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鞋,别人的鞋

    余浩杰 张琬依 孙菡

    〔关键词〕羡慕心理;投射技术;情境教学法;活动体验法;角色扮演;替身技术;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6-0039-03

    【辅导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喜欢将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并产生羡慕心理,如果不给予正确的引导,他们容易因为“过度羡慕”而产生嫉妒、恨、自卑、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视频短片,采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让他们去体验羡慕的情绪,学会如何应对羡慕心理。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羡慕他人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但是不能由此去攀比或者嫉妒他人;

    2.在产生羡慕情绪后,能够看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能力等,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减轻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而产生的失落情绪;

    3.以积极的眼光看待羡慕心理,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并且不懈努力。

    【辅导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正确看待“羡慕”,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去努力。

    【辅导方法】

    投射技术、情境教学法、活动体验法、角色扮演、替身技术等。

    【活动准备】

    视频准备:视频短片《我的鞋子》。该短片讲述的是两个小男孩的故事:一个穿着旧鞋子的小男孩羡慕坐在长椅上穿着新鞋子的另一个小男孩。当他们身份互换之后,他才失望地发现,原来这个小男孩虽然有新鞋子,但是他的腿不能动,而本来有着新鞋子的小男孩则穿着旧鞋子高兴地在草地上奔跑。该短片的寓意:很多人羡慕着别人的生活,却意识不到自己所拥有的更珍贵。

    【辅导时间】

    1课时

    【辅导过程】

    一、活动暖身——融洽气氛,激发向往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是第一次给你们上课,希望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十分快乐。说到快乐,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进化四部曲。下面老师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在游戏中,有四个进化等级,分别是鸡蛋、小鸡、母鸡、凤凰。游戏开始时,每位同学都是鸡蛋,找同样是鸡蛋的小朋友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进行PK,赢了的同学进化一级,输了的同学退化一级。进化到凤凰的同学就可以不参加PK啦!

    学生开始游戏。

    师评:在刚刚的游戏中,大家表现得都很好。老师观察到有一小部分同学一直处在鸡蛋这个等级,也有同学很顺利地成了凤凰。大家是不是都想通过努力进化为凤凰呀?可见我们都向往成为更好的自己。说到向往,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跟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现状测试——创设情境,理解“羡慕”

    1.观看第一段视频:画面定格在遇到新鞋子小男孩之前。

    师:同学们,当这个穿着破鞋子的孩子看到别人脚上的新鞋子时,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在想些什么?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

    生1:他看见别人的新鞋子,既难过又伤心。

    生2:他很羡慕别的小朋友有新鞋子,他也很想要一双新鞋子。

    师评:很好,你们看得真仔细,体会到了小男孩内心的感受:他羡慕有新鞋子的小朋友。(板书:羡慕)

    2. 师:说到羡慕,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过羡慕的情绪吗?你羡慕过谁?又羡慕他的什么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

    师:同学们分享得非常棒!看来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体会过羡慕。羡慕就是我们对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物质、能力、品质等的向往。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位羡慕别人的小男孩接下来遇到了什么。

    学生观看第二段视频并分享在这段视频当中看到了什么。

    三、体验情感——角色扮演,体会“羡慕”

    1.观看第三段视频:画面定格在两个男孩儿互换身份之前。

    观看第三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视频中的角色,让一部分学生扮演穿着破鞋子的男孩儿,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穿着新鞋子的男孩儿,当他们相遇之后,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引出彼此相互羡慕的情绪。教师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羡慕。

    2.采访:请学生来演示,并使用替身技术让更多的学生尝试表达。

    生3:你的鞋子真好看,要是我也有一双就好了。

    生4:你在羡慕我,我却在羡慕你,你不知道腿不能行走的痛苦。如果能有一双健康的腿,就是穿着破鞋子也高兴呀。

    师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听出,他们在羡慕着对方。

    问题1:他们羡慕对方的是什么?是自己拥有的,还是自己没有的?

    问题2:他们产生羡慕的想法和情感是不是正常的?

    问题3:如果我们一直羡慕别人,我们的心情是愉悦舒服的,还是不愉快不舒服的?

