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推广策略

    徐炳豹

    摘?要:近些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示范推广,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及其内容,阐述了该项农业耕作技术在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推广策略。

    关键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11.022

    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分析

    (1)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转变传统层面上的秸秆燃烧处理观念,保留秸秆覆盖于土地而未被燃烧,从而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秸秆焚烧产生气体污染物的问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使作物残茬留存在地表,显著降低了土壤风蚀和水蚀危害,在避免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维持了土壤营养成分,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下茬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打下了良好的水肥基础。

    (3)采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助于团粒结构的改善,进而增强土壤肥力,降低化肥用量,促使农作物优质高产,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4)相较于传统耕作技术而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达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目的,有效减少机械化作业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内容

    2.1?秸秆覆盖技术

    为确保播种机作业实施和保证播种质量,要对作物收获后的秸秆、残茬进行处理,借助机械化作业将作物根茬粉碎还田并整平地表,防止秸秆残茬过长、过密产生堵塞,影响机播作业。秸秆残茬覆盖作为一项重要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对地表下的土壤进行了有效的覆盖,提高了土壤蓄水性,而且将作物秸秆、残茬留存在表土覆盖,避免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达到蓄水保墒、培肥土壤和增强地力的目的,有利于后续农业生产的高效开展。

    2.2?免少耕施肥播种技术

    该技术是实现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所在,是作物收获后,无需进行耕整地作业直接采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免耕播种),或者播前通过必要的耙地、平地和松地等作业后再进行施肥和播种(少耕播种)。免少耕施肥播种技术要求在秸秆覆盖的农田中同时施入肥料与种子,有效减少了耕作次数,节省了种植时间,对于提高种植效率和作物产量意义重大。

    2.3?深松技术

    机械化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内容,深松旨在将压实的土壤进行疏松,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渗透水分的能力,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损失,为作物良好生长发育创建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是深松作业的两种主要方式,前者选用凿形铲式深松机、单柱式深松机进行25~30 cm深度、间隔40~60 cm的深松作业,作业中可加施底肥;后者采用倒V型全方位深松机进行35~50 cm深度的深松作业,作业中要保持松土深度一致。深松时间以播前为宜,且土壤含水率维持在15%~22%,过旱则需造墒,视土壤条件,通常2~3年深松一次。

    2.4?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保护性耕作农田因地表覆盖秸秆残茬,极易出现病虫草害,为此应加大田间视察力度,采用各种有效技术措施,综合防控病虫草害。一方面,在播前或播后出苗前选用化学除草剂(微粒剂、颗粒剂和乳剂)能够在早期抑制杂草生长,除草剂在播前施用一般是将其混入土壤中,倘若除草剂应用于播种后至出苗前,则通常将其撒施在土壤表面。化学除草剂也可在出苗后到作物生长初期、后期施用,此时可在杂草上直接喷施除草剂,同时田间杂草也能够结合耙地实施机械除草或通过间苗进行人工拔除。另一方面,针对病虫害的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也可根据田间病虫和农作物生长状况及时喷施化学药剂防治或进行药剂拌种。病虫草害施用化学药剂防治过程中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注意药剂搅拌均匀,并且采用合理、安全、可靠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机具(超低量喷雾机具、烟雾机等),最大程度上避免杂草、病虫害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保护性耕作过程中,积极应用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和秸秆还田机等新型农耕机械,不仅能够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强化农业生产质量,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调整农机装备(大型拖拉机等)结构。同时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减少耕作次数和投入成本,相较于传统耕作来讲,保护性耕作可以促使农作物增产10%~20%。然而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推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表现在:(1)农民因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缺乏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充分认识,加之该技术所需的机具费用、作业成本较高,农民购置机具的意愿不强,无法调动农民和农机手的积极性,导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困难;(2)土地经营规模不足,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需以大马力拖拉机作为动力支撑,并配置相适应的免耕播种机,但农民的耕地面积偏小,尚未达到规模化经营,绝大部分的农户采用小型农业机械,无法满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3)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不够成熟,譬如精量播种深度不一致,影响出苗后的整齐度;播种筑畦效果不佳,不便于后期田间管理;机械镇压不够理想、秸秆残茬粉碎不够彻底等,機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还未达到理想标准。此外,鉴于各地区的土壤状况和自然环境条件有所不同,加大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差异性推广的难度。

    4?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策略

    4.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推广人员技术培训

    一是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机、财政等政府部门要形成合力,通力协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同时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二是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尤其是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补贴优惠政策的制定,将免耕播种机及配套机具纳入补贴范围,调动农民购置机具热情,鼓励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对实施与开展免耕播种作业的农户和农机手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且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确保与农民联系密切的农机大户能够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并且鼓励引导其与农民开展订单式作业服务,在扩大作业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农机大户作业与服务效益,有效调动农户应用该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4.2?注重农机农艺相结合,发挥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一方面,农机部门要加快解决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升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使用性能,为高效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良好的装备和技术支撑,同时科学合理地应用育种、节水灌溉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逐步增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整体效益;另一方面,建立农业示范基地,开展机械化保护耕作与传统耕作效果对比试验,使农户切实感受到机械化保护耕作技术的优势所在和良好效果,通过基地示范提高农民对该技术的认同度,带动农户自觉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此外,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规模化、规范化经营,从而进一步应用与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4.3?完善并创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一是在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源广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优势的同时,整合网络资源,搭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服务平台,邀请专家、技术推广人员在线对农民和农机手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与指导,使其掌握保护性耕作模式与技术要领;二是建立“以点带面”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和新机制,组织专家和技术推广人员直接进村入户,开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讲座,手把手、面对面提供技术指导,使农户全面了解整个机械化保护耕作技术的操作过程,拉近推广人员与农户间的距离,促使农户扭转传统耕作理念,带动更多农户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三是围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结合当地地貌类型、作物种植方式以及机械化普及程度,因地制宜,制定与本地农业特点相适应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和模式,并且逐步加以优化和完善,从而促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好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玉宁.关于做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6):211.

    [2]?李宝凤.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农机,2019(2):48-51.

    [3]?李红标.浅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推广应用[J].农机质量与监督,20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