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品贸易问题及发展对策

    成健 陈雪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国家,同时也是对外贸易大国,我国的文化产品贸易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2009—2018年贸易数据,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产品贸易结构不均衡、细分类别下的产品竞争力存在差距、缺少品牌和宣传的问题。据此,提出要以创新为驱动改善文化产品贸易结构、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以及促进文化贸易合作国家多元化等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品;贸易现状;贸易结构;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4?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11-0016-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oreign cultural trad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ts scale has been expanding. However, a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excellent culture, as well as a big foreign trade country,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constrai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products trade. According to the trade data of UN comtrade database from 2009 to 2018,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cultural products trade,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cultural products trade, such as the imbalance of product trade structure, the gap of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under sub categories, the lack of brand and public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trade structure of cultural products by innovation, improve relevant policy mechanisms and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ultural trade cooperation countries.

    Key Words: Cultural products; Trade Status; Trade Structure; Countermeasures

    文化產品就是凝聚着文化精神的产品,无论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产品都承载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规模与形式也较20世纪有了更大的飞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6年发布了报告《文化贸易的全球化:消费的转移——2004—2013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1],这份报告中有几点数据很引人注目,中国文化产品贸易从2004年以来就持续保持顺差,2010年中国超过了美国成为文化产品领域的出口第一,2013年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总价值达到了约601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多,文化产品的进口也在前列。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的文化产品贸易有强劲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虽然从2010年至今一直是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但是中国文化输出给人的印象却并不深刻,这说明目前我国的文化产品贸易发展尚存在问题,同时也有很大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一)文化产品概念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文化贸易的全球化:消费的转移——2004—2013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中提及文化产品是具有象征、审美、艺术或文化价值的特殊商品。该组织2009年的文化框架中也将文化产品分成了六大类:文化与自然遗产、视觉艺术与工艺品、表演和节庆、图书和出版物、视听和互动媒体、设计和创意服务。另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将创意经济分为创意产品和服务,又将文化创意产品分成了七类:工艺品、设计、新媒体、表演艺术、视听媒体、出版物和视觉艺术。中国商务部、文化部以及海关总署等机构在2015年联合发布了《对外文化贸易统计体系(2015)》,整个体系依据HS2015共包含268种海关商品编码,并将文化产品分为核心层和相关层。其中核心层包括图书、报纸、音像制品等纸质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相关层又分为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文化用品、文化专用设备。

    虽然这三种统计体系都将文化产品进行了一定的分类,但是分类标准并不统一,细分小类有所区别。所以基于联合国国际货物贸易数据,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的框架划分的统计口径与世界海关组织发布的2007年的HS编码,

    (二)相关文献回顾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的文化产品贸易的潜力、竞争力以及现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对策。罗立彬、孙俊新[3](2013)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对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由于要素禀赋优势,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但是文化产品的出口结构存在一定问题。田晖、孟彩霞[4](2019)研究表明在与六大经济走廊的文化产品贸易中,视听和表演庆祝类产品处于优势,图书出版类产品处于劣势。周升起、吕蓉慧[5](2019)发现如今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并且以设计类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类产品出口为主,出口商品附加值相较很低,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综上,国内学者对文化产品贸易的研究比较多的集中于与其他国家文化产品相较的竞争力分析,同时发现我国文化产品的贸易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着重于中国文化产品细分类别贸易的现行状态、特点对我国文化产品的贸易结构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二、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现状

    (一)竞争优势与贸易市场

    自2004年以来,中国文化产品总体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且六类文化产品中有五类一直保持顺差。自2010年成为文化产品贸易出口第一大国后,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首先由2009—2018年六类产品的TSC指数来看,视觉艺术品与视听和互动媒体类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基本高于0.8,视听和互动媒体类产品十年间甚至有九年不小于0.9,所以这两类产品在文化产品贸易市场都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图书和出版物与设计和创意服务两类产品的TSC指数基本维持在0.5左右,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表演和节庆类文化产品虽然指数不高,但是多年来一直维持顺差状态,也具有微弱竞争优势和提升空间。文化与自然遗产类产品虽然自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逆差,但是占中国文化产品贸易比例不足1%,所以并不会对文化产品贸易整体产生过大影响,我国文化产品贸易具有非常强的出口竞争优势。

    另外,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品贸易国外市场也在变得逐渐多元化。据商务部数据,2019年中国文化产品排名前十五的国外市场既包括北美、欧洲国家,也包括亚洲的日、印、新、韩、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而且近几年“一带一路”倡议也为文化产品的国外市场的丰富与开拓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商务部服贸司数据,2019年虽然我国对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有所下降,但对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均有所增长,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47.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4.9%。

