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学视角下英美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宋歌

    近现代以来,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有力促进了英美文学及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变异。由周仁成编著的《英美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变异》(2018年6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探讨了英美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现状与变异,呈现了现代中国语境下英美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为英美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译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有利于英美文学以及其文学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具体来说,该书共包括六章。第一章站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对英美文学原理的渴求,并在开放、融合和创新的心态下介绍了英美文学批评原理的输入状况;第二章则进一步论述了英美文学批评原理在现代中国的发展状况,着重强调了英美文学批评原理在中国的影响、价值和创新发展趋势;第三章通过马修·阿诺德、佩特等人的文学批评理论,探讨了英美近世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发展;第四章分别探讨了美国人文主义批评和表现主义批评在现代中国的发展;第五章通過辛克莱、卡尔佛登等人的文学批评理论,探讨了美国左翼文学批评理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第六章通过瑞恰慈的实用批评理论和T.S.艾略特的诗学批评理论,探讨了英美新批评在现代中国的发展。结合该书的专业表述,笔者认为,英美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是当下世界文学碰撞与交流的一个缩影,英美文学批评要想在中国促进传播,扩大影响力,势必秉承开放、融合和创新的理论,在现代中国的语境下和现代媒介传播的视角下推进与时俱进的分析和研究。

    一、媒介学视角下英美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现状

    在英美文学批评的输入过程中,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现代中国经历了传播、发展与变异,深刻影响了我国的文学发展,以及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创新构建。不仅如此,在媒介学视角下,如何利用有效媒介来推进英美文学的传播译介活动,深入展开对英美文学的介绍与评论,也逐步成为当下的热点研究课题。

    就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现代中国传播的影响来说,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开阔了我国文学及文学批评的专业发展视野,让我国文学得以走出固有的模式,在对外开放、融合和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中西结合的文学及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交流融合。其二,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催生了我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新思想,让人文主义、个性解放、女性主义等新的理念融合到我国的文学文化发展当中,促成文学思想启蒙与创新。其三,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促进了中国文学与英美文学的相互交流,英美文学得以通过借用、效仿、再创作等方式融入中国的文学创作当中,增进我国对英美文学发展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总之,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我国文学的发展。

    从当下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现状来看,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主要通过语言、文字、音频、影像来展开,其中,语言文字的输入是主要部分,音频影像的输入是辅助部分。而在传播媒介上,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包括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介。且在新媒介的快速变革中,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内容体系、传播范围、传播影响力得到了显著发展。对中国的接收者来说,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主要以代表性的人物及言论为主,包括修·阿诺德、佩特、辛克莱、卡尔佛登、瑞恰慈、T.S.艾略特等。这些代表性的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了我国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自我变革和创新发展。提高了英美文学的世界影响,促进了世界文学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二、媒介学视角下英美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策略

    媒介学视角下,英美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应当高度重视传播的媒介、途径、方法、受众的接受偏好,以及英美文学批评的中国化发展趋势。而要想科学促进英美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英美文学的传播译介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输入发展应当注重以下传播策略的应用与创新。

    第一,媒介学视角下英美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应当做好内容的整合和创新,系统化梳理英美文学批评中的代表性学者及理论,实时跟踪当前英美文学批评的最新动态,进而全面把握英美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与核心内容,让其在中国的传播更加有内容、有价值。经典的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内容质量高,受众认可度高,在传播中占据优势,所以,以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为切入点,推进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现代中国的内容体系,有助于在内容上获得中国受众的支持和认可,扩大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近现代以来,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将解构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生态主义等创新理论输入到中国,这些内容对我国文学观念的自我变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这些创新型的文学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还通过进一步的演绎、发展和变异,丰富了我国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促进了我国文学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由此可见,在媒介学视角下,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需要高度重视传播内容的选择,梳理并整合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专著,并将其传播译介到中国,促进中国对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入理解。实践表明,高质量的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意义和价值,只有整合和把握高质量的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内容,英美文学批评才能更好地输入中国,实现有价值的传播。

    第二,媒介学视角下英美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应当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综合应用与创新融合,增加新媒体文学批评的互动模式,让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能够更好地与时代接轨,被更多的受众所了解并接受。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以来,文字、音频、影像的传播媒介日益丰富,让文学文化的传播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需要与时俱进的媒介传播技术和途径,运用新的媒介技术和形式,扩大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更多层次地融入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发展环境当中。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齐头并进,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的传播规模大、内容芜杂,受众的注意力分散,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提高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质量,人们应当注意媒介的传播策略,合理运用媒介资源,并根据不同媒介受众的特点来定制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内容,进而切实提高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新媒介中的传播质量和水平。尤其是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作为外来的文学批评理论,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英美国家文学文化传播,在传播译介中难免存在误读误解现象,对此,英美文学批评在新旧媒体中的传播既应该重视“量”,也应该重视“质”,确保每一次传播都能够有效传达信息,提高英美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影响力。

    第三,媒介学视角下英美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应当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充分结合我国文学及文学批评发展的现实语境,制定实事求是的英美文学批评传播计划,确保英美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能够很好地入乡随俗,推进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健全、完善和创新。英美文学批评理论输入中国,不仅要考虑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内容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路径,还应该考虑中国受众的接受情况。简而言之,英美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需要“入乡随俗”,也需要中国化的变革和创新。一方面,英美文学批评理论有其自身的文化生成语境,要想在中国促成有效的传播,势必针对英美文学文化和中国文学文化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分析,找到英美文学批评理论适用于中国文学文化语境的部分,保证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另一方面,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在现代中国传播的最终落脚点在于理论的中国化发展与创新,换句话说,我国文学和文学批评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来引进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文学文化的发展实际来推进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中国化发展和创新,从而基于英美文学的研究经验,促进我国文学和文学批评的研究发展。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变异》一书较为专业且全面地呈现了英美文学批评在近年来的传播与接受状况,为英美文学批评的进一步传播,以及英美文学的传播译介奠定了理论与认知基础。在媒介学视角下,英美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需要充分重视传播内容体系的建设、传播媒介的创新和理论的中国化创新,只有这样,英美文学批评理论才能够更深层次地融入中国文学文化语境当中,促进中国受众对英美文学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并对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