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化自信视域下美术鉴赏教学研究

    杨雪

    摘 要:新时代美术鉴赏教学要明确文化自信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对文化自信视域下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与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旨在提升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觉,进而彰显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美术鉴赏教学;美育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体系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实支撑。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美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美术必修课程,美术鉴赏教学要坚守好“坚守文化自信”这个新时代课题,在国际视野下充分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从而达到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民族美术文化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累积民族文化较少

    学生的文化自信感培养需要深植于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然而,当前学生大多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较少,一方面是对经典传统美术作品接触较少,鉴赏领悟太过浅薄,导致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是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较少,中国民间美术种类丰富多彩,包括刺绣、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等,仅仅只通过美术课堂了解民间美术是不够的。所以,学生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语言特征的真实理解也相对较薄弱。多年来,一部分学生在民族文化底蕴的储备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难以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学生对传统美术的审美观点、礼仪文化等方面涉猎不足,经常出现不能理解传统文化内在深层涵义等现象。此外,部分学生对自己本土的民间民俗文化了解较少,对许多传统节日、民间风俗认同感较差,在民间美术史常识方面更是普遍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由此可见,学生在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累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当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应试教育,部分学校对于不是考试科目的美术鉴赏课程分配极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甚至存在停开的现象,美术教师也降低了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程度,导致学生很少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美术深入学习,简化了鉴赏教学内涵价值,这样的现状导致美育无法进行;另一方面,美术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和传授,教师常以美术专业技能为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发展,忽视审美旨趣、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受到抑制,提升美术鉴赏教学质量势在必行。美术鉴赏教学应以美导行,用美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沉淀文化自信沃土,塑造文化秩序与培养文明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三)盲目追逐和崇拜西方文化

    近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始终面临着西方文化渗透的压力。而在教育方面,西方通过文化教育交流向我国输入精神文化产品,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以美术鉴赏教材的范图内容为例,长期以来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西”轻“中”,西方美术作品范图数量远超中国美术作品,无形抬高了西方美术的价值,贬低了中国美术的价值,无意中暴露了一种“文化自卑感”。二是对于西方美术作品全盘接受,对于范图介绍,没有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认识。如,现代主义画家杜尚代表作品《泉》,我们要理解这件作品的时代之美,这件作品的价值在于杜尚试图消解艺术和大众之间的界限以及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弊端,具有创新性,而不是单单给学生认知这是美的范本。部分学生的自身民族文化底蕴较差,缺乏鉴赏能力,无法辨别是非优劣,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同时,盲目追求和崇拜西方文化,逐渐减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忽略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学习,导致在当前多元文化相互碰撞时迷失了自我的文化信仰。不言而喻,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的危机、民族精神的消解必然導致文化自信的弱化,这无疑将导致我国显现深层次的文化弱势,削弱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和综合国力。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充分挖掘本土美术鉴赏教学资源,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认同

    本土美术是指形成于本地区的特有的民间美术,学生在小时候受到的本土文化艺术熏陶的影响是终身的,开展民间美术教学能孕育学生情感认同。显而易见,民间美术是美术鉴赏课堂中重要的组成内容。首先,在内容选择上,要选择符合地域特点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民间美术教学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如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测评,了解学生接触民间美术的途径、类别和程度,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民间美术鉴赏内容。其次,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讲授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导展开多种形式的鉴赏体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上网、采访当地民间艺人或是询问父母等方法收集素材,然后进行课堂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如,在教授“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博物馆、民间工作坊等查阅剪纸、年画、扎染等民间美术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验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最后,教师要了解民间美术蕴藏着珍贵的教学资源,以当地校本课程开发为例实现课程资源的挖掘与整合[1]。例如,开发民间美术校本课程,以将民间艺术融入“文创”设计的方式,加强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使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真正得到传承和发扬,还可以聘请合适的民间艺人兼职教师开展教学,使学生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聚民族文化,从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构建优秀传统文化鉴赏价值体系,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这指引美育保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对于美术鉴赏教学,教育的功能体现在美术学科上是应该超越美术本体的,所以必须让美术作品或者艺术家与学生的精神世界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一是在绘画艺术中包含文人画家的人格精神,我国文人画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蕴含着儒、道、佛的美学观念,传统文化构成了文人画的基本要素和内容。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墨梅图》时,体会游逸于诗画之间“成教化、助人伦、明劝戒、著升沈”的审美思想,使学生感悟艺术与人品紧密联系,进而与画家的情感产生共鸣。二是中国建筑艺术包含的人伦精神。如在开展鉴赏故宫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古建筑庭院前后串连的原因,这其中体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道德伦理思想意识。三是艺术蕴藉的匠心精神。如,在鉴赏齐白石的艺术世界时,我们要体会齐白石不惧艰苦、决心变法的匠人气质,齐白石每一幅画作都追求工整细致,竭心尽力,从而逐渐达到卓越和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匠心精神既是一种职业精神,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又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种人生境界,坚守初心,精益求精,臻于至美[3]。综上所述,美术鉴赏教学一方面要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培养中追求人格的艺术精神,最终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加强学生文化自觉。

    (三)通过中西美术比较鉴赏教学,彰显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在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吸收外来文化首先要以保持和传承自已民族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外来文化只是自已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补充,不能代替民族传统文化。第二个问题是对于外来文化,吸收的是它的精髓而不是糟粕,吸收外来外文化不是盲目地全盘接收而是有条件有选择性地吸收。首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知本民族美术,了解中国美术的美学特性、艺术特性、审美文化创造价值。文化自信是学生在充分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明确自身文化的理念和价值,对自身文化发展具有坚定的信心,并积极守护、传承自身文化的精髓。之后,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通过中外美术作品鉴赏对比,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优越感[4]。如,在讲授玉石之分时,教师可以将本国的玉器与西方的石器相比,引导学生发现中国玉文化的深远内涵。相比于西方石器的实用性,中国玉器蕴含着诗经中“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都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呈现。这样的对比鉴赏教学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知本民族文化魅力,有利于学生辩证地对待多元文化,进一步改变学生由于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而盲目崇尚西方美术的现状,从而彰显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三、結语

    在以文化自信为主要精神标识的当代文化语境中,美术教师可借助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进一步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觉,从而使学生在世界文化交融、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最终使学生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中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的传承者、弘扬者。

    参考文献:

    [1]李淑文.“文化自信”语境下中学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85.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3]吴英亚.高中美术作品鉴赏应重视民族精神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3(2):179-180.

    [4]郑晓慧,李霞.中外美术史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6):78-79.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