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烛照《和平饭店》的包容型文化模式

    惠洁

    《和平饭店》是浙江卫视2018年的开年大剧,与以往的谍战剧不同,它将严肃庄重的国家大义包裹于幽默诙谐的剧情和人物特色中,将空洞乏味的推理环节纳入到人类共有的思维逻辑与情感想象中。电视剧的选角突破了近年的“偶像明星情结”,没有启用一众流量小生小花旦,大胆地启用了中青年戏骨陈数、雷佳音等人,别具一格的表演撑起了这部剧的思想光环,使其成为一部具有自我独特风格的精彩谍战剧,持重沉稳的表演与环环相扣的剧情相结合,赢得了观众的诸多青睐。《和平饭店》的剧情安排和人物形象均具有强烈的文化象征倾向,这种文化是包容性的、全球性的,不仅有中国优良传统思想的内蕴,更有西方古典主义文化的形式特征。文章将从中国诸子之思、西方“三一律”戏剧原则和视角分析三个方面论述这种包容性的文化倾向,从而在谍战和悬疑的交杂氛围中剖析出《和平饭店》里的中西理念。

    一、 人物安排:传统文化观念的现代展示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迸发、观念碰撞的繁荣时代,这个时代的中国涌现了众多大思想家福泽世人。《和平饭店》全剧闪耀着中国诸子百家思想的光辉,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思想底蕴,这部剧才能在一众谍战剧中脱颖而出,普遍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同。

    《和平饭店》中的人物大多塑造得丰满而真实,他们的经历或语言都体现了各自阶层中的鲜活感,其中拥有超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优雅女共产党员陈佳影由素有“旗袍美人”之称的陈数扮演。这个角色的深入人心不仅来源于演员形象的精致,更加来源于角色的智慧和品格,而这两者皆可以归入思想层面。陈佳影的超强逻辑思维能力一部分来源于天赋,但更多的是专心致志和勤奋踏实——她在爱人的帮助下用半年时间研究了“行为痕迹分析专业”的相关书籍,通过自己的思考和阅读获取了行为痕迹分析的专业能力。这种毅力和专注来源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国人品质中的精髓,坚持一语换而言之即是执着,看似简单的词汇,却着实难行,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被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伟人必定具备这一品质——他们或是周游列国终身不怠的圣贤,或是保卫家国一心坚守的将军,或是发出改革之音再不回首的政治家……他们是在中华传统思想熏陶下长成的国人,因此周身散发出这种优良品质的光辉。《和平饭店》中的正面角色与历史上的伟人进行了时代的对接,受众从角色中感受到了传统思想中遗留下来的光辉,从而促使这一优良品质的传承。《和平饭店》通过表现陈佳影、唐凌等一众正面人物形象的坚持对中国传统理念进行了现代性的升华,从而使受众潜移默化地将剧中的坚持和自己从小所受教育联系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以此引起受众的观剧愉悦感。

    剧中的反派人物并未陷入以往电视剧的庸俗怪圈,他们并非恶毒残酷得毫无理由,而是都有來自于生活的压力和外界的逼迫才最终选择了不堪的泥泞之路。传言中暴虐成性的窦警长在电视剧前半部分始终以反面形象面对观众,然而剧情最后的反转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人物的张力,不论是从他的身份亦或言行都能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秩序的遵从,尤其是对于明辨是非的强烈诉求。他从一出场就坚守自己的职责,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必须严肃处理,职责范围之外的事一概不管,这与法家思想的严苛有道暗中呼应;他不关注民族大义和良善道德,一心只遵守对自己职业的忠诚,因此丝毫不排斥残酷的刑法,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以刑去刑”相吻合;和平饭店中的人物非富即贵,但他依旧为了办案对他们不假辞色,面对上司也据理力争、坚持自我,这亦是国人所追寻的“不殊贵贱”的生活状态。

