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张显晨 周子文 沈周高 李叶云

    摘 要:茶树栽培学是研究茶树生长发育规律、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学科,它是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农业气象学等理论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茶学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以安徽农业大学开设的茶树栽培学为例,开展与茶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思政教学,通过普及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促使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茶树栽培学;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2-0153-03

    The Explora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Tea Cultivation

    ZHANG Xianchen et al.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 Tea civilization is the course containing tea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ffective technique of cultivation.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is based on botany, plant physiology, soil science, agricultural chemical and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is paper, political course associated with tea cultivation i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s carried out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mprove maste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Key words: Tea cultivation;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1 課程思政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1.1 思政教育的迫切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传媒—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加速了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不同职业人群的思想交流。然而,网络信息复杂多样,加之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了一系列外来思想观念的冲击,例如一些孤立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或是其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使得学生的思想发生动摇,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造成了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普及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出清晰的指引,这种迫切性也愈加明显。

    1.2 茶树栽培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在我国当下大学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早已被纳入学生课程中。然而,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现象,在上课时单纯的理论灌输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和深刻领会思政课程的精髓,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和择业观等都缺乏科学的指导。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所有课程要利用各类课程的特点,开发出适合大学生成长,符合大学生期待的思政内容。茶树栽培学作为茶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在培养茶树专业人才和推动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中央精神指导下,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通过茶学必修课—茶树栽培学和思政教育课程相结合,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丰富教育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受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以此来弥补思想政治课堂上理论枯燥的教育短板。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除了能够感受到茶树栽培专业化之外,还应感受到正确的道德魅力。

    2 思政教育目标与思路

    2.1 建设目标 茶树栽培学是研究茶树生长发育规律、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茶树综合技术的应用科学,是茶学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团队将以政治理论引领课程思政,先进人物事迹引导课程思政,科技前沿引入课程思政,学习并实践茶树栽培学科技创新成果,厚植学生“知茶爱茶”情怀,培养具有“强茶兴茶”担当的新时代立志服务茶产业高级人才。

    2.2 建设思路 详见图1。

    3 融合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坚持茶农底色,强化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

    3.1.1 理想信念教育 在“茶树栽培”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为我国茶产业发展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立志肩负起打造我国国际茶品牌的时代重任。例如,在“绪论”讲授中,讲到我国建国后茶树栽培产业的重要成就时,笔者将举例:2018年10月17—20日,由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一届可可、咖啡茶(亚洲)国际学术会议在合肥召开。此前诸如此类国际植物学大会均在发达国家召开,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并且由安徽农业大学主办,表明安徽农业大学的茶学研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3.1.2 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笔者在茶树栽培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为茶情怀”[1]。当讲到“茶树品种与种子资源”章节时,将向学生介绍安徽农业大学老一辈茶学科学家,在收集茶树种子资源和制作茶园病虫害标本作出的努力,为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3.1.3 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教育 茶树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了解茶园的水分管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的基础知识[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茶树生长的需水规律,强调提高用水有效性的重要性,普及“科学用水”[3]的农业发展观念;结合茶树的施肥特点,强调“减肥增效”的国家政策[4],帮助学生建立茶叶绿色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营造茶区小环境,提高茶树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强化“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生态体系建设观念。通过上述科学发展观念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使学生体会到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3.2 坚持为茶服务,体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3.2.1 田间传授理论知识 茶树栽培学是一门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基础理论课,课程内容主要依托茶树生长发育的周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5]。因此,必须将实践教学内容与生产季节紧密结合,以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茶树栽培的实践技能。茶树栽培学实验课应根据茶树生长发育的季节性特点,安排2月开展树冠修剪,3—4月茶叶采摘,9—10月茶苗扦插,11—12月施基肥,保证学生全程参与茶叶栽培生产的主要环节,提高学生对茶树栽培的认识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为培养我国茶树基层管理工作者奠定基础[6]。

