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某医院补虚类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分析

    石薇 陆斌

    

    【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19年我院补虚类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2018~2019年我医院应用的补虚类中成药的种类、用量以及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合理性。结果 补虚类的中药饮片中,使用频率较多的分别为黄芪(65.07%)、白术(62.15%)、白芍(57.24%)、甘草(50.36%)、茯苓(48.18%)。补虚类的中药注射剂中,应用较多的为生脉注射液(24.89%)、参麦注射液(22.06%)、黄芪注射液(19.31%)、参附注射液(12.87%)、丹参注射液(9.57%)。不合理用药的占比为20.71 %,主要体现在重复使用(7.77 %)、理法方药不当(5.18%)、用量用法不当(4.21%)以及溶媒使用不当(2.59%)。结论 我院补虚类中药饮片的用药结构较为稳定,但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绪,医师应辩证诊治,合理用药。

    【关键词】补虚;中成药;合理用藥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2..02

    中医理论认为,机体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是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的基础,也是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之一。补虚类中成药是指具有补益正气、扶正祛邪的中药[1]。补虚类中成药可分为传统的中药饮片、经西医制药技术处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补虚类中成药能增强体质,改善人体的抗病机能,也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中成药[2]。但是补虚类中成药并不能滥用,对于无虚症者使用会造成阴阳失衡[3]。本次研究对我医院应用的补虚类中成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规范补虚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019年我医院应用补虚类中成药的患者的归档病历309份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2例,女167例,年龄20~86岁,平均(46.7±8.3)岁。

    1.2 研究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相关病历,对2018~2019年我医院应用的补虚类中成药的种类、用量、用法、溶媒等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进行分析我院补虚类中成药用药的合理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收集统计补虚类中成药的使用频次以及不合理使用情况。计数资料采用(%)的方式进行描述。

    2 结 果

    2.1 我院补虚类中成药的使用情况

    在补虚类的中药饮片中,使用频率较多的分别为黄芪(65.07%)、白术(62.15%)、白芍(57.24%)、甘草(50.36%)、茯苓(48.18%)以及党参(40.96%),使用频率均高于40%。

    在补虚类的中药注射剂中,应用较多的为生脉注射液(24.89%)、参麦注射液(22.06%)、黄芪注射液(19.31%)、参附注射液(12.87%)、丹参注射液(9.57%)。

    2.2 我院补虚类中成药的合理性分析

    病历分析结果显示,有64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的占比为20.71 %,主要体现在重复使用(7.77 %)、理法方药不当(5.18%)、用量用法不当(4.21%)以及溶媒使用不当(2.59%)。见表1。

    3 讨 论

    补益类中成药主要针对精血不足、气血亏虚等虚症的治疗药物。其功效又可细分为补虚、补血、补阴、补阳等[4]。现代研究发现,合理运用补益类药物对于体虚亏损、邪气入侵导致的各类虚症能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虚衰,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改善由于机体羸弱造成的各种病症[5]。补益类中成药在临床应用普遍,具有低毒、价格低廉的功效,但并不能滥用[6]。本次研究对我院2018-2019年补虚类中成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补虚类的中药饮片中,使用频率较多的分别为黄芪、白术、白芍、甘草、茯苓以及党参,使用频率均高于40%,这可能是由于这几种皆是补气常用的中药饮片,在诸多的补中益气、健脾养血方剂中均有所应用,因此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符合临床的用药规律[7]。中药注射剂具有方便、安全的特点,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本次调查发现在补虚类的中药注射剂中,应用较多的为生脉注射液(24.89%)、参麦注射液(22.06%)、黄芪注射液(19.31%)、参附注射液(12.87%)、丹参注射液(9.57%),也是以补虚类的应用较多,与中药饮片相符。此外我们发现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占比为20.71 %,主要体现在重复使用(7.77 %)、理法方药不当(5.18%)、用量用法不当(4.21%)以及溶媒选择不当(2.59%)。重复使用多是在予以中药方剂后,仍予以含有相同成分的中药注射液,导致某一药物沉积过度,可能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8]。理法方药不当则主要表现为没有根据患者的体质辩证给药,存在“药不对症”的现象,例如阴虚阳亢者用以黄芪。此外有不少补益类中药注射液存在用药过大、溶媒使用不当的问题,容易使得药物过量,影响患者用药安全。

    综上,我院补虚类中药饮片的用药结构较为稳定,但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绪,医师应辩证诊治,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冠心病治疗中益气活血类中药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1):140-142.

    [2] 熊兴江,尤 虎,苏克雷.中药补益膏方对重症心衰"虚劳"的二级预防[J].中国中药杂志,2019(18).

    [3] 张慧慧,黄倩倩,申玉婷.阳江市中医医院2014-2017年补虚类中药饮片及中药颗粒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008):130-132.

    [4] 丁 莉,张舜波,等.补虚药的药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0):120-123.

    [5] 廖 钢,陈家前,廖颖文,等.养阴益气类中药组方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015(020):125-129.

    [6] 朱干红,曹桂萍.盐城市中医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回顾性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28(04):86-88.

    [7] 朱育凤.2011-2015年江苏省中医院补虚类中药饮片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7):121-122.

    [8] 李海涛.探讨中医院补虚类中药合理应用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26(0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