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神”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摘要: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具有永久的魅力和恒久的价值。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结合学科专业特色,融入“红医精神”,让专业课程和“红医精神”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关键词:红医精神;科学内涵;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7-0062-03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2021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医学生要大力弘扬“红医精神”,筑牢红色基因,让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医学生骨子里得到更好传承,为共创健康中国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出新贡献。[1]

    1红医精神的科学内涵

    当前,“红医精神”科学内涵的表述各具特色。赵群、李恩昌在《红医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精神动力》一文中写道:“所谓红医精神,即‘红色医生精神,它源于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红医精神是在人民卫生事业创建发展的战争年代里,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专业技术等多维度的思想体系[1]。”

    此外,淦依轩在《培育“红医精神”创新思政教育——赣南医学院“红医精神”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指出,“红医精神”是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在医疗卫生实践中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为广大红色医务工作者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是苏区精神在医疗卫生战线的具体体现,也是无数红色医务人员在革命战争中用生命铸就的医魂。

    再有,郑宏颖在《文化创新比较研究》一文中写道:“红医精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医疗精神。”[2]孙帮寨在《论中央苏区红医精神的思想内涵》一文中写道:“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医疗卫生战线在服务军民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革命精神[3]。”

    通过查阅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对“红医精神”科学内涵,从革命历史、医疗卫生、红色文化、党风廉政建设、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对“红医精神”进行了阐述。不难看出,“红医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在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的重要表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在医疗卫生健康实践中形成的深受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其核心内涵是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国医科大学14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据查实,承德医学院的红医精神是:“政治坚定、仁爱至诚、敬佑生命、甘于奉献”;中国医科大学的红医精神是:“政治坚定 技术优良 救死扶伤 奉献社会”;赣南医学院的红医精神是:“忠诚医业、勇于奉献,服务军民、一心赴救,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实事求是、自力更生”。

    “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先进文化,是立德树人的优质教育资源,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4]。”“红医精神”属于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质基因,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文化本源,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生动教材,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鲜活养分。

    2“红医精神”的研究意义

    2.1现实意义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医务工作者以生命护佑生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展现了大医精诚的精湛医术和优良作风,为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堅不可摧的“防疫长城”。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正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奉献社会”的红医精神的传承和体现。中国的疫情防控为世界疫情防控树立了标杆,做出了巨大贡献,彰显了党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因此,加强红医精神的传承培育研究,坚定医务工作者崇高的理想信念,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弘扬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事业服务,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又红又专)的人民的健康守护者,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理论意义

    加强红医精神有关的研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夯实育人基础,不断夯实“三全育人”体系,对于筑牢“又红又专”育人理念,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医学人才培养内涵,拓宽育人渠道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走深走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共筑健康中国战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3“红医精神”的研究发展现状

    查阅学术资料,当前有关“红医精神”的研究论述,主要集中在高校对“红医”思想内涵、时代价值、革命历史、党建思政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医学职业人才培养和革命历史方面。

    赣南医学院形成了“忠诚医业、勇于奉献,服务军民、一心赴救,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实事求是、自力更生”为理念的红医精神,贯穿教育教学科研全过程。

    比如,孙帮寨撰写《论中央苏区红医精神的思想内涵》一文,从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和救死扶伤四个方面阐述了红医精神内涵的主要内容。

    还有,蔡运荃,撰写《论“红医精神”在医学教育中的价值》一文,“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医学教育出现了目标偏移、技术崇拜及科学倾向等一些现实问题,与健康中国战略医学人才培养相背离。而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核心特质的红医精神,融通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能够为当前医学教育实践语境的重塑、公共向度的重构、服务目标的重定及辅助素材的丰富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5]。”

    而对“红医精神”的传承和培育方面,赣南医学院注重激活红色基因,多年来,将“红医精神”融入大学生人文精神和专业素养培养的全过程,经过努力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一个理念、两类平台、三条路径、四类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引起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

    此外,全国首家卫生史博物馆——中央苏区卫生史博物馆于2013年6月在赣南医学院开馆,该馆共展出各类苏区卫生史图片与文物展品1489件,集纳了赣南医学院苏区卫生研究中心近年研究取得诸多重大成果,展览面积约400多平方米,陈列共分11大部分,30个单元和一个附展,主要分为艰苦卓绝创业、兴办红色医院;开展红色卫生运动、保障苏区军民健康;粉碎经济封锁、保障药材供给;建立卫生制度、规范卫生运动;因陋就简办学、培养医卫人才;开展卫生宣传、探索医药研究等。该博物馆将成为面向医学生进行“红医精神”教育和传承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