    陈佳影、唐凌等人作为共产党中坚力量,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熏陶的同时,也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这两个人物是处于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代表,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是新中国成立不可缺少的基石。陈佳影不能接受土匪王大顶为了救己而陷害看似无辜的内尔纳,她呐喊出心底的信仰之音“做人不仅要利己,还要利他、利众!”这句话包含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更是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内核,所谓“兼济天下”便是如此。中国优良思想体系中的内核是和谐共生——自我与他人的共生,个体与国家民族的同行。因此传统思想向来倡导修身养性、治国为人,修的是为国为家身,养的是从良从善性,而陈佳影在和平饭店中的所作所为均切实践行了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基本原则。

    剧中让观众最为惊喜的角色当属雷佳音扮演的绿林人士王大顶,这一角色活跃在抗战时期的中国东北可谓是出人意料。这一人物突破了传统谍战剧中正面人物的“高大全”形象,甚至于说这个人物的出现是对陈佳影这一角色的补充,人非完人从来都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秉承的观念。王大顶这一角色有其广博深厚之处,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大杂烩,也有人批评其略通皮毛、不专一门。这一人物既能在改善受众僵化思维这一方面产生积极效果,又能凸显中国传统思想的广博性,所谓跨江海、越群山才足以具备看透世俗之眼力。

    二、 剧情设置:西方戏剧原则的巧妙运用

    《和平饭店》在遵循西方经典戏剧原则的基础上延展了这些古朴的西方戏剧理念。剧中的主要舞台正如剧名所示,角色全部聚集在和平饭店,他们被封锁于此,几方阵营斗智斗勇、各有目的。和平饭店在这部剧中象征了20世纪初的那个世界,美方代表象征美国,苏联夫妇象征苏维埃,陈氏兄弟代表摇摆不定的南京政权,王大顶是平民百姓中的叛逆者,而宪兵队和警方则象征了日伪满的所谓新秩序,陈佳影是身份隐秘的中国共产党一方……所有事件看似均发生于小小的和平饭店中,实际上却是整个世界的相互博弈。全剧约有五十集左右,剧集中的主要事件几乎全部在和平饭店中发生,这符合西方戏剧理念“三一律”中对于一个地点的要求,但实际上因为饭店中人物的特殊身份的象征意味,又导致这个地点被扩大化、内涵化——它实际是当时全球格局的缩影;另一方面,和平饭店之外的地点剧中也稍有涉及,比如山东华强商行、王伯仁老宅、和平饭店外部街景等等,但这些地点导演采取一笔带过的拍摄手法,并未着墨过多,而且这些地点也和饭店中的人紧密相连,如此一来,剧情避免陷入过于单一的尴尬境地,在单行发展线中延伸出其他次要分支,从而形成立体化的剧情结构,从平面到立体的框架设置地恰到好处。

    《和平饭店》中的时间长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避免了以往影视剧所推崇的时间跳跃拍摄手法,基本上维持了三集长度为一天24小时的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概念的运用是对“三一律”中“一天内故事”的模仿,但显然《和平饭店》并未死板地完全遵循这一规则,而是根据影视剧的实际情况和故事剧情对这一时间原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这种灵活的拍摄方法既吸收了传统西方戏剧理念的原有优点,又迎合了实际情况的需求,因此,故事更为丰满真实,人物的表现力也被扩大化,剧情的推进呈现稳定趋势。

    西方戏剧理念要求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的完整性,《和平饭店》正是因为吸收了这一理念才能将人物的真实和情节的曲折合理地融汇在这一个充满悬疑色彩的谍战故事中。全剧一开始便是引人入胜的高潮部分,这样的安排也吸收了古希腊“从中间开始”的戏剧结构理念。人物从进入和平饭店中开始,大家看似平凡的伪装因为一步步逼迫而不得不卸下,剧情看似庞杂,但实际上都围绕着“身份”这一核心环节进行展开——饭店中的每个人都不只一层身份,他们的身份附带的任务推进着他们进行各自的行动,从而形成最终合力促进剧情的发展。因此,主线看似模糊,实际一直存在,次要情节辗转曲折最终都将为故事主线服务。由此看来,《和平饭店》完美地对 “一个故事”的理念进行了创造性的复拓。

