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胡红梅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传染病,该病的流行或扩散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可能引起从业人员感染。分析了如何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技术对该病进行诊断,并提出了治疗和预防的措施。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35-02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由猪链球菌引起的的传染病。我国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多以C群和D群为主[1]。猪链球菌病由于感染链球菌类群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同,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前后肢关节炎、脑神经炎、支气管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脑炎、化脓性组织炎和淋巴结炎等[2]。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猪链球菌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迅速增加的趋势,这给养猪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可能引起养猪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感染致死,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1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

    1.1 临床症状的诊断

    1.1.1 急性败血症型 该病主要是由C、D及L群链球菌引起。通常表现为暴发性流行,在成年猪中发生比较多。发病最急的情况会导致猪只突然死亡,发病缓慢者通常表现出以下症状:体温略微升高,废食,便秘,震颤和发绀等,并且常常发生浆液性鼻漏,眼结膜潮红、流泪,甚至在耳、颈、腹下会出现紫斑。有的病猪可能出现多发性关节炎,有的病猪则会出现运动共济型失调、昏睡等神经症状。病猪通常在患病后1~3 d内就死亡,病死率极高,达80%~90%。

    1.1.2 淋巴结脓肿型 据研究报道,该病主要是由E群链球菌引起的[3]。一般情况下经过口鼻或皮肤损伤处感染,病程相对较长,一般为3~5周。症状常表现于面部和颈部的淋巴结位置;病猪的淋巴结发炎常引起淋巴部位变得坚硬、肿胀,局部体温升高,如果触摸会有痛感产生,会影响到病猪的呼吸、咀嚼和吞咽等功能;有的病猪同时会表现出咳嗽、流鼻汁等症状。随后,淋巴结肿胀部位的中央慢慢变软、化脓成熟,紧接着表面皮肤坏死、破溃流出脓汁,在化脓部位长出肉芽组织逐渐结疤愈合,最后病猪的全身症状开始逐渐好转。

    1.1.3 脑膜脑炎型 研究证明脑膜脑炎型猪链球菌病主要是由R、C群引起的。一般情况下,该型由气候骤变、断乳、去势和转群等原因引起,因此在仔猪中发病率较高。发病时体温升高,并且伴随出现便秘、不食和有浆性或黏性鼻漏等症状,随后开始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嚼等神经性病状,继而出现关节症状,甚至出现昏迷不醒。少数病猪会出现多发性关节炎症状,关节变得肿大。该病最急性者在1~2 d内甚至几小时内就死亡。

    1.1.4 关节炎型 该型一般发生在猪链球菌病流行后期,病程相对较长,有时可达1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或表现得时高时低,病猪食欲不佳,逐渐消瘦,表现出明显的一肢或四肢关节炎症状(关节肿胀、疼痛、悬蹄以及高度跛行等),甚至可能发生于全身各处的关节,严重时可能导致后躯瘫痪,部分病猪由于体质极度衰竭而导致死亡。

    1.2 实验室诊断

    1.2.1 涂片镜检 取病猪的血液、腹腔积液或肝、脾、淋巴结进行抹片染色,然后镜检,仔细观察细菌的形态。将上述病料接种于事先配制好的肝片肉汤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可以观察到培养物呈均质、混浊,且其中含有很多白色的絮状物,然后将培养物进行镜检再次观察。

    1.2.2 分离培养 在实验室内进行无菌操作,将前述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和血琼脂上在37 ℃环境下培养24 h,可观察到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的菌落生长不良。而在血琼脂培养基中可以观察到生长良好的圆形的、灰白色的小菌落,并且在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具有明显分界线的透明溶血环。最后取培养物涂片之后进行革兰氏染色,能够观察到其中有很多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1.2.3 生化试验 将上述分离得到的纯培养物接种于乳糖、葡萄糖等培养基上观察其是否产酸[4]。

    1.2.4 药敏试验 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常用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有两种:标准平皿纸片法和药敏试纸片法。不同菌株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但大多数菌株对庆大霉素、头孢V、氨苄青霉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高敏或中敏,而对链霉素和土霉素则表现出低敏或耐药。