    2018年7月,赣南医学院整合苏区卫生研究中心和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合作建立省级科研平台“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2019年5月,由赣南医学院等医学院校发起筹建的红医精神教育联盟正式成立。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共出版教材或专著44本,论文发表102篇、四大检索收录论文80余篇,承接国家基金课题16项、省部级基金课题80余项,成果获奖27项。

    承德医学院党委近年来以“红医精神”为统领,把“政治坚定、仁爱至诚、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红医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四贯通、四结合”大思政育人体系,着力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贯通”主要是发挥课堂主渠道、第二课堂、网络课堂、发挥社会实践的四大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作用。“四结合”主要是发挥思政教师的关键作用,激发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辅导员队伍的骨干作用,注重党政干部的引领作用的四大思政育人队伍,不断夯实“三全育人”体系。

    李玉红、周文娟、杜少杰和王瑞婷共同撰写《传承“红医精神”,打造“大思政”育人体系——承德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开展》一文,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融入红色基因,不断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秉承“大思政”育人理念,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改革,将“思政课程”延伸到“课程思政”,实行全程育人等方面提出了传承“红医精神”路径。

    遵义教育与卫生干部学院(遵义医科大学红色教育培训中心)2019年3月1日经贵州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该中心依托遵义会议纪念群、遵义——娄山关战役片区、强渡乌江片区和“四渡赤水”一线为主体的“一主三辅”红色教育资源体系,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为教育与卫生干部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目的,开展以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红色(传统)文化教育、“四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为主的、富有遵义特色的教育培训。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切实把静止的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教育载体。

    中国医科大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凝炼形成以红医文化为核心的医大文化和“救死扶伤,求是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政治坚定 技术优良 救死扶伤 奉献社会”的红医精神,积极编撰红医精神校本教材,开通媒体红医、红医文化和红医在线线上教学专题专栏和网站。

    2018年7月,由中国医科大学牵头,沈阳药科大学、承德医学院、赣南医学院等将具有红色基因的兄弟医学院校联合起来编写教材《红医精神概论》研讨会在中国医科大学举办,为培养红医人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19年5月,由中国医科大学发起,以长征沿线具有红色基因的医科院校为主的33所院校成立红医联盟,制定了《“红医精神”教育联盟章程》,为“红医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2020年7月,由“红医联盟”和井冈山大学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赣南医学院等全国33家联盟高校联合协办的《红医卫生文化概论》教材发布仪式成功举行,为传承红医文化、弘扬“红医精神”,引导医学生树立坚定政治信仰、崇高职业精神,有利于发扬红医文化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进而推动红医文化研究,使“红医精神”深入人心。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自2018年成立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厚德、精业、仁爱、笃行”院训,坚持“大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立足办学特色,弘扬红色文化,以“四进五结合”为基点,着力打造红医思政品牌,取得了积极的育人效果。

    4“红医精神”的培育路径

    (1)“红医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挖掘我国革命时期医务工作者所涌现出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红医精神”素材融入思政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使“红医精神”覆盖所有学科课程。让“红医精神”和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红医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利用新媒体技术,开通“红医精神”为核心的公众号和校园广播节目,讲述红医人物故事。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唱响红色经典旋律。创作红医题材影视文艺作品,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传统文化、红色经典诵读活动,举办“最美医生”“抗疫英雄”进校园活动,营造“红医精神”良好氛围。利用本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作品,传承“红医精神”,让“红医精神”搭上快车道。

    (3)“红医精神”融入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健康中国社会实践和红色文化调研,撰写卫生与健康报告。每学期鼓励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到社区、养老机构进行卫生健康养老知识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学生一技之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践行健康使命。组织医学生参加“三下乡”和红十字系列公益活动,强化责任担当、奉献社会意识,助力健康中国。鼓励学生参加党团培训实践项目,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创办医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拓宽育人平台,让“红医精神”延伸到专业其他相关领域,做健康中国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红色资源,是共和国的生命之源,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力量之源。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大力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新途径,守正创新,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向前进,为助力健康中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赵群,李恩昌.红医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精神动力[N/OL].人民健康网(2020-02-20)[2021-02-10]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0/0212/c14739-31583727.html.

[2]鄭宏颖.论中国革命时期的红医精神[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5):12-15.

[3]孙帮寨.论中央苏区红医精神的思想内涵[J].2019(12): 1280-1283.

[4]邱少云.红色文化十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8:1-12.

[5]蔡运荃.论红医精神在医学教育中的价值[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39(12):1284.

(责编:陈静姝)

    基金项目:萍乡市2020年度社科研究课题市级委托研究项目:“四进五结合”红医精神培育研究——以萍乡卫生职业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20WTKT01)

    作者简介:赵伯润(1982—),男,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