    (二)文化产品贸易结构

    在六类文化产品中,视觉艺术和工艺品在进、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这也突显了中国目前制造业大国的特质。该类产品中的首饰、手工艺品等产品的贸易一直处在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的前列。2013年我国视觉艺术和工艺品出口总值494亿美元,占全球此类产品出口额的33%,成为最大出口国。由图1的出口占比来看,六类产品中出口份额占第二的是视听和互动媒体类产品,这是因为该类产品中电子游戏的强劲出口。自2004年开始, 中国就因为出口份额占全球二分之一而领先。2018年表演和节庆的进口占比是出口的两倍多,则源于记录媒体的进口。同样图书和出版物的进口份额也略高于出口。

    文化与自然遗产以及设计与创意服务无论进口还是出口所占比例都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这两种产品贸易比例微小的原因与影响却不尽相同。2018年设计与创意服务类产品出口额为737.66万美元,但是该种产品统计的商品编码只有一种,且同年该类产品出口额第一的法国是1477.21万美元,所以设计与创意服务类产品虽然依然有进步空间,但是相较于整个文化产品贸易来说占比不大。文化与自然遗产类产品却不同,虽然也只包含了海关统计中的两项,但是不同的是2018年中国出口额为2135万美元,英国的出口额达到12.91亿美元。这几种产品贸易份额的对比说明了目前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结构的特点,在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中,视觉艺术和工艺品份额最大,即出口比较集中于制造类文化产品。

    (三)贸易形式由产品转向服务

    随着网络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某些文化产品的消费方向和方式也开始发生改变,而这也影响着文化产品的贸易。这其中受影响最深的产品是表演与节庆、图书和出版物、视听和互动媒体类产品。

    随着网络的便利化,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通过流媒体来收听歌曲,音乐以数字单曲或数字专辑的形式在网络上传播和消费。这必然导致记录媒体类产品,如磁带、实体专辑的贸易额的下降。同样,视听和互动媒体中的电影胶片也是如此,网络的传播会导致此类产品贸易额的减少。事实也的确如此, 2009—2018年中国记录媒体的进、出口总额从82.36亿美元降至49.95亿美元。虽然视听和互动媒体中的电子游戏的出口额未受影响且一直增加,图书等纸质出版物总贸易额十年间偶有波动,但也难免会受到手游和电子出版物的冲击。综上,中国文化产品贸易乃至世界文化产品贸易随着网络的便利化与发展受到了冲击,某些文化产品的消费方式越来越趋向于无形,所以转向文化服务贸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产业受到了冲击,只是特定文化产品的贸易转向了服务贸易,对文化贸易整体没有消极影响。

    三、文化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貿易结构失衡

    根据表1的文化产品类别划分,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2009—201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六大类文化产品的贸易份额存在很大差异、贸易结构失衡。首先由图1以2018年为例,在文化产品出口中,视觉艺术与工艺品出口份额最高,大约61%;视听和互动媒体类产品次之,大约24%;表演和节庆所占比例不足10%;图书和出版物出口大约6%;文化与自然遗产和设计与创意服务类产品的比例不到1%。在文化产品进口中,表演与节庆类文化产品、视觉艺术与工艺品类产品所占比例均为40%左右,图书和出版物类产品份额高于视听和互动媒体类产品,文化与自然遗产以及设计和创意服务类产品依然不足1%。

    我国视觉艺术品和工艺品类产品的出口在文化出口中的占比在2011年以后维持在60%以上,2014年甚至达到80%以上,虽然近两年份额有所下降,但是比例依然远高于其他几类产品。相比首饰、木雕、针织物等低附加值的手工艺品,文化与自然遗产、设计与创意服务、表演和节庆以及图书出版物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很低,文化与自然遗产、报纸、摄影、电影视频等类产品甚至常年保持逆差。在文化产业的国际分工中,我国主要出口品大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附加值比较低、可替代性又较高,因此既无法达到对文化优秀内涵的输出,对未来我国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拓来说也是一大制约因素。

    (二)细分类别竞争力差距明显

    尽管我国文化产品六类中有五类产品都保持顺差状态,且具有一定出口优势,但是这几类产品下的细分产品却存在不同的贸易竞争力,且差别明显。因为设计与创意服务类产品份额小且只统计了一种商品编码,所以在此只分析其他四类产品。

