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中文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孙佳

    [摘??要]文学素养一般指人在文学创作、文学鉴赏、文学评论等方面所具备的与文学相关的综合能力的统称。提升文学素养既可以提升音乐人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开阔人文视野,丰富音乐人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学素养对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当今音乐学生的文学素养缺普遍下降,因此,提出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与路径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将系统分析提升文学素养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之所在,以及学生文学素养不高的原因,并具体提出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文学素养;音乐教育;提升

    《现代汉语词典》把文学定义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素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平日的修养”,《辞海》认为“素养”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人生理上的特征。第二,事物固有的特性。第三,完成某项活动的能力。”本文所研究的素养主要指第三个层面上的意义。文学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学习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具体来说是指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1]。综合来说,文学素养一般指人在文学创作、文学鉴赏、文学评论等方面所具备的与文学相关的综合能力的统称。但文学批评家郜元宝教授曾说:“当学术书汗牛充栋,而文学书被挤到角落时,当文学变成‘他们的文学、学术反而变成‘我们的学术时,这时代的总体文化将极其糟糕,而我们大家竟然熟视无睹,甚至正舒服地享受着学术‘繁荣带来的‘好处。我们都是文学的背叛者。”[2]郜元宝教授的这一论断并不是危言耸听,当今音乐生的文学素养确实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分析当今音乐生文学素养的现状,提出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与路径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势在必行,提高文学素养的意义

    提升文学素养既可以提升音乐人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开阔人文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学素养对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文学素养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基础

    当代音乐人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素养是提高其他基本技能的基础。大学阶段是音乐学生提升自身思维方式的重要阶段,而文学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语言的熏染和浸润,形成文化的熏陶,这种语言和文化的熏陶可以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优秀的文字理解和领悟能力可以为系统接受音乐的理论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对于音乐生的需求一定是以综合素质为重要导向的,文学素养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未来社会对于音乐生的考量标准之一。

    (二)提升文学素养可以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

    文学素养直接关系着写作技能,对音乐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写作技巧的掌握和提高。众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为写作技巧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写作技能是掌握其他技能的基础。除了提高写作技巧,音乐学生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及创作,把文学素养的提升全面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让文学走进生活,文学影响生活,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有的放矢,找准文学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过于重视金钱的价值观始终在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功利主义至上的原则成为很多学生的行为指导原则,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之下,很多学生都只在意学习音乐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而忽视了与未来就业看似毫无关系的文学素养。当然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无可厚非,但音乐教育同样是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重视专业重视就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素养的辅助与基垫。社会的大环境使得大家普遍忽视对文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二)学校层面

    据相关调查显示,音乐类高校或院系在专业建设与制定培养方案时,往往更加重视专业设备与硬件设备,文学类的课程基本没有或者极少,文学类型的图书较之音乐专业书籍、管理类书籍来说,更是少之又少。培养方案在调整过程中,专业课程正在以逐年增加的态势进行发展,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可以提升文学素养的相关课程根本无暇顾及。虽然有一些选修课程的设置,但学习效果一直不好。学校层面的忽视,直接导致了提升文学素养的成效有限。

    (三)家庭层面

    家庭层面导致文学素养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父母对文学素养培养的不重视,也包括父母自身层面的文学素养水平也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家长普遍更重视孩子音乐专业水平能力方面的提高,而忽视文学素养能力,强调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并不认为文学素养在孩子整体的个人能力方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种导向会影响到音乐教育目的的单一化,从而影响到文学素养的提升。同样如果父母自身的文学素养水平不高,很难对孩子有影响和导向的作用,缺乏营造文学素养的氛围,也是学生文学素养较低的一个原因。

    (四)自身层面

    当今音乐专业在校生多为00后,00后与以前的学生相比,作为“千禧一代”的他们更强调个性化,有新世纪的性格特征,经常试图彰显叛逆,同时也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学生更愿意接触网络文学,而对传统文学则知之甚少,甚至有目的的去“屏蔽”传统文学作品。而我们知道,要想提升文学素养水平仅依靠网络文学作品是不够的,网络文学作品多为商业行为,写作水平都不高,多为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只有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对提升文学素养才有一定的作用。虽然经典作品并不如网络作品那样吸引人,但作为学生自身,要有甄别作品好坏的能力,不能只求轻松而放弃思考,只接触“速食”文化,而放弃经典“大餐”。学生自身层面的种种问题,才是决定文学素养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

    三、行之有效,提高文学素养的途径

    (一)不依赖听书软件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听书取代阅读,是当今音乐学生对待文学作品所采取的主要方式。纵观各大音频APP,都有相对应的听书内容,豆瓣FM最早上线,此后蜻蜓、喜马拉雅、考拉、荔枝相继上线。听书内容当然也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都兼而有之,而且下载量极大。听书深受当今音乐学生的喜爱,很多人都会在运动、吃饭及其他碎片化时间中选择听书。虽然听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学生快节奏的生活,同时也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但听书并不等同于阅读。只有实际阅读,才能切身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一样,每个人的阅读感受和体验都是不尽相同的,而通过听书而形成的“阅读体验”是经过讲书人进行加工整理过的。文学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的过程,没有阅读,提高文学素养就是空谈,没有实际意义。

