就是大局;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核心课程建设就是大局。各部门、各学科都要自觉服从教学中心这个大局,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创造条件,主动向核心课程体系建设靠拢,为党校事业发展大局贡献智慧和力量。“突出主业主课,把理论学习的氛围搞得浓浓的,一方面要多开设专门的理论课,另一方面,还要使党校所有课程都具有理论教育的功能,做到‘课程思政化。” [3 ]这就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教研部门及主讲教师转变观念,调整备课方向,优化授课方式,服从并服务于核心课程建设这个大局。

    强化“四个意识”,就是要从新时代新使命出发,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做积极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排头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党校的理论工作者,要读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只有真学真懂,才能真信真用,才能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各个学科都可以结合专业特长、结合实际进行阐发解读,每个党校人都应该成为忠诚的传播者。学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实践,每个党校人都应该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我们带着感情去授课,就能打动人、感染人。要通过学习研究,深刻认识这个伟大时代,深刻认识党校人的伟大使命,自觉增强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突出问题导向,促进三个转变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主业主课不突出的问题,要引导各种资源向核心课程集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履行好党校的历史使命。我们经过不断的努力,取得初步成效,促进了三个转变。

    (一)促进教师的个人兴趣向核心课程转变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和个人偏好,以往在开发新专题的时候大多都是依靠老师自我申报,开发的课程往往五花八门,向主课聚焦不够。老师的备课方向有较强的路径依赖,转型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促进这种转变,我们采取激励与约束的双重机制。推出了重点专题开发制度、教研咨一体化课程开发制度,给予特别激励,吸引老师开发核心课程;对不符合核心课程发展方向的选题在教研部集体备课、全校试讲等环节严格把关。经过几轮试讲,向核心课程靠拢的氛围已经形成,各教研部在开发课程的选题上非常重视,基本都是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论证才确定题目及大纲。

    (二)促进从个人单打独斗向团队合作转变

    集体备课制度早已有之,但是,由于相关的规定比较笼统,实际上流于形式。比如原来规定“通过教研大组说课、评课,并对教学提纲、课件审核修改后,由教研大组推荐参加全校试讲”,实践中备课老师在教研大组阐述一下讲课思路基本就可以通过了。现在我们把制度修改为:经过两次以上的集体备课,才可以推荐参加全校试讲;第二次的集体备课主讲时间须达到2个小时以上,并且要求提交规范的课件、提纲与讲稿;第二次集体备课与全校试讲的间隔不少于一周。另外,还增加了公开课、课堂督导、不定期磨课、精品课提升等环节,加强后期的集体备课与磨课。在开发教学模块、教学项目和教研咨一体化课程时,要求必须组团申报,实行AB角制度。

    (三)促进从知识传授向党性教育转变

    党校的教育目的是提升干部理论水平,增强干部党性修养。不仅是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有这个要求,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培训课程,也应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要求。 [4 ]中央党校更是提出了要求教員用学术讲政治。要对党的思想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讲出“所以然”,用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引导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5 ]这对党校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不管是核心课程还是其他课程都要围绕党性教育这个目的展开。比如有一次试讲,我校一个引进的法学博士讲《公务员法》,她从公务员制度的产生讲起,讲中西公务员制度的区别,讲公务员的条件、录用、考核,等等,洋洋洒洒,如数家珍。最后试讲却没有通过。原因是评审委员会认为这堂课不仅仅是普法课,更是法治意识和公仆意识的教育课,重点应该突出如何做好一个公务员,而不是传授一般的法律知识。

    三、坚持统筹推进,力求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统筹推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坚持需求导向与学科发展需要相结合

    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聚焦主业主课,这是党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党校的学科建设又不限于主业主课。有的校领导建议把《核心课程体系建设选题指南》中凡是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之外的课程删掉,这样核心课程体系会比较纯粹。但是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干课程,再考虑到现有师资的现状,法学、公共管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占了半壁江山,建设一些提升执政能力的核心课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际情况,我们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典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建设与党性教育、温州改革发展实践、依法治国与公共管理等五大系列的核心课程,对非主课课程的比例进行了限制。

    (二)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

    良好的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目标管理有助于激励和评价,两者结合才能实现全面有效的管理。在过程控制方面主要把好四关:即选题的把关、集体备课的把关、试讲的把关、磨课的把关。尤其是在选题和试讲的把关上,我们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选题要经过个人申报、教研部审核、教研咨联席会议审议、教学指导委员会决定四个环节,有时还需要和申报者多次沟通才能确定。比如有个老师申报《发展全域旅游,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家认为不妥,经几次沟通最后确定为《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三分之一的选题是由教务部门根据教学需要提出,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发教研部研发,引导老师向核心课程体系开发聚焦。我们相信,通过三年努力可以完成40门核心课程的开发,达到人人都有核心课程的目标。

