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清代仕女画

    秦欣欣

    

    

    

    仕女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一种,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古代时期女性的形象及生活场景等,具有浓郁的社会风俗气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审美情趣。“仕女”在古代与“士女”通用,在秦汉以前还是分指男女的两个观念,至秦汉后,合二为一专指上层贵族的女子,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成为古代美人的代名词。

    仕女画集外表美、内在美、理想化和观赏性于一身,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一样的美。至今最早所见的仕女画应为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遗址出土的《夔凤人物帛画》(又称《龙凤人物帛画》)。在出土的秦汉时期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砖上常见有女子形象,汉代时期宫廷常有专门为女子作画的画师,因昭君出塞而有名的毛延寿即为其中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雅士们寄情于绘画,这一时期的仕女画以顾恺之所作《女史箴图》与《洛神赋》为代表,人物形态优雅修长,自有一股仙风道骨的韵味。隋唐时期的仕女画发展更加繁荣,成就显著,元代书画鉴赏家汤垕在其所著《画鉴》有载“士女之工,在于得其闺阁之态。唐周昉、张萱,五代杜霄、周文矩,下及苏汉臣辈皆得其妙。不在施朱傅粉,镂金佩玉,以饰为工。余尝见收宫女图,文矩笔也。置玉笛于腰带中,目视指爪,情意凝竚,知其有所思也。”这一时期的仕女画以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及顾闵中《韩熙载夜宴图》等为突出代表,反映唐代上层贵族奢华的生活场景,尽显唐代时期贵族女子丰腴富贵之像。宋元时期,仕女画全面发展,题材丰富,有与历史史料相关的昭君出塞图等、与传说故事结合的龙女献珠图、与风俗画如节令图结合的七夕乞巧图等,还有大量描写闺阁女子生活的,如游园、赋诗、书写、避暑、观灯等,塑造了清秀雅趣、形神具备的女性形象。明清时期盛行山水画,仕女画一度陷入沉寂,清代中期后,随帝王的喜好、上层贵族的追捧与市民小说的盛行等各种社会原因,仕女画再度兴旺,仕女画创作活跃,出现许多擅画仕女画的名家大作。

    我馆藏有清代时期各家所作仕女画若干幅,选其精品供大家鉴赏,一起品味清朝仕女图的独特风韵。

    1.王素《荷亭消夏仕女图》

    王素(1794—1877),字小梅,又字小某,晚号逊之,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是“扬州十小”主要代表人物,又是晚清海派六十家之一,擅画人物、花鸟等。近代董玉书《芜城怀旧录》载:“扬州画师初推小某,小某以后又推若木,若木以后当推石湖。”王素人物画尤以仕女画為长,笔下仕女体态柔弱清秀,姿态清雅娴逸,蕴含文秀之气,在晚清画家中颇具特色,与改琦、顾洛一同被称作晚清人物画三大家。

    此幅《荷亭消夏仕女图》中,盛夏时节,纳凉亭中,竹帘卷起,亭外池中荷花盛开,不远处一对鸳鸯游玩戏水,亭中立有两女子,身穿宋人服饰,一女子服饰精美,头饰华丽,身旁有一侍女,手中执扇,图中所绘仕女体貌清瘦优雅,容颜细目樱唇,娴静雅致,有一种“弱柳扶风”之感,所用色彩清新亮丽,画风典雅,人物形态清灵逼真,线条流畅,工整细腻。此幅作品为王素仿宋人荷亭消夏之意所画,实为画作之佳品。

    2.焦秉贞《设色仕女图》

    焦秉贞,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清康熙时期),字尔正,山东济宁人,通天文,任钦天监五官正,善绘肖像,以画“御容”称旨,供奉内廷,是清代时期有名的宫廷画师之一。焦秉贞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生,与西方传教士多有接触,熟悉和吸收了西方画法,所绘山水、人物、楼观等,均采用透视明暗画法,楼台界画,刻划精工,别具一格,开创了“西学派”,与曾鲸“波臣派”、禹之鼎“白描派”并称清代肖像画三大派。