    1.2.5 血清学诊断 猪链球菌通常可以分为35个血清型。实验室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协同凝聚实验、荚膜反应、玻板凝集试验等,其中协同凝集试验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将猪链球菌分型用抗血清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相结合,再与待检的临床分离出的菌株作玻板凝集试验,其阳性反应出现特异的颗粒状凝集物[5]。

    2 猪链球菌病的治疗

    许多学者对猪链球菌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报道,大部分学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首先经过药敏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结果选用高效药物,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适当治疗,在治疗用药过程中,药量一定要足,通常比常规用药至少加大两倍剂量,并且增加疗程,连续用药,这样才能加强和巩固治疗的效果。此外,对该病需要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2.1 急性病例

    2.1.1 哺乳仔猪 治疗方法如下:青霉素80万U,链霉素50万U,维生素C注射液0.05 g/次,用安乃近和安痛定进行稀释,然后肌肉注射。用此方法连续治疗3 d,每天治疗2次,仔猪病情即可得到控制。

    2.1.2 30~70日龄仔猪(脑炎型) 氯丙嗪0.5~1.0 mg/kg,肌注2次/d;青霉素8万U/kg,肌注4次/d;30%安乃近0.15 g/kg,肌注2次/d。待症状消除后,仍需坚持继续用药2~4次,对于有后遗症发生的病猪可以用维生素B1和B6,每日肌注1次。

    2.1.3 架子猪(败血型伴关节炎型) 可采用以下处方进行治疗:①2.5%的海达注射液,按照 2.5 mg/kg剂量,肌肉注射1次;②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 mg+12.5%维生素C 5 mL混合,肌肉注射1次;③复方氨基比林,每头病猪肌肉注射2 mL。上述3组药物,连续使用3~4 d,2次/d。

    2.1.4 猪群 对所有病猪治疗方法如下: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20~30 mL肌肉注射,连用5 d,2次/d;安乃近、维生素C、樟脑磺酸钠等肌肉注射进行辅助治疗。此外,对猪群中具有其他症状的猪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进行预防,2次/d,连续使用,直到所有病猪痊愈后的第3天方能停药。

    2.2 慢性病例

    2.2.1 30~70日龄仔猪(关节炎型) 30%安乃近0.2g/kg,肌肉注射,2次/d;青霉素8万U/kg,肌肉注射;链霉素6万μg/kg,肌肉注射,4次/d;维生素B1 0.2 mg/kg,肌肉注射。

    2.2.2 关节及皮下化脓、脑炎型猪群 首先采取隔离发病猪的措施,对病情严重者予以淘汰,对发病较轻者,治疗方法如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按0.07 g/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连用5 d,2次/d;如果病猪皮肤有脓肿,需采用外科手术切开进行排脓;用0.03%复方磺胺-5-氧嘧啶拌于饲料中饲喂全群猪,连用5 d。

    2.2.3 中药治疗 许多中药对猪链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如金鸡凤尾草、千里光、板兰根、紫花地丁、野菊花、枫杨、大叶桉等。

    3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措施

    (1)免疫法预防。预防接种是预防猪链球菌病的重要措施,可以采用接种猪链球菌病多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种公猪一般一年2~3次,每次3 mL;种母猪在配种前15~30 d接种3 mL,产后30 d再接种3 mL;30日龄仔猪接种2 mL,1个月后再免一次;在该病的流行期,怀孕母猪在产前15~20 d应该进行1次加强免疫,仔猪应该提前到15日龄进行首次免疫,并且于10 d后进行第二次免疫。

    (2)药物预防。仔猪断奶后,在饲料中添加150 mg/kg强力霉素或200 mg/kg阿莫西林或200 mg/kg复方敌菌净,连续喂养14 d,可以有效预防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对于没有进行免疫或免疫接种后尚未产生免疫力的高危猪群,可在饲料中按200~400 mg/kg加入磺胺-5-甲氧嘧啶粉或复方新诺明粉,连续使用2~3周,对控制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也很有效果。

    (3)隔离消毒。发现病猪立即隔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深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立虎.猪链球菌病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2):173-174.

    [2] 何小娟,黄炽明,郑万智.猪链球菌病[J].中国动物检疫,2002(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