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无边界学习下室内空间的研究

    周新宇

    摘 要:空间,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外在环境。而室内空间更是幼儿活动空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无边界学习下室内空间的利用需要成人离开成人的话语框架,理解儿童的内在逻辑,关注儿童的权利需求,尊重儿童的想法创造,把空间真正地还给孩子,让孩子做空间的主人。因此,我将从开放空间、合理布局、融合内容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观点。

    关键词:幼儿无边界学习; 室内空间

    中图分类号:G613.7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074-001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一天中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教室中度过的,因此,教室空间的打造是尤为重要的。而空间归根究底是儿童的空间,孩子们才是这个空间的主人。何谓幼儿无边界学习下室内空间呢?我们需要离开成人世界的话语框架,理解儿童世界的内在逻辑,尊重儿童的各种念想,关注儿童应有的权利。把空间切切实实地还给幼儿。在倾听了大量的孩子们的想法和需求、观察了大量的孩子们游戏和阅读故事后,我做出了如下的尝试与思考:

    一、把空间还给孩子——开放空间

    幼儿无边界学习理念下空间的利用首先要明确,孩子具备自己支配空间的权利。只有当孩子们对空间有信任感和绝对的把握,才能引發儿童在这个空间下主动、积极的学习和游戏。因此,我做了以下两种调整:

    1.空间的敞开

    当孩子自己调度空间布局的时候,一定是需要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于是,我们将柜子、桌子等尽量摆放在教室的边部。而这些柜子、桌子、椅子等都是幼儿可移动的。他们可以自由的将这些部件结合、组装,而不必拘泥于区域的固定性。于是,一大批“场地策划小组”涌现出来了。桌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调整成双拼、四拼、三联排等等。当孩子们需要空间中隔断的时候,他们有权将柜子挪动。当这些柜体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要的时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辅助性材料,如:垫子、四拼牛奶箱、屏风、奶粉罐洗衣液桶等大件障碍物、方毯等,供幼儿按需选取。

    2.空间的拓展

    面对我园幼儿人数多,园内面积有限的实际情况,我们只有让室内外环境具有变化性、灵活性和丰富性,才能积极而有效地支持我们的课程发展。例如我们幼儿园固定的小床,老师们积极与孩子讨论研究,孩子们对于这方天地有了很多的想法和创意。我们把原本固定不变的小床,通过一点小调整,让原本闲置不用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利用,孩子需要在这里收拾整理、合理布局、创意设计,在实际的行动中创造新环境,获得新经验。现在,小床区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场地,每到游戏时间,他们都会自己把床铺卷起来。有的将小床变作了娃娃家,装扮成卧室;有的三两成伴,在小床上诉说悄悄话;有的玩起了消防员攀爬救生云梯的游戏……

    二、把布局还给孩子——合理摆放

    教室中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游戏内容,而布局的合理性和便于操作性更是影响着幼儿对这一材料的兴趣程度。于是,我们从教室布局、环境延伸、座位的选择上做了相关的调整。

    1.布局的调整

    对于自然角的位置,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思考:如何才能促进幼儿时刻关注自然角的生长动态?怎样让自然角与区域相自然融合?如何通过自然角对幼儿进行一个无声的生命教育等等。因此,我们做了一项新的尝试——给自然角搬家。不再将自然角放置在阳台、走廊这类地方,而是以植物本身的生长条件为基础,跟孩子们的教室活动区域相融合。这样的改变不仅仅是位置的移动,从儿童交互频率来讲,大大提高了;从功能来讲,它让绿植真正发挥了装饰点缀生活的作用,并起到了净化教室的作用;从课程内容上来讲,自然角能跟语言区、科学区相结合,便于儿童操作、观察;从植物本身的生长环境上来说,这避免了将植物“量尺化”,统一地将它摆放在室外,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喜阳,将自然角固化放置在室外是违背植物自身生长规律的。

    2.环境的延伸

    在南苑幼儿园,我们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半敞开的大阳台,为了让这个阳台充分地利用起来,我们就把建构区搬到了阳台上。考虑到孩子的活动安全,我们加防了塑料板,铺设塑胶地毯。敞开式的阳台一定会有下雨的问题,园部给我们添置了透明的可收拉的防风防雨膜,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既不会影响教室里孩子的活动,也解决了游戏结束时,必须要收拾的困扰,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孩子作品展示的时间。

    3.座位的多样

    死板的座位缺少互动的教学氛围,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幼儿无边界学习理念下的教室桌椅摆放不应该固化,而应按照实际需求自由调整。例如,在分组交流时,我们通常会采取半圆形的座位,拉近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集体讲评时,我们会采取定形不定点的马蹄形的座位,允许孩子左右前后自由调整;小组讨论时,我们会采取圆圈式的分散座位或地垫上的集中,便于孩子、老师之间交流讨论;简短导入或参观分享时,我们可以采用站立聚集的方式,便于孩子下一步的操作,免去来回搬椅子的麻烦……

    三、把游戏还给孩子——融合内容

    在课程游戏化之前,我通常会主观臆断地把孩子们的游戏分为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其实这不是孩子们的想法,这是成人的想法。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都是游戏。因此,我做出了以下两个改变。

    1.游戏的融合

    在班级中,取消免去了所谓的区域游戏插牌、角色游戏插牌、区域挂牌、标识,角色游戏挂牌等,避免将游戏时间拆分为区域游戏时间、角色游戏时间,在自主游戏时间,我们鼓励小朋友自由选择材料,创造性地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2.场地的选择

    放手让孩子们玩以后,势必会出现“乱”的现象,甚至是互相干扰。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每个班都会根据教室的布局绘制一块游戏地图,孩子在游戏前,要根据自己的游戏计划,选择今天的游戏场地,拿取需要的材料。这样做了以后,孩子们每天玩游戏的时候都非常快乐,每个人脸上流露出来的表情都很专注愉悦,因为我们尊重了每一个孩子想要的游戏,追寻了每一个幼儿游戏的发展趋势,而不是将其框死在老师设定的游戏情节里。

    综上所述,“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空间的利用绝不是教师的“想象语言”,我们需要离开成人世界的话语框架,理解儿童世界的内在逻辑,尊重儿童的各种念想,关注儿童应有的权利,让孩子们做这个空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