    首先是视觉艺术与工艺品,这类产品包括首饰、绘画、摄影、手工艺品、及其他视觉艺术五种类型产品。除摄影外,其他四种产品都具有极强的贸易竞争优势。然而摄影类产品不仅长期处于逆差,且TSC指数十年间一直维持在-0.7—-0.9之间,具有极大的比较劣势。其次是表演和节庆类产品,分别统计乐器和记录媒体两种类型的产品,会发现2009—2018年乐器类产品进口增加、出口有所波动,但是依然具有极强的贸易竞争优势。记录媒体类产品的进口与出口一直在维持下降状态,只能勉强维持顺差。同样,图书和出版物、视听和互动媒体类产品中,其他印刷品和电子游戏具有极强的贸易竞争优势。中国电子游戏2016年的出口额是第二出口国美国的10倍,也是电子游戏贸易额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唯一实现顺差,且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家。但是报纸和电影视频不仅处于逆差,且具有非常大的比较劣势。综上,我国文化产品不仅在一级分类中存在贸易不均衡的状态,在二级分类下依然存在产品竞争力或优势的差距。辨别每一类产品下细分产品的优势与缺陷,对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竞争力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缺少文化品牌与宣传

    中国是历史悠久且积累了丰富文化内涵的大国,目前也是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输出在全球文化贸易中却并不突出甚至略显薄弱。除了因产业因素导致的贸易结构失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文化产品缺少有代表性的品牌和形象,同时也缺少有体系的宣传与营销机制。所以我国的文化产品输出虽然体量上很大,出口占比位居第一,但是在文化贸易中的声量却不大,远远没有达到相对应的效果。

    四、促进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与转变产业结构

    我国的文化产品贸易现正在蓬勃发展,但与美国等文化贸易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小,且大部分文化产品在全球分工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容易被替代。所以对文化产业进行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推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且有利于我国优秀文化与精神的进一步推广而不是局限于制造类文化产品的输出。

    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变来说不可或缺。所以要满足广泛的文化消费需求、改善不均的文化产品贸易结构,就要以创新为驱动,提升文化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以及进行内容创新来赋予已有文化产品更深的文化内涵,来延展文化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提高科技供给质量来推动文化产品的产业链再塑和价值链提升,通过提高产业供给质量来支撑国际文化产品的贸易发展。

    (二)完善政策与相关机制

    完善的政策是一种产品能够成功走出国门的基础,也是预防贸易摩擦冲击的稳定剂,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对文化类产业及贸易的一系列政策进行完善。与此同时对文化产业进行扶持和资金补贴,引导资金流向附加值较高、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以及表现出不可替代性的产品上,对提高行业竞争优势和改善文化产品结构有重要意义。尽管文化贸易属于特定领域的工作,但也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发挥协同作用加强部门协调,对相关方面的资源进行统筹和规划,以充分利用各方力量,来促进文化类产业和企业的快速进步。因此在对外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要完善相关组织管理机制,这也是使政策执行更高效的关键。

    最后,合理的营销机制是文化产品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大动力,所以建立经典的境外市场文化营销渠道与营销平台非常必要。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文化贸易展会,结合网络为文化企業构造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信息平台,并且引导这些企业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展会和文宣活动。同时文化部门也应该对海外目标市场,对核心文化领域的重大境外营销渠道项目提供支持,逐步达成对中国文化产品海外落地渠道的构建。

    (三)促进合作国家的多元化

    我国近两年文化产品贸易国家逐渐趋向多元化,这对在文化贸易中缓解贸易摩擦或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有重要意义。但是,尽管我国贸易国家已逐渐趋向多元化,目前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中与东亚、北美和欧洲国家等国家的贸易占比依然非常大。所以对中东地区、南美洲、非洲等贸易占比较小国家市场的开拓、对已有很多合作的东南亚市场的进一步开发、以及继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的贸易,都会对文化贸易国外市场的稳定与开拓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在拓展合作国家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我国相关的文化产业部门也需要研究主要的文化产品贸易国和贸易伙伴的需求与特点。并通过分析其文化产品的市场潜力,依照不同国家的市场情况来为贸易合作国家量身定制文化产品贸易类型,有针对性的采取策略,以达到文化产品贸易稳定地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The Globalisation of Cultural Trade: A Shift in Consumption--International Flows of Cultural Goods and Services 2004~2013, Montreal:UIS, 2016

    [2]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2009 UNESCO Framework for Cultural Statistics, Montreal:UIS, 2009

    [3]罗立彬,孙俊新.中国文化产品贸易与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对比与趋势[J].财贸经济,2013(2):91-100+136.

    [4]田晖,孟彩霞.中国文化产品在六大经济走廊的贸易竞争力研究[J].亚太经济,2019(2):51-60.

    [5]周升起,吕蓉慧.我国文化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供给需求视角[J].价格月刊,2019(7):51-59.

    [6]喻莎莎.中美贸易摩擦视角下两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路径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20(3):34-37.

    [7]王玲.国际文化商品和服务流动趋势及中国文化贸易崛起——解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贸易的全球化:消费的转变》[J].思想战线,2017,43(4):114-122.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