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寻找学科育人的途径

    金永鑫

    [摘? 要] 国家层面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以及进一步具体化的核心素养,已经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变化. 数学学科育人的思路可以是:在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寻找契机,引导学生经历深度思考与学习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感悟数学发展的规律,然后迁移到对其他领域尤其是数学探究过程中的品格培养上,这样就实现了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科育人

    今天的初中数学教学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国家层面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以及进一步具体化的核心素养,已经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变化. 在理解这一新的变化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到在数学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发挥数学内在的力量,而这种内在力量的发挥,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来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这样的一个过程同时又是数学学科育人的过程. 要实现数学学科育人,就要运用数学的方式寻找数学学科德育的资源,而这个资源很多时候就是要从数学课程内部挖掘;其次还要认识到学科育人与传统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今天的数学学科育人,更多的是具体的、具象的,而不是宏大叙事,亦不是抽象的. 面对这样的需要,数学教师需要寻找到适应新时代的更为有效的学科育人途径. 本文试就这个话题展开阐述.

    ■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

    学中学科育人的新理解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数学学科育人,首先要结合新时代背景去准确理解学科育人的含义.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说得好:当我们思考并试图回答“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今天应该学怎样的数学?学习数学有什么用?”等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走进了数学学科德育的研究范畴. 确实,数学学科育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用数学教”的理念,今天从学科育人的角度看这个理念,笔者更加认识到“用数学教”的内涵之一,就是“用数学”去实现“学科育人”. 在此基础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科育人应当有这样的几点内涵:

    一是育人是与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等并行的过程. 立德树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更在于知识学习与思想方法形成过程中的德育生长. 运用“生长”这个词非常具有意蕴,这意味着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德育并不像知识或方法那样显著生成,更多的可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譬如“勾股定理”的学习中,学生从毕达哥拉斯的探究中发现的“数学发现常常来自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一位学生的原话),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朴实的德育认知,这样的一个认知形成过程,与知识及数学方法的形成是并行的,认识到这样的一个德育生长过程的存在,是学科育人的基础.

    二是学生的德育生长存在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 上面实际上已经提及了这一观点,但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是想明确一个认识,那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强调学科育人,并非要将育人尤其是其中的德育单独提取出来,因为这样做会让数学课堂失去数学味,其也不能真实反映出数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将育人过程尤其是德育过程存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符合数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认识.

    三是学科育人应当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条隐性主线. 基于上述观点的综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追求学科育人,根本上要将学科育人当成是一条主线,但这条主线更多的时候应当是隐性的,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接受面向“人”的“育”,应当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坚持这样的思路,才能够让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科育人并行不悖.

    ■ 面向学生品德生长的初中数学

    课堂学科育人途径的探究

    那么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科育人究竟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呢?这是需要数学教师着力去探究的. 有研究表明,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丰富的育人契机,数学知识构建过程中可以从数学学科认知、学习能力培养等角度对学生起到培育的作用,这些作用与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高度契合,这实际上是从核心素养角度做出的判断,应当说,这也是符合当前立德树人的新时代背景的. 对此笔者所探究出的思路是:在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寻找契机,引导学生经历深度思考与学习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感悟数学发展的规律,然后迁移到对其他领域尤其是数学探究过程中的品格培养上,这样就实现了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育人目标.

    以“实数”概念的学习为例,实际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实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许多学生不能理解為什么用“实数”这样的一个概念来拓展原来的“有理数”认识,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数学史中的一些经典的例子,帮学生形成更为丰富、立体的认识. 笔者所选择的例子就是对的探究. 笔者先向学生介绍数学史上的一些观点:首先是“万物皆数”的观点. 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创建了一个学派,即“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认为一切量都可以用整数或分数(整数的比)来表示. 这个观点在很长时间内得到了好多人的认同,被认为是一个真理. 其次,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出现了一个人,名叫希帕索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如果有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那么它的对角线的长度既不能用整数来表示,也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这样的一个发现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于是就出现了一次数学危机. 再次,面对这个数学危机,是忽视的存在,即仍然认为万物皆数,还是通过新的证明来认识像这样的数普遍存在,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经历了诸多思想上的斗争之后,人们选择了后者,并且通过多种途径证明了确实不是一个有理数,而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于是有理数的概念就需要拓展,实数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的案例,笔者让学生理解数学史上无理数和实数的诞生过程,进而感悟数学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曲折,于是学生在数学概念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悟到数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不易,这对于数学学科育人来说,就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在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发展史的曲折时,更有不少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需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还有学生认识到,其实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学习,包括所有学科的学习甚至是生活,都有困难的一面,每一次困难得到克服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个人得到成长的过程……

    在笔者看来,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这样的认识,就是一个品行得到生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核心素养中强调的必备品格是一脉相承的. 而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情境,并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育人的契机,又或者说在学生的知识学习中形成的认知向德育领域迁移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发挥一些促进作用. 比如说学生模糊观念的澄清,帮助学生将隐而未现的认识清晰地表达出来,这都是育人途径的具体体现.

    ■ 初中数学课堂学科育人的理念

    落地需要坚持生本理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科育人,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立德树人,其实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人”. 很显然,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学生,而这样的认识与当前教育中坚持的“以生为本”的理念又是吻合的,因此可以认为,数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是适应数学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挖掘学科深层意义,提高整体育人水平,数学教育的基点便是寻找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总结已有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对数学学科育人的认识要立足于以生为本,因为笔者发现,只有将学科育人的研究目光落定在学生身上,通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演变,来认识、判断学生的品德生长,才是学科育人理念落地并且取得真正实效的关键. 很多时候,在一些论文中看同行们的学科育人努力与成果,总发现有一些游离于学生之外的情形,很多学科育人的思路与结果,实际上都是教师想象出来的结果,而非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真正的学科育人,笔者以为这种情况是需要注意的. 立德树人的背景之下,学科育人不应当成为仅仅存在于教师想象中的事物,只有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德育生长,这样才能让学科育人落到实处.

    以上是笔者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科育人的一些浅显的思考,文中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同行们给出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