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摘要:为探讨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选取吉林省47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研究使用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开展量表测试。研究表明:1)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学校归属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能正向预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校归属感;3)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受学校归属感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

    关键词:社交网络;线上积极反馈;学业自我效能感;学校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TP311?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7-009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问题提出

    学校对学生吸引力的下降是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该问题表现在学生的学业疲劳、学业成绩下降和旷课率上升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该问题根源在于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心理需求方面的满足,进而导致学生学校归属感较低。同时,个体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预测学业成就的水平。网络线上人际沟通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逐渐提高,在线社会化正在迅速取代传统的社会化方法,是现代大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

    1.1 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与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线上积极反馈”是指个人在使用社交网络时会收到积极的反馈,例如喜欢或积极评论。根据社会支持理论,个体感受到被爱、被支持和被尊重的信息可以促进个体的积极发展。 领悟到强烈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形成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社会支持感受程度在社交网络中便通过线上积极反馈体现。社会支持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1]。因此,基于以往相关研究,提出假设H1: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与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正相关;H2:社交网络中中线上积极反馈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

    1.2 学校归属感在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有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与线上积极反馈呈显著相关,学校归属感对个体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业倦怠水平均具有预测作用。按照符号互动理论,事件对个体象征意义影响个体对社会关系的认知,而该象征意义受社会人际交往的影响,该影响同样在社交网络中有所体现。基于已有研究,提出本研究的假设H3:学校归属感在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与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以吉林省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512份,有效问卷478份,有效率93.4%。其中文科生266人,理科生135人,工科生77人;男生267人,女生 211人;大一130,大二142,大三118,大四88人;被试年龄在17~24岁,为20.78±1.23岁。

    2.2 研究工具

    2.2.1 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

    采用 Liu 和 Brown(2014)编制的《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共有5个题目,5点计分,问卷整体cronbachs α=0.88,KMO=0.806,p<0.00,问卷信效度较好[2]。

    2.2.2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国版)》。共有22个题目,6级计分,在本研究中,问卷整体cronbachs α=0.91,KMO=0.89,p<0.001,问卷信效度较好[3]。

    2.2.3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

    采用《中文版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中文版)。共有18个题目,6级计分,其中有5道反向计分题,问卷整体cronbachs α=0.81,KMO=0.98,p<0.00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4]。

    本研究采用SPSS24.0中PROCESS v3.4 by Andrew F.Hayes插件开展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检验。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对所有题目进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7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中第1个公因子的解释率29.8%<40%,小于podsakoff等提出标准值。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2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对学校归属感、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分析(见表1)。结果表明,三者之间两两正相关。线上积极反馈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1,p<0.01);线上积极反馈与学校归属感呈显著正相关(r=0.199,p<0.01);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归属感呈显著正相关(r=0.456,p<0.01)。

    3.3 学校归属感在线上积极反馈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中的中介检验

    标准化处理各个变量,通过process插件模型4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采用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法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考察线上积极反馈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间影响机制中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见表2)表明,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8,t=2.83,p0.05)。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8,t=3.35,p<0.01),学校归属感能显著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β=0.53,t=7.81,p<0.01)。此外,线上积极反馈显著间接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其95%置信区间为[0.08,0.35],不包含0;线上积极反馈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其95%置信区间为[-0.10,0.46],包含0。说明在线上积极反馈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学校归属感起完全中介作用(见表3)。

    4 討论

    4.1 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直接效应讨论

    本研究发现,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与学校归属感相关显著,这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H1,且结论与已有研究保持一致;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该结果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假设H2,正向验证了以有研究结果。结合社会支持理论进行分析,首先,社交网络中获得较高频率线上积极反馈的个体相比获得较少线上积极反馈个体更容易体验到高水平的网络社会支持;其次,认知系统会将这种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体验解释为被他人的接纳和喜爱,这有利于个体自尊、自信的积极建立;然后,个体认知系统会重新评估自我建立水平,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提升对自我能力倾向水平的评估;最后,更高能力倾向水平评估有助于个体建立对学业能力的积极判断,建立学习上的自信,进而形成学习上的驱动力并付诸行为,促进学业自我效能感上的提升。

    4.2 学校归属感在线上积极反馈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间的中介机制讨论

    本研究发现,学校归属感在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该结论验证了假设H3,且与已有研究一致[5]。这一结果同时支持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个体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个体对社会事件的象征意义判断有关,个体体验到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是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基础。当大学生建立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同时体验到较高水平的线上积极反馈,他们会将体验到的网络中的社会支持赋予被接纳、被肯定、被认同的象征意义,同时体验到安全感和价值感,从而积极促进学校归属感的形成。同时个体也会因较高水平学校归属感而更易适应学校环境、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换通道,同时有助于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使个体对学校相关活动产生积极的态度,建立较强的自信心,从而更有信心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形成更高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4.3 教育及启示

    本研究发现,学校归属感在线上积极反馈对大学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业成绩、增强学校对大学生吸引力、减少逃课、旷课行为提供积极的教育思路。学校应该在开展线下学生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线上学社活动,通过提高学生们线上活动的参与度,使学生在线上活动中获得参与感与集体荣誉感,进而增强学生学校归属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达到提升学业成绩的目标。同时在一些线上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校归属感便更为重要。线上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授课,学生在无实际班级课堂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易产生无集体感,减弱班级及学校在学习中出现的频率,因而线上教学不利于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开展班级成员间的线上互动,使学生通过线上交流获得社会支持及社会反馈,建立班级及学校集体感,这有利于建立积极的学校归属感,进而提升线上授课时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静.高中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2.

    [2] 姜永志,白红梅,白晓丽,等.社交网络使用频率对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依赖的影响: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与线上积极反馈的链式中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11):859-862.

    [3] 李英霞.学业自我效能感差异个体的注意偏向[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1):76-79.

    [4] 崔晨.大学生社会支持、学校归属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5] 孟阳.社交网络中线上积极反馈与大学生归属感的关系研究: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9.

    【通联编辑: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