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做功中的特技表演特点研究

    武丁红

    【摘 要】蒲剧有着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山西四大梆子之首,蒲剧的表演形式十分丰富,既有火爆奔放,也有含蓄细腻,蒲剧十分注重做功,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特技表演,表演者会通过特技来使得剧情表现和人物塑造更加淋漓尽致。蒲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电视、网络媒体成为人们日常娱乐消遣的主要途径,同时面对各种娱乐节目的增多,戏曲已经不再是主流消遣方式,逐渐淡出了大多数人的视野,本文对蒲剧做功中的特技表演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蒲剧做功;特技表演;特点

    中图分类号:J825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015-02

    蒲剧是我国产生较早的梆子腔剧种,在我国戏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蒲剧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特技表演是蒲剧中重要看点之一,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一、蒲剧的发展历程

    (一)形成时期。蒲剧大约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间,流行于陕西南部和山西部分地区,在清朝康熙年间,孔尚任受命编纂《平阳府志》,其对戏曲十分热爱和欣赏。随着蒲剧演员演艺技能的提升,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蒲剧,蒲剧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许多蒲剧演员开始进京搭班演出。

    (二)发展时期。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蒲剧经过一代代演员的传承和创新,且在民间艺人和文人的支持下,蒲剧的表演愈发完善,演艺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如在这一时期内,徐昆等人创作和改编了南路二十四本大戏,使得蒲剧的演出剧目更加丰富,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舞台艺术的提升。

    (三)成熟时期。在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蒲剧持续发展。首先,在演出剧目方面增加了不少如《回龙图》《走雪山》等优秀作品,其次,在这个蒲剧持续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涌现出了一些著名的班社,如汾城南兰村的得胜班、蒲州的永乐班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较为著名的班社,再次,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不少蒲剧名家,如光绪年间的蒲剧名角郭宝臣在当时名动全国,经常出入皇宫为皇室贵族演出,可以与当时的京剧名角齐名。

    (四)兴盛时期。蒲剧的兴盛时期一般认为是民国初期,虽然在这一时期一些其他的梆子腔已经发展得较为昌盛,但是蒲剧的发展势头依旧良好,增加了不少实力雄厚的班社,在蒲州、平阳等地区蒲剧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姓日常的服装、贸易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存在着戏曲的元素,这个时期的蒲剧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唱腔较为文雅温婉的南路派,另一派便是唱腔表演较为激烈的西路派,相比较来说西路派更受观众喜爱,两派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

    (五)困难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战争不断,蒲剧表演者的演藝之路十分艰难,蒲剧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渐渐处于低潮时期。这一时期的蒲剧表演者一般有三种谋生途径,一个是进入剧场演出,一个是进入军政组织进行文艺演出,另一个就是在战争地区流离失所,勉强度日,在这个时期一些剧社根据抗日实况创作出了一些现代戏,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困难境遇。

    (六)再度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推行“百花齐放”的文化艺术方针,在政府指导思想的指引下,蒲剧再度兴起,许多老艺人也都回到自己的家乡,在大批艺人的努力下,蒲剧剧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个蒲剧演员也都有自己的拿手据绝活,让人叹为观止,蒲剧呈现出再度兴盛之势。

    二、蒲剧做功中特技表演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应用

    蒲剧做功中的特技表演是将生活中不太容易完成的动作变成可能,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是将现实生活通过表演技巧升华为艺术表演,蒲剧传承者也在不断地学习、总结和创新中将特技表演不断完善,特技表演运用得当,能够使得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更加深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特技表演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着重要作用,是蒲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徐策跑城》是《薛刚反朝》的三个段落之一,表现的是一位年迈的爱国忠臣终于等到了惩奸除恶的机会,释放出压抑了13年的悲愤之情,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不断抖动双袖,同时轮番转动双搅翅,在翅帽特技表演下将人物内心的喜悦和压抑等复杂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蒲剧做功中特技表演的传承问题

