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背景下包头市聚落空间形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凯慧 孔敬

    [摘要]聚落的空间形态是聚落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强对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可以在深化乡村建设的同时又能保留聚落的优秀基因。包头市地处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当地的聚落因凝结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文化色彩。本文以包头市固阳县大英图村为例,深入剖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期对该地区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域背景;包头市;聚落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9) 04 - 0044 - 01

    1引言

    我国广袤的国土上分布着数以万计的村落,由于我国繁多的地形地貌类型,以及各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导致了我国的乡村聚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包头市位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历史上中国北方的游牧文明与随“走西口”移民运动而来的农耕文明在这里相互碰撞与融合。长期以来,包头市的聚落在演进过程中不断的摸索,与自然环境做出了充分的适应。

    聚落的空间形态是聚落延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快速城镇化建设打破了乡村聚落空间原有的平衡,多样的文化形式正在逐渐消失。本文以包头市大英图村为例,从聚落选址,形态,空间布局以及建筑肌理等几个层面深入剖析其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希望为该地区聚落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大英图村空间形态分析

    2.1大英图村概况

    大英图村隶属于包头市固阳县下湿壕镇,位于固阳县城东40公里处,北邻S311省道,南侧紧靠脑包山。历史上蒙古族一直为大英图村的原住居民,清末民初时期,“走西口”移民移居至此并开始开荒种地,后逐渐形成村落。

    大英图村处于中纬度亚洲内陆地带,是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春节干燥少雨,多风沙。夏季雨量集中,炎热时间短。秋季多霜冻。冬季漫长干冷。

    2.2大英图村空间形态分析

    2.2.1聚落选址

    选址是传统聚落在营建过程中非常受重视的一个步骤。对中国传统聚落选址及营建影响最大的思想为“天人合一”,其主要讲究人与自然和谐。从聚落整体的自然环境可以看出大英图村在选址上遵从了“负阴抱阳”的基本原则。聚落营建依山就势、背山面水,村后靠山,村前辽阔。在人与自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营造规模、空间形态等都与自然相互顺应,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2.2聚落形态

    传统聚落的形态主要有带形、团块形和散列型三种类型。大英图村位于脑包山下,属于典型的山地聚落。聚落南面地势陡峭,北面地势平坦,受到自然地形的限制,聚落呈带形分布。在早期营建过程中,村民沿着山体的走势和等高线来布置窑洞。后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聚落逐渐往山下发展,并开始建造土坯房以及砖房,慢慢形成现在的格局。整个聚落的边界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状态,但整体上顺应等高线分布。

    2.2.3空间布局

    大英图村整个布局紧凑,且富于变化。整个聚落主要有种植区,林地区和居住区三个空间区域。种植区位于聚落的北面,南面的山区则主要为林地区,居住区的西南方向上有相对集中的窑洞区分布。

    大英图村的种植区是聚落外部空间到内部空间的过渡区域。在聚落的内部空间中,民居的分布有较为明确的方向性,大致上都是沿等高线分布,其中窑洞主要集中在等高线密集的区域,土坯房和砖房大部分集中在等高线稀疏的平坦区域。

    2.2.4建筑肌理

    大英图村民居及院落分布集中有序,只有少数散点分布。聚落内部的街巷组织严密,多数民居都有院落,院门朝街道开放,整个村落的聚落感较强,民居多为南北朝向,日照充足。聚落的邻里关系密切,村民有明显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2.3影响因素分析

    2. 3.1 自然因素

    梁思成先生曾言,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地理,非着意创新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大英图村的空间形态主要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而呈现出了带形的分布特征,聚落在营建过程中尊重自然环境的内在肌理,顺应地形,随形就势,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3.2人文因素

    大英图村内的窑洞建筑和土坯房带有明显晋风民居的特点。“走西口”移民的进入,使内地汉文化广泛地传播到该地区,引发了当地人口结构和社会风俗的剧烈变迁,尤其对村落的选址、形制规模以及民俗文化构建都影响深远。

    3结语

    聚落的空间形态本质上是自然和人文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漸形成了地域性特色。包头市的聚落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其营建过程因地制宜,体现出对自然与社会的适宜性。深刻理解包头市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该地区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赵之枫,传统村镇聚落空间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鲁道夫斯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3]侍莉莉,“走西口”在河套地区催生的乡村聚落形态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5.

    [4]李立,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