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语文教学,优化学生认知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如何创新认知氛围调控小学生的主体状态,为优化认知奠定坚实的主体基础;然后论述如何创新认知过程优化小学生的合作探究,使优化认知落到实处;最后阐释如何创新认知角色确立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促进优化认知持续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4-0081-02

    【本文著录格式】林秀英.创新语文教学,优化学生认知[J].课外语文,2020,19(34):81-82.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化,广大教师纷纷对语文课堂进行立体剖析,积极探究师生集体智慧和团队合力的最强战斗力和发展力,力求实现小学生的最优化认知。创新,是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也是小学生充分展现生命灵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必要保障,更是小学生优化认知、高效发展的捷径。

    一、创新认知氛围调控小学生的主体状态

    小学生天性聪慧而又胆小怕事,对于外界环境非常敏感,加之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认知行为具有非常突出的情绪性和随意性。而认知环境恰好又能够对小学生产生非常强的情绪感染和心理暗示,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主体认知状态,由此可见教师创新认知氛围的重要性。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自由自在、畅所欲言的人性化认知氛围,让小学生在大脑高度兴奋、积极、愉悦中认知。

    以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

    为了创设良好的认知氛围,教师要积极投放一个大型积木房子,最好是从幼儿园借来的面临淘汰的旧材料,越旧越好。且积木房子要有一个特点,破而不倒,如果再有几个小窟窿,更好!旧的积木房子才能够真正创设出与原文一致的故事氛围、情感氛围,才能够真正为小学生创设恰如其分的认知情境,能够给予小学生更好的直观体验和感官刺激,对于小学生认知效果的提高帮助很大。

    大型积木房子为小学生的故事学习、情境想象、情节演变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平台,再加之小学生用情景剧表演代替课文内容的机械重复,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呆板低效的文字识读和凭空想象转变为积极高效的直观认知和情境认知,从而为小学生创设出趣味性、直观性、交互性和实效性都非常强的认知氛围,对小学生的认知状态起到了非常好的调整作用,为优化小学生认知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例如,扮演“老屋”的小学生可以一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内容,一边用手轻轻摇晃积木房子,让积木房子在摇摇晃晃、摇摇欲坠中参与故事表演,为小学生创设出真实可信、亲切自然、赏心悦目的故事情境,自然能够在小学生的思想上留下更加深刻的认知印象,产生更加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轻松、自由、愉悦的故事氛围和认知情境能够极大地优化小学生的认知状态。

    总之,教师借助人性化认知氛围牢牢吸引住小学生的关注,有效克服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随心所欲认知的不利条件,借助认知氛围的情境化、人性化、趣味化、直观化和实效化将小学生调整为积极、愉悦、兴奋、快乐的认知状态之中,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小学生的语文认知、合作探究和优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主体基础,也做好了最充分的认知状态准备。

    二、创新认知过程优化小学生的合作探究

    创新认知氛围能够优化小学生的认知状态,教师还要创新认知过程,让小学生拥有张扬个性、展现才能、塑造自我的展示空间,让小学生在轻轻松松中畅所欲言,在快快乐乐中自由探究,充分展现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命发展潜能,尽情展现耀眼的生命灵光,从而造就出最佳化的认知过程。因此,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就是验证教师教育理念优劣、教学艺术高低的试金石。

    以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为例:

    课文简要叙述了纸发明的前后历史,也简单说了一下纸的制作过程。很可惜,没有详细说明纸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没有创设让小学生亲自动手、自主探究的良好认知过程,而是一个简单的叙事过程。为此,教师为了优化小学生认知,可以创新教学过程,将纸的制作过程纳入教学过程,让小学生切身体验纸的制作过程,以此提升小学生的直观性、体验性和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动机。

    首先,准备制作纸的原材料。为了降低制作难度,原材料暂定为小学生使用过的废旧纸张、旧报纸、旧课本、旧刊物等,然后将其粉碎,越碎越好,浸泡在水中。此时,教师要说明不采用树皮、渔网以及秸秆之类原料的原因,告诉小学生纸来之不易,要珍惜,不要浪费纸张。

    其次,让小学生参与纸浆的制作过程。准备一个小木棍,让小学生依次进行用力搅拌已经泡发好的废纸屑,使之成为纸糜,越细越好。小学生搅拌纸屑制作纸浆的过程既辛苦又有趣,能够加深小学生对纸制作过程的认知印记和学习效果。为了提高纸浆的制作速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纸浆。

    最后,让小学生亲自体验纸的制作过程。准备两大块纱布和两块木板或硬度较高的塑料板,将一块纱布固定在木板上,并平铺好;接着将搅拌好的纸浆慢慢在木板上涂匀,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过程,否则,纸就会厚薄不匀。用另一块纱布盖好铺匀的纸浆,再把另一块木板放在纱布上面,用重物将两块木板压好。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纸浆手工艺品制作活动。

    总之,如果《纸的发明》无法让小学生亲自体验纸的制作过程,那是不完美的。因此,教师积极创设实践化的认知过程,创造性地为小学生构建出纸的简要制作方法,让小学生切身体验纸的制作过程,对于优化小学生认知、提高认知效果意义重大,这也是提高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探究动机的良好策略。

    三、创新认知角色确立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创新认知氛围优化了小学生的认知状态,创新认知过程充分展现了小学生的能动性和发展性,还要创新认知角色确立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的主动认知、积极探究、大胆展示在长期保持中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个人认知习惯,成为小学生受益终生的黄金素养。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习惯、思维习惯、合作习惯,让小学生的自主认知成为自然。

    以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为例:

    海底世界是五彩斑斓、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神奇世界。如果教师仅仅让小学生熟读课文自主想象,那就太煞风景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强大展示力为小学生直观展现海底世界的美。

    首先,小学生可以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看到“波涛澎湃”的海面,亲眼看到“黑暗的深海里”熠熠发光的“星星”;然后,小学生可以亲耳听到海洋动物的“窃窃私语”,蜜蜂的嗡嗡声、小鸟的啾啾声、小狗的汪汪声、人的打鼾声等等;接着,小学生又可以亲眼看到“靠肌肉伸缩爬行”、速度非常缓慢的“海参”,可以看到“比普通的火车还快”的“梭子鱼”,还可以看到“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的“乌贼和章鱼”,更可以看见那些“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的各种贝类。最后,小学生可以看见“色彩多种多样”的海底植物。

    总之,在《海底世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传统教学中的简单说教转变为小学生的直观认知,引导小学生“独立”去积极观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勇于求证,因而能够将小学生引入良性发展轨道,非常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确立和强化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地位。

    四、结束语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和优化者,也是小学生积极认知、主动思维、大胆展示的幕后推手。因此,教师积极创新认知氛围调控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创新认知过程展示小学生的能动作用、创新认知角色培养小学生的认知习惯,从而使小学生学会认知、善于认知、乐于认知,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人,直接加速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高效成长,非常有助于推动小学生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陈育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创新[J].华夏教师,2018(20).

    [2]吴月红.小学语文创新略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6).

    [3]陈映洁.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4]徐培林.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刍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6).

    [5]曹智勇.論改革发展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语文建设,2012(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