    对西方戏剧结构理论的合理运用为这部剧提供了高质量的观影感受,时间、地点、情节的和谐统一,使剧情更为集中紧凑,张弛有度。然而,这种戏剧理论的运用也存在种种弊端,如《和平饭店》中的人物设置类型化,身份标签明显,也影响了观众对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期待。

    三、 拍摄视角:多种视角记叙方式的融合

    影视剧的拍摄视角多来源于文学作品对于视角的运用,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和西方文学作品中均有对视角的分析和创造性使用。如全知视角、限制视角和客观视角,采取何种视角进行叙事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影心理,经典谍战剧《潜伏》便是采用多种视角相互切换的方式时刻打破观众的认知期待。《和平饭店》的拍摄视角显然融合了中西文学视角的文化精髓,基于此部剧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合理选择,叙事视角的运用游刃有余。

    剧中使用最多的应当是伪全知视角,即在观众不知情的状况下为其植入剧中一个主要角色的部分视角,以看似全知的视角让观众误以为自己看到了剧情的全貌。《和平饭店》将这种伪全知视角的拍摄方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剧情开始陈佳影的共产党身份暴露在受众面前,但后面宪警方却一直追查不出有效证据证明这一事实。因此导演成功地为观众营造了他们作为全知视角的假象,但实际上陈佳影除了这一身份还有南铁机要人员的幌子,除此之外的很多事实都未袒露在观众眼前,从而用这种视角巧妙地使观众自以为旁观地融入到了剧情中,和故事中的所有角色一样经历其间的波澜壮阔。

    《和平饭店》对于补充视角的运用也尤为精妙。每几集的间隔会有一个男声响起,在介绍部分剧情和点破人物情感的同时又为观众提出疑惑,从而提升观剧兴趣。这一视角不同于伪全知视角和剧中人物的视角,他是完全脱离于整部剧的,但又没有将疑惑完全解答的意图,仿佛仅仅作为一个隐士者对于时局进行适当的点评。如此一来,整部剧充满了神秘气息,悬念感亦由此更为浓厚。

    剧中也运用了一些未被大改动的来自中西文化的原始视角,比如回忆闪现式的插叙视角——陈佳影回忆起自己当初为了完成任务而冒充日方机要人员的事,从而在此处插叙了一段陈佳影过去的经历,完美解释了她的超强逻辑思维能力的由来,丰满了人物和剧情。《和平饭店》中插叙视角的合理运用也能暂时改变剧情发展方向,对次要情节进行完善,比如王大顶在吃醋时突然想到刘金花,拍摄视角由此转入刘金花的相关情节中,从而实现了故事情节的合理过渡。

    因此,视角的多元变换,使这部剧不仅仅局限于“谍战”这一单一的戏剧模式,视角在切换中完成了“喜剧”与“谍战”的无缝连接,同時抗战剧的严肃氛围与家庭情感剧的轻松戏谑相结合,既和谐又反差的叙事模式将大叙事、大空间、大格局与小人物、小舞台、小细节完美融汇在一起,突破了谍战剧的刻板模样,而给观众焕然一新之感。这一方面得益于剧情的合理安排,更重要的是,多种视角记叙方式的融合使叙事层次感加强,内容变得丰富饱满。

    结语

    《和平饭店》由于其诙谐、悬疑、别具一格等多种元素赢得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受众的喜爱,而这些元素能够完美地融汇于这一谍战剧中,西方古典戏剧理念的使用和视角拍摄理念的成熟是其前提。通过西方戏剧理念和视角分析两大形式表现《和平饭店》的同时,导演又传达出了这部剧的核心内容,即世界格局的变化多端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悠长。《和平饭店》作为一部以幽默形式包裹深刻内涵的创新型谍战剧,为中国电视剧制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即对于中外优良理念的吸收和适当延展有利于影视剧的优化,这是值得中国影视制作方未来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