    3.2.2 强化与不同自然学科的交融 茶树栽培学是一门与土壤学、环境学和病虫害防治紧密相连的综合型学科。例如,在茶园施肥上必须考虑到土壤矿质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有效性,根据茶园的具体情况推荐最佳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在茶园管理上需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如平均降雨量、海拔、空气湿度等,以确定是否需要搭建遮阴布或加强灌溉等相关措施[7];此外,茶园的病虫害也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需要结合茶园的具体情况,设置黄板,捕虫灯和营造茶区小环境,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8]。因此,有必要组织学生在茶叶生产实习期间参观不同茶园基地、学习不同茶园的建设和规划,并推荐当地茶农介绍茶园管理的生产经验。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使学生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获得有关茶园管理的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茶园管理和茶树栽培专业技能。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不同自然学科的与茶树栽培学相融合,将知识传授与理论教学一体化。

    3.2.3 拓宽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 专业课讲解时,不仅要突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还需寻求更多的切入点开展德育教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授我国四大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的分布概述,可结合不同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趋势,突出茶产业的发展对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介绍茶叶如何传入中东和西方,可结合我国历史上的汉朝兴起的丝绸之路以及明朝明成祖时期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典故,并将相关旅游信息如敦煌文化和南京阅江楼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将专业知识和人文地理相结合,更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4 坚持茶树栽培特色,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茶树栽培学课程根据专业内容特点,通过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3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

    4.1 第1章:茶树栽培简史与茶区概况 思政结合点: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史,介绍中国茶树栽培发展的历史演变,突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知识传授)

    4.2 第2章:茶树生物学特性 思政结合点:明确茶树生长发育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价值塑造)

    4.3 第3章:茶树的适生环境 思政结合点:通过介绍茶树生长环境,普及土壤和气象学相关知识,以扩展学生自然学科的专业知识面(知识传授)

    4.4 第4章:茶树繁殖 思政结合点:根据茶树生长周期,在大田中开展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扦插的专业技能,已达到“科技支农”的目的(能力培养)

    4.5 第5章:茶树树冠管理 思政结合点:茶树树冠的管理联系人才的培养,科学修剪有助于优质高产树冠的形成,自律自强有助于“树人”价值的实现(价值塑造)[9]

    4.6 第6章:茶树采摘 思政结合点:帮助学生认识合理的采摘有利于茶树新梢的再生,引导学生树立顺应自然节律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10](价值塑造)

    4.7 第7章:茶园水分管理 思政结合点:通过了解茶树生长的需水规律,强调提高用水分有效利用率,普及“科学用水”的农业发展观念(价值塑造)

    4.8 第8章:茶园土壤管理 思政结合点:结合茶树的施肥技术,强调“减肥增效”的国家政策[11],帮助学生建立茶叶绿色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价值塑造)

    4.9 第9章:茶树灾害性气象的防御及补救 思政结合点:通过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营造茶区小环境已提高茶树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体系建设观念(价值塑造)

    4.10 第10章:茶园建设与改造 思政结合点:充分利用空间和物质资源,推动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改造已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价值塑造)

    5 思政教育的主要成果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以2018级茶学专业本科生为试点,并逐步贯彻实施本项目改革内容,从茶树栽培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目标出发,积极开展对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改革,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教师队伍树立了良好的思政意识、形成共识。并逐步培养了一支具备茶树栽培,茶树育种和茶叶生产实践专业知识且有思政教学意识的教学团队。

    (2)思政課程改革从专业课程顶层设计开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将立德树人、科技支农等思政因素与专业课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树立茶产业的科学发展观,培育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

    (3)通过运用具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的思政教学,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为茶奋斗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

    [1]王啟苗.90后女大学生与她的“茶叶情怀”—记宁国市绿园家庭农场主胡慧玲[J].基层农技推广,2018(5):122-123.

    [2]骆耀平.茶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付德玲.植物生长与科学用水[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0):88-89.

    [4]阮建云,马立锋,伊晓云,等.茶树养分综合管理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J].茶叶科学,2020(1):85-95.

    [5]林民尧,刘少群,林晓强,等.肥料对茶树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概述[J].广东茶业,2020(6):1-5.

    [6]廖金梅,刘坤,孙彬妹,等.茶树栽培基质研究进展[J].茶叶学报,2020(4):168-171.

    [7]马占霞,林小兵,尚宇梅,等.云南省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36-38.

    [8]赵佳俊,王玉雪,郇伟伟.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福建茶叶,2020(10):13-14.

    [9]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1):5-9.

    [10]张阿惠.茶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及其绿色可持续发展思考[J].低碳世界,2021(1):213-215.

    [11]邹振浩,沈晨,李鑫,等.我国茶园氮肥利用和损失现状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1(1):153-160.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