    此幅《设色仕女图》是焦秉贞于康熙甲戌(1694)三月所绘,画中杨柳垂风袅袅,垂柳下两女子一坐一站,各有姿态。所站女子抚裙摆手,面带微笑看向坐立女子,似在分享喜悦之事;所坐女子一手支撑下颚,似是若有所思。此图所绘仕女形象纤细柔弱,画面设色艳丽,工笔重彩,勾绘精微,兼用西笔,乃是焦秉贞之典型画作。

    3.改琦《读书仕女图》

    改琦(1773—1828),字伯韫,号香白,又号七芗、玉壶山人等,松江(今上海市)人,清代后期著名画家。改琦是一位全才画家,人物、山水、花卉等皆善,尤以工绘娴静雅丽的仕女画为时人称著。改琦的仕女画继承了唐宋诸家的风格特色,推崇明代唐寅、仇英等人落墨洁净、设色妍雅的气韵格调,题材丰富,既有现实生活中的闺阁佳丽,又有历史上不幸的下层女子,如唐代名妓薛涛、女道士鱼元机等。改琦喜用兰叶描画仕女,笔下的仕女形象纤细柔弱,姿容文雅,衣纹细秀,画风既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传统特色又别具风格,时人称为“改派”,与清代画坛的费丹旭齐名。

    此幅《读书仕女图》,画中简逸枝丫下,一名女子坐于桌前,迎着微弱灯光,一手支撑一手捧书,沉浸其中,画中女子面容娴静秀丽,眉清目秀,纤弱雅致,又略有忧郁哀愁。整幅画敷色清雅,勾画线条飘逸精微,改琦以精细秀逸的笔意,简洁的画面呈现出了画中女子风姿绰约、才华过人的才女形象,烘托出了仕女的精神世界。

    4.史春荃《执扇仕女图》

    史春荃(1825—1898),字馨吾,号栘村,河南辉县市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其擅书法丹青,长于诗文,兼擅篆刻,是晚清时期有一定地位的地方书画家。书法上追王羲之、王献之,下摹黄山谷、米元章,自称一家,绘画工墨竹、人物,尤善指竹,仕女画较为少见。

    此幅《执扇仕女图》,画中芭蕉水墨点就,仕女双手执扇而立,端庄文静,神情若有所思,用色淡雅。画上右上方作者题有一诗作:“影猗瑶琴兴未阑,芭蕉分绿上栏杆。纱窗小立无聊赖,坟吴齐纨不忍弹。”仕女画中,经常出现执扇女子形象,婉转含蓄,增添了女性妩媚、含蓄等多种美态,温婉雅致,闲逸柔媚又不做作。明清时期,执扇女子亦是文人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

    5.钱兆桐《设色芭蕉仕女图》

    此幅《设色芭蕉仕女图》,为清代画家钱兆桐所作,作者信息不详,从画上题款“同治癸亥”可知此图绘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画上有赋诗一首:“侍儿一个女相如,管领牙签比蠹鱼。供得年华消得恨,美人颜色古人书。”从诗中可见此图描绘了一位美人读书的场景,“牙签”原指牙骨制成的签牌,系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后泛指书籍;“蠹鱼”即书虫,喻美女爱书。画中一位清秀美人斜身半倚于蕉荫巨石上,纤细的眼睛、淡淡的眉毛、樱桃小嘴,娴雅文静,眼帘低垂微微颔首,手捧古书,沉吟其中。

    6.邓振淮《斗草仕女图》

    此幅《斗草仕女图》,为清代靖波邓振淮所作,作者信息不详,只能从题款得知此图绘于“辛巳年秋日”。图中高山流水旁,一株粗壮大树蜿蜒伸展,地上绘有花草几株,两名女子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一蹲一立端详花草,面带沉思,意趣自远,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女子进行斗草游戏的趣味场景。斗草游戏是古代时期人们闲暇之余的娱乐活动,始于汉武,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到宋代时已随时可斗,有“文斗”和“武斗”之分,此图中展现的场景应为猜花名之“文斗”。此类游戏多见于女子,通常为互对花名,以猜中品种多者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