    (三)坚持制度激励与情怀带动相结合

    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制度保障是前提,但是只靠物质激励还不行,还要讲奉献、讲情怀。一些党校有个不好的风气,就是学校倡导什么项目就必须给予物质激励。比如重点专题开发、教学模块开发、教研咨一体化课程开发、精品课比赛、微党课比赛、教改专题研讨会等都有激励,好像没有物质激励工作就开展不了似的。有物质激励是正常的,但凡事都讲物质激励就不正常了。习总书记说,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党校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最重要的就是把党校姓党坚持好,时刻牢记自己党校教师的身份,热爱党校,珍惜荣誉,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执着和坚守,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带着光荣感和使命感去传道授业,做到“吾道一以贯之”。[6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党校教师是有这个政治自觉的,能自觉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校事业奋斗的情怀,才是不竭的动力之源。

    (四)坚持制度化推进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制度是推进工作的保障,同时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催化剂,让教务管理部门、教研部门、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第一,教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建设核心课程体系的重大意义,只有自己先吃透精神,才能发动大家一起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第二,教研部门或老师有不同的想法是正常的,我们要做耐心地解释宣传和发动工作,让多数老师认识到集中精力到主业主课上来既有利于个人成长又有利于党校事业,这样才能取得大家的支持。第三,在推进工作过程中既要循序渐进,又要择机突破,因为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在研讨《核心课程体系建设选题指南》过程中,一共召开过8次教研咨一体化联席会议,通过不断修改完善,引导大家向核心课程体系聚焦,逐渐形成共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果断推出,就水到渠成了。

    (五)坚持发挥教研部主体作用与教学督导相结合

    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各教研部门。教研部作用发挥得好,就会事半功倍。在组织老师选题、备课、参与课题竞标过程中,教研部的组织发动、集体研讨环节至关重要。教研部认真把关,精心打磨是发挥团队作用的关键。如果教研部把关不严,就会把压力传给教学督导的评审环节;如果教学督导严格把关就会把压力倒逼给教研部门。教研部推荐的教学专题、教学项目、教学模块,常常会在全校试讲环节、组织评审环节被否定,申报老师深感压力,教研部深感压力,评审组深感压力。但考虑到我们都是为提升教学质量而努力,为党校的事业而努力,只要出于公心,思想工作还是可以做通,大家还是能够理解和支持。

    (六)坚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加强学员管理相结合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夯实老师的理论功底和理论水平。正如何显明副校长所说:“提高理论教学水平,说到底,态度决定一切。我们的教师都有很好的专业功底,只要我们肯用心,有一辈子讲好一个专题的恒心,以工匠精神专心致志地去打磨,我们就一定能够将这堂课讲精彩、讲出彩。” [7 ]一堂好课的魅力就是要发挥党校老师的特长,用学术框架讲政治,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信仰的坚定。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员党性教育效果,我们开展了“严纪律 正学风”的专项教育活动,对学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政治纪律和学习纪律要求,在课堂上实行手机集中管理,并把学员遵守纪律情况纳入“双百分”考核细则,出台了激励学员课堂提问的措施。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基本杜绝,专心听讲、积极研讨的氛围已经形成,也帮助学员克服了许多工学矛盾。在县级班的座谈会上,学员谈到党校严格的课堂纪律、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人耳目一新,仿佛回到从前的学生时代。学员还谈到,党校应该理直气壮地向学员提要求,要营造静下心学习的氛围,这样通过几个班次传承下去,严谨治学的风气就会越来越好。良好的学风促进良好的教风,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老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三尺讲台”上充分体现。

    (七)坚持发挥市委党校龙头带动作用与加强市县党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

    温州市委党校坚持全市党校一盘棋思想,提出“市县两级党校都办好,才是温州党校事业真正好”的发展理念,系统推进市、县两级党校一体化工作。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党校系统建设一体化工作的意见》,以系统思维、整体思维谋划工作,努力改变目前存在的“市强县弱,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要求每个处室都要落实“以市带县”的工作任务,以项目制推进“教、研、管”工作统筹。其中教学统筹包括班次和学制规范的统筹、教学计划的统筹、师资师训工作的统筹、教学研究工作的统筹、教学基地的统筹、学员管理工作的统筹等六项具体工作。在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上,市县党校做到了联合制定方案、联合实施方案、联合开发课程、共享开发成果。通过联合讨论制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选题指南》,我们吸取了各分校的合理建议,使之对全市党校系统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建设核心课程体系的同时,鼓励各地发挥资源特色优势,开发创新课程和特色课程,形成既有核心又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开发新的教学模块、教学项目、核心课程方面,确立了以市带县的制度。在教学计划统筹方面实施了各分校教学计划向市委党校报备审查制度。进一步加强市委党校与分校之间、分校与分校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党校系统整体合力。

    [参考文献]

    [1][6]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09):7-11.

    [2][3]陆发桃.站稳政治立场 提高教学水平[J].干部教育研究,2017(04):2-4.

    [4]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N].浙江日报,2016-09-10(006).

    [5]何毅亭.党校教员要用学术讲政治[J].学习月刊,2017(03):29-30.

    [7]何显明.以理论上的成熟坚定政治立场 提高教学水平[J].干部教育研究,2017(04):12.

    责任编辑:覃玉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