    (一)存在特技滥用。当前有一些青年演员在掌握了一两种特技技巧后,便到处卖弄技巧,却不去考虑这种特技表演在这个剧目中是否适合,也不会考虑过多地重复一个动作是否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如在蒲剧中极具特色的水袖功,有些演员为了展现自己熟练的技巧博取观众的赞赏和掌声而大用特用,致使水袖功的作用一再贬值,也使得许多戏迷产生了一丝反感,特技表演的存在只是为了更好地贴合表演场景,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果不分场合过多地使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展现,也会使得观众不再“买账”,产生厌恶之感。

    (二)存在特技缺失。近年来,蒲剧表演者创作出了一些大戏,但在这些戏剧中不难看出更加偏向于剧情和唱腔,特技表演在其中并没有什么作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蒲剧做功中的特技已经濒临失传,如顶灯、靠功等。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作为传授者的蒲剧表演者大多已经步入老年,有的并未留下传人,只有帽翅、水袖功等少数应用较为普遍的特技表演得以传承下来,第二,当前许多学生学习特技表演是带有功利性的,他们为了节省时间,同时提高参赛获奖几率,大多会选择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特技表演,这就进一步使得其他特技面临濒临失传的局面,第三,当前蒲剧表演剧目往往是一些保留剧目或是缺乏特技的新戏,特技已经慢慢失去了表演空间。

    四、蒲剧做功中的特技表演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一)在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蒲剧做功中的特技表演是与剧情和角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表演形式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翎子功及梢子功、翅子功、髯口功等传统做功,与角色人物的情感和神态相结合,做功也成为一种情感交流和情绪传达的表现。当代年轻人的思维较为活跃,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也更追求多样化和新鲜感,如果仅仅停留在老一辈的审美观念中,是远远不能满足青年观众的艺术需求的,这也就意味着蒲剧失去了未来,因此蒲剧特技表演必须在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结合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特点和现代化特技表演锐意求变,才能进一步释放蒲剧的艺术魅力。

    (二)在特技表演内容上进行创新。艺术表演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试想一下,如果观众看到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老掉牙”的剧目,即使有好演员来表演,时间长了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且那些老一辈的蒲剧内容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因此蒲剧特技表演不仅仅要在表演形式上创新,还要在表演内容上进行创新,生活就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艺术家可以根据生活创新特技表演内容,从剧本的创作就要注重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动,再加上真实生动的人物语言及具体形象,使人物的形神相依遵循着生命存在的规律,赋做功技法以生命力,使整体演出风格和做派气质紧密结合,从而更直接、更有效地激发观众的感情共鸣,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蒲剧做功中的特技表演不是为了炫技而存在的,而是为了使得剧情衔接更加紧密,使得人物形象塑造更加饱满,并将无形的思想通过特技表演转化为有形的具体形象,使得舞台效果更加引人入胜。但随着戏曲渐渐淡出主流,当前的蒲剧特技表演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蒲剧的发展,表演者必须大胆地改革创新,吸取其他剧种的成功经验,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下更好地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阎燕杰.《打渔杀家》之京剧、蒲剧表演对比[J].大舞台,2010,(5):67-68.

    [2]师娟娟.浅谈陕县蒲剧的表演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0,(5):30.

    [3]张效民.浅谈“角色”与“自我”——演蒲剧武行之体会[J].艺术科技,2016,29(6):153.

    [4]芦柳源.晋剧旦脚唱腔成因探究——从蒲剧旦脚唱腔到晋剧旦脚唱腔的流变及其原因[J].四川戏剧,2009,(5):63-65.

    [5]钱颖.蒲剧经典剧目改编探索——《洗雪铁丘坟》对传统剧目《薛刚反朝》的改编[J].戏剧之家,2016,(1):29-30.

    [6]彭红升.心在槌起槌落间——从事蒲剧司鼓之体会[J].大众文艺,2013,(1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