    (二)与作品零距离接触

    在碎片化的阅读时代,很少有人会关注作品本身,大家不再适应去阅读原著,而是跟随公众号的步伐,直接阅读对作品的二次解读和分析。有学者在微信公众号中做过统计,涵盖文学内容的公众号达几百个之多。当然制作内容也是良莠不齐,既有一些正规的文学杂志自己制作运营的公众号,还有大量私人运营的公众号,订阅人数也不在少数。文学类公众号当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但与阅读实体书相比,要想真正提高文学素养,还是要依靠真正的阅读过程。通过公众号的阅读状态没有读者思考分析的过程,而是直接接受别人的观点,没有了對文字的加工整理,没有对思想内容的提炼与思考,这种状态对提高文学素养所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当然接触文学作品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阅读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也可以通过朗诵、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扩大作品的影响力。但不管方式怎样变换,零距离对作品的接触还是需要个人来完成,而不是通过公众号等途径的二次加工。

    (三)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素养培养

    文学素养的培养应该与音乐技能的培养相结合,而不是单打独斗,只单纯的就文学而论文学。“文学即人学”,文学素养的培养也不是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的,只有与音乐技能相结合,才能使文学更贴近生活,文学本就不是脱离人类社会的艺术形式,这就决定了只有与其他实践技能相结合,文学素养的培养才能事半功倍。在第五媒体时代,提高文学素养必然离不开新媒体。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18年12月发布了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我国的网民群体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大学阶段的本科生正好处于这个群体。所以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提高文学素养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3]虽然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提高文学素养不能过度依赖新媒体,但是也不能脱离新媒体。在互联网+的时代,谈文学素养的提升却避而不谈新媒体的做法是不可想象的。但对新媒体的使用一定要讲究个“度”,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又能保持内容的独立,才是比较理想的培养状态。

    (四)适当增加文学类课程

    现今大部分音乐专业课的设置从学科的角度来说,还是比较全面的,唯独在文学领域有一定的缺失。不可否认,学者孔增强认为“教育模式趋向于专业的不断细化,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日益精深,但另一方面,也使其知识面往往更为狭窄。”为了提高文学素养,各大高校可以在选课层面做一些政策上的倾斜,适当增加一些与文学素养相关的课程,如开设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甚至可以把中文系一些专业课程引入公选课机制,如开设女性文学、儿童文学、诗歌鉴赏等。当然除了《大学语文》外,也有部分高校的选课涉及文学素养的培养,如《中国小说史略》、《红楼梦》等,但涵盖范围较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幅度提高音乐生文学素养的问题。各大高校在公选课的设置上,既要保证文学类课程的数量,同时也要重视文学类课程的质量,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起到引导音乐生走进文学世界,提高文学素养的作用。

    (五)重视《大学语文》

    对于高校来说,在提升大部分音乐生文学素养的课程设置中,基本只有《大学语文》一门课程。但《大学语文》的授课现状往往是一个被忽视,并不断被削减学分的状态。这门课程大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被设定为2学分,但在教学大纲中,《大学语文》涵盖了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内容,要把这些内容都浓缩在32学时里,讲授难度可想而知。同样在授课质量上,担任《大学语文》授课任务的教师往往并不是专业课授课质量最高的老师,加上大家对课程本身的不重视,种种原因导致了《大学语文》的授课质量不高。

    要想提高音乐生的文学素养,就必须要重视起《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前文已经说过,这门课程涵盖了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内容,涵盖内容之多,构建体系之立体,对提高音乐生的文学素养是极其有帮助的,尤其对一些文学素养低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有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他们会迅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大学语文》并不同于简单的文学鉴赏类课程,它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往往是一个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作品鉴赏仅仅是《大学语文》涵盖的一个方面,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文学作品的认知能力,甚至包括哲学思维。所以这就要求各大高校首先要重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适当增加学分学时,同时提升授课教师的授课质量,适当把中文系优秀的师资向这门课程做一些倾斜。

    结??语

    关于提高音乐生文学素养的问题非常复杂,我们需要正视音乐生文学素养的教育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举措,社会、校方、家长、学生多种角度共同努力,促进文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共同致力于文学素养的提升。正如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所说:“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学教育,同时它又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育。”[4]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并不能代替当今音乐生文学素养缺失的局面。文学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社会各界,包括社会、校方、家长及学生自身层面,不断学习,调整思路,并付出巨大的努力,改变现有的文学素养较低的现状,引导音乐学生走上喜欢文学、热爱文学的道路。

    注释: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郜元宝.为热带人语冰——我们时代的文学教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3]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77.htm.

    [4]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6.

    [收稿日期]2020-12-19

    [基金项目]2020年沈阳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孙??佳(1981—??),女,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讲师。(沈阳??110000)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