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对“中国梦”的历史贡献

    刘家贺

    摘要:毛泽东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领导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毛泽东;中国梦;贡献

    中图分类号:D23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35-02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毛泽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一、提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

    毛泽东指明了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实现民族解放。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历史做了总结,认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这种幼稚的梦的幻灭,正是中国富强的起点。”[1](P.1080)他深刻地指出,近代中华民族的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派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2](P.691)实现民族复兴必须“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改变中国现在的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建立人民民主主义的制度”[1](P.563)因此,毛泽东提出:“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的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1](P.77)从而,确立了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为目标,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科学分析,为探索民族复兴道路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毛泽东规划了实现民族复兴的蓝图。毛泽东将民族复兴的进程概括为两个阶段,一是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二是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进而实现民族复兴。他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1](P.665-666)也就是说,通过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解放,使中国变成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然后,经过社会主义发展经济,使中国富强起来,进而才能实现民族复兴。毛泽东指出的这条民族复兴之路,完全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在迷茫中探索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

    二、领导了中华民族解放斗争

    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毛泽东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做出了深刻的总结,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完全掌握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指出了领导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指明了只有经过武装斗争,才能夺取政权,取得革命胜利、实现民族解放的正确方向,为党领导的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争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毛泽东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他率先带领革命武装开上了井冈山,破天荒地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他顶住“撤职”甚至“开除党籍”的巨大压力,奋力开辟这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历史已经证明,这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唯一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有了这条道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就有了保障,人民解放就有了希望,民族独立就有了曙光。沿着这条道路,毛泽东带领人民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西柏坡、走到北平城,终于在1949年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P.691)近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奋斗而梦寐以求、前人没有办到的事情,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前提条件。

    三、探索了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了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的第一步,即民族解放和人民独立的基础上,毛泽东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社会。他深信:“中国也只有进入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1](P.683)在国民经济恢复后,毛泽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三大改造的成功,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尽管中国社会主义走出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但是,在毛泽东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地位,为实现民族复兴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成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一面旗帜。

    毛泽东为中国指明了现代化的方向。他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 (P.760)不久,又加上了国防现代化,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怎么样才能实现现代化?毛泽东认识到,“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3](P.302)初步奠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雏形。虽然有过“大跃进”失误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两次挫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就,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农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品的产量成倍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毛泽东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针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恫吓,敢于在即使你没打我,但你威胁我的情况下,我也敢打你。他亲自指挥了四次大规模对外自卫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打败了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组成的“联合国军”,挫败了帝国主义企图将我新生的共和国扼杀于摇篮之中的阴谋;中印边境对印度自卫反击战,打出了20多年的和平;珍宝岛对苏联自卫作战,遏制了苏联霸权主义的野心;南海对南越之战,维护了西沙群岛主权。四次作战,每战必胜,打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心寒胆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威望,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威严。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毛泽东敢于战胜困难、顶住外来压力不动摇。深知近代中国丧权辱国、割地求和之痛的毛泽东,视国家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头等大事,他坚决拒绝了前苏联提出的在我国的旅顺建海军基地等要求,顶住了赫鲁晓夫对我国的谩骂、围攻和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报复,坚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凭借自己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在他的倡导下,我国用了短短十来年时间,就成功地制造了“两弹一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使中国跻身于核大国行列,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毛泽东运用战略家的智慧,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为谋求中国的大国地位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毛泽东“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对美国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侧重打击苏联霸权主义,有效地牵制了苏联的扩张主义势力。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发展对外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使美国总统在中美之间没有正式国家关系的情况下到中国访问,求得了在苏美争霸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五、重塑了中华民族精神风貌

    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改变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和本国反动势力统治下,中华民族精神遭到严重破坏,民族精神的危机空前严重,从“技不如人”、“本不如人”,到“中西学体”之争甚嚣尘上,离心离德、亡国灭种的危险倾向不断加重。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救亡道路,给20世纪中叶沉闷的中国带来了新气象,使中国人民的精神为之一振,成为改变中国社会面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赢得了解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基础上,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思想重塑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无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他们以此为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和行动指南,在革命洪流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等一系列崇高的革命精神风范;培育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道德观,人民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2](P.660)成为革命时代的崇高道德追求和革命时尚。在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下,中国人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