    学生分享。

    师总结:产生羡慕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人人都可能因为看到别人拥有的好的物质条件或者是优秀的品质而产生羡慕心理。但是过度羡慕可能会使我们对别人产生嫉妒或者不滿,或者使自己产生自卑的心理。

    四、领悟成长——角色互换,领悟珍惜

    1.观看第四段视频:画面定格在视频的结尾处。

    观看第四段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并像视频中的两个小男孩一样互换身份,采访他们互换身份后的内心感受和想法,从而懂得要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师:我们可以看到,穿着旧鞋的小男孩和穿着新鞋的小男孩互换了身份,此时此刻,这两个小男孩分别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心情如何?请同桌两人进行角色扮演,跟刚才一样,向对方说出此时此刻你的想法和感受。

    2. 采访

    师:老师请所有的原来穿破鞋子的孩子来分享,说出他们穿上新鞋子再看到轮椅时的想法和感受。

    生5:我终于有了新鞋子了,我太高兴了!为什么?为什么我现在不能走路了?如果不能走路,穿再好的鞋我也不愿意。我很后悔,我很伤心!

    生6:如果不换过来就好了,我现在太难受了!

    生7:之前虽然我没有好鞋子,但是我可以自由自在地走路。我真的不应该羡慕别人的生活,我现在太后悔了。

    师提问:

    问题1:同学们,为什么他们会产生后悔的情绪?

    问题2:当我们羡慕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别人也有别人的痛苦?或者说,当我们羡慕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别人也在羡慕着我们?

    3.采访

    师:老师请所有原来穿新鞋子的同学发言,说说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生8:太好了!我终于可以走路了!

    生9:我太高兴了,我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了,再也不用人推着了。

    师问:

    问题1:为什么穿上别人的破鞋子,你们还这么高兴?

    问题2: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我们自己认为不好的东西或者品质,有时候正是别人很羡慕、很想要的?

    问题3:这说明了什么?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有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有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4. 请学生思考自己拥有的东西,怎么才能珍惜现在拥有的,明白并看重自己的优点和长项,继续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点。

    五、学习方法——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师: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时候会和视频中这两个小男孩一样,羡慕别人的生活,与其羡慕,不如珍惜。但是,如果我知道要珍惜自己拥有的,可我依然羡慕别人有而我没有的物质、品质或能力时,该怎么办?让我们回到一开始(视频的开头),小男孩现在很珍惜自己的生活了,但他还是向往有一双新鞋,大家能不能帮他想个方法呢?

    生9:要奋斗,自己去卖报纸挣钱,然后自己买一双。

    生10:向爸爸妈妈讲,自己想要一双新鞋。

    师问:如果小男孩家里很穷,父母知道了他的心愿也无法满足他呢?

    生10: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长大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

    师总结大家提的方法都非常好,小男孩想获得一双新鞋,是可以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努力实现,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一样,不仅要珍惜现在的一切,而且应该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不断努力。

    六、反思体验——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师: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羡慕我们。而我们之所以羡慕别人,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拥有,并且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去努力。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老师要把一这样一句送给你们:与其羡慕,不如珍惜;有了珍惜,还要努力!

    【专家点评】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也不断发展,到了小学中、高段,他们就会喜欢与别的同学比较,并产生羡慕心理。由于社会赞许效应的存在,学生们不太愿意暴露他们在产生持续的羡慕之后的负面情绪,本课选择孩子们喜欢的视频短片,利用投射原理,通过角色扮演、替身技术等方法,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真实感受,使他们深入体会到我们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羡慕我们,因此要珍惜拥有。接着,让学生们贴合生活实际谈谈羡慕心理并明白要珍惜拥有,及如何努力创造未来。最后,反思体验、升华情感,把课堂引向了高潮,让学生明白:与其羡慕,不如珍惜;有了珍惜,还要努力。

    本课的辅导活动的设计是很开放的,现场会生成很多教师可能难以预设的回答,这就考验教师能否真正跟着学生的体验和需要,走进他们的内心,并和他们一起思考如何面对成长中的羡慕心理。通过本次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师提升了对生本课堂的理解,并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学生一起成长。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教师亲切的语言表达,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堂氛围之中,产生高度的情感卷入,并通過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对羡慕心理有深刻感悟。教师采用启发性提问,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带着好奇心和疑问去逐步寻找答案,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引导,层层递进,最终使“珍惜拥有”和“努力行动”在学生心中扎根。

    点评专家(指导老师):刘衍玲,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郭成,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作者单位:1.四川省达州市实验小学,达州,635000;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编辑/于 洪 终校/张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