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环境原野和室内γ辐射水平现状调查

陈爱+覃连敬+黄耿诚
摘要:为了对大亚湾核电厂陆地γ辐射水平调查提供参考,本文对大亚湾核电站厂厂址中心区半径50km范围内陆地环境原野和室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进行调查。本次测量原野点29个,室内点33个。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原野和室内γ辐射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关键词:大亚湾核电站;原野γ辐射水平;室内γ辐射水平
中图分类号:X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4-0186-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4.088
Abstract: A survey of champaign and indoor environmental γ radiation absorbed dose rate around the 50 km radius of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 was conducted,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 land γ radiation level. There were 29 champaign measurement points and 33 indoor measurement points. It was showed that the ambient champaign and indoor γ radiation levels remained normal local background level around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 area.
Key words: γ Radiation Levels; champaign; indoor ; γ dose rate
1 调查目的
本次测量主要是为本项目提供岭澳核电二期周边环境原野和室内γ辐射水平情况,初步了解其变化情况。目前,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基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原野,目的把这些空旷地(原野)视为大气灰尘、雨水等沉降载体,在有限时间内,没有或者很少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因此这些测量数据将接近真实反映由于核电站气体排放物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1]。本次道路γ辐射剂量率的测量是由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负责,测量时间为2015年10月-2016年9月。
2 布点原则、测量方法和測量仪器
布点原则:本次γ辐射剂量率的测量是大亚湾厂址中心半径50km范围内,测点选择遵循近密远疏,方位交错的原则,在核电厂主导下风向方位以及人口稠密区等敏感区域增加布点。布点选择在距建筑物30m以外的开阔地带,一般为田地、公园草坪、山坡、空地。图1为大亚湾核电基地原野测量布点图[2]。室内环境自身变化很大,作为封闭,其测量数据变化情况并不能真实反映核电站给周围所带来的影响,室内测量结果只作参考。这次测量沿用以往随机抽查模式,但保持布点的合理性,在核电周围的城镇均有测量点。[2]
测量方法: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1993。
测量仪器:6150AD-b便携式X-γ剂量率仪。
3 质量保证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可靠,本次测量仪器均按照法定周期去进行计量检定,确保计量器合格;对正常使用的监测仪器,按照规定进行期间核查和制作质量控制图,以保证仪器工作状态的稳定。并且测量当天,都会用标准源对仪器进行校正,以确保仪器准确性。
4 结果与讨论
4.1 室内测量
本次调查区内室内测量点33个,γ辐射瞬时剂量率范围为(72-232)nGy/h、均值为149nGy/h,如表1
4.2 原野测量
本次调查原野点有29个,每个原野测量点位尽可能作到该点周围适当加测了一些测量点,点位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大约中心5米的地方,如图2,后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值[3],有部分点位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不能保证每个方向都能有测点,则会有所减少,总共测量点81个。点位位置和与2007-2008年本底调查时的点位图1有比较。
监测结果如表2,γ辐射瞬时剂量率范围为(53-159)nGy/h,均值为100nGy/h,该区域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往年相比处于正常水平,如表2,具体监测结果如表3。
本次测量为,为完成大亚湾核基地与核设施辐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全面、系统、科学地掌握大亚湾核基地与核设施辐射环境状况提供支持,对促进大亚湾核基地与核设施放射性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中国核基地与核设施辐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站辐射监测报告[R].1994-2015.
[2] 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装料前环境辐射水平现状调查报告[R].2009.
[3] 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 大亚湾核电基地辐射环境现状调查[R].2016.
作者简介:陈爱(1986-),男,201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学士,201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