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b体验学习法在设计史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刘牛

    

    

    摘要:本文通过Kolb体验学习法的介入,转化部分传统设计史论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环节,探索设计史论教学生态变化的可能性,并为解决设计专业史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痛点提供更多视角。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基于Kolb体验学习法,关联设计史论教学中的具体环节,从而完成从传统教学设计到应用体验学习法实践的探索。通过探索设计史论课堂的学习体验,对学生“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主动实验”的体验式教学闭环进行研究,增加课堂史论教学的丰富性和科学性,以增强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兴趣,并使其打下扎实的设计理论基础。

    关键词:Kolb体验学习法;设计史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5-0040-02

    1 Kolb体验教学方法概述

    198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教育家 、杰出的体验学习大师David A.Kolb在其第一部理论著作《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系统地梳理了John Dewey、Kurt Lewin、Jean Piaget 等人的教育思想,吸收了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体验学习模式——体验学习环理论。他将人的学习过程描绘成四个阶段循环往复,即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具体体验),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反思观察),再总结形成理论(抽象概念化),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主动实验),这样完成体验学习的一次循环联动的闭环(如图1)。Kolb体验学习环是将体验式学习理论发展到理论趋于成熟、体系趋于完整的阶段,它阐述了学习者如何在体验到检验的过程中实现认知内化和升华,而且这一过程不是单次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意味着一次新的认知迭代,因此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到主动实验的各个步骤,在认知对象和理解对象中发挥作用。这种方法强调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动具体体验,学习者开始承认并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理解方式和知识边界,这些资本将带领他们走出原本学习的舒适区,灵活地理解并影响对于事物研究的意义。在此次教学探索中,笔者针对“工业设计史”课程,选用的工具是KLSI(Kolb's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3.2版本,这个工具中概述了每種学习模式的描述,如表1所示。

    2 Kolb体验学习法在设计史论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针对设计史论课程授课方式传统、内容记忆枯燥、课程考核单一等痛点问题,笔者结合Kolb体验学习法中学习环的完整、循环、迭代等优势,尝试将Kolb体验学习法导入设计史论课堂教学中。学习环的四个阶段都可以与教学设计相匹配,因此将丰富的设计史论背景、课程资源和拓展知识导入到课前、课中和课后,逐渐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参与史论课程的课堂,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理念,形成螺旋上升的学习循环,改善学生学习史论课程的教学体验,这对于夯实学生的设计理论知识、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实现预期的高阶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3 Kolb体验学习法在设计史论课程中的应用思路

    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知史论课程中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课程前后结构关系紧密的特点。总体实践思路遵循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主动实验的循环联动模型逻辑,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设计原型模拟+构建点线面认知网的教学方法。整个循环、闭环、迭代的思路模型构建如图2所示。

    3.1 具体体验环节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当前,在线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日趋常态化的模式。虽然线上教学不能面对面交流,但是网络环境下各种文献资源都能查阅到,通过在线答题、投票、弹幕等方式再加上精心设计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线上资源充分思考。但是,如果单纯依靠在线学习,输入的内容容易与实践应用脱节,资源也容易成为摆设,很难达到高阶的培养目标。

    在工业设计史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设计史论课堂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效果更好。一方面,理论性强的课程可以方便借助慕课、超星等课程平台发布相关教学内容,方便教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预热”和“现场”交流,也方便教师通过平台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在线讨论情况进行反馈回收,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较好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能够让学生不会因为纯粹记忆感到枯燥,反而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线下自主学习和认知研究中。

    3.2 反思观察环节结合使用设计原型模拟法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 “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这句话对于如今的教学过多依赖多媒体、依赖课件和教材的学习状态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在设计方法论中移情设计是一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设计方法,主要应用在设计实践中。设计者通过各种手段,与实际用户进行不断交流和接触来激发和验证设计者的想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和满足用户的潜在情感需求,拓展产品卖点,塑造更多产品除功能性之外的其他细节。移情设计方法工具很多种,大部分都是从沁入式观察、设计原型模拟、用户行为模仿等工具入手,其中设计原型模拟又包括角色(persona)扮演、故事板(storyboards)描述、情节(scenarios)再现等。

    3.3 抽象概念阶段重视点线面认知网的构建

    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在对工业设计史论的知识点进行研究时,要求学生分小组通过绘制纵向的时间轴方式对某知识点的基本时间轴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由点成线),再通过关键性背景、标志性事件、人物关系等其他细节记录形成横向拓展串联,最后横纵交错形成对于史论知识的网格化系统记忆(由线成面)。这一方法能够鼓励学生分工协作,在主动观察和搜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启发高阶思维和深度认知,归纳分析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史框架。

    3.4 主动实验环节关注教学大纲的改革与更新

    设计史论类课程在传统设计专业教学培养计划和大纲中都是纯理论基础课程的定位,多数高校的史论课程都是以纯理论课时为主,与其他专业设计实践课程普遍存在着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实际上,设计史论类课程更重视知古鉴今,让学生在扎实的设计史论储备上思考如何进行设计创新和实践,可以说设计史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设计实践[5]。因此,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探索,一方面引入设计实验环节,对各种设计流派的经典作品进行观摩、体验和讲解分析;另一方面鼓励教学走出课堂,走到博物馆、设计展、设计公司,直观感受设计在过去和现代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启发。

    在“抓基础,重实践”的需求引导下,教学课程的创新改革实践需要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管理的支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的课时设置和评价指标的改革都是制定教学大纲时需要讨论的改革更新内容。

    4结语

    当前,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各地产业升级转型的制胜利器。从教学和就业反馈结果上看,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厚实的历史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之上,这些能力的获取对于传统结果输入式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设计史论课程尝试引入经典的Kolb体验式学习方法,能够在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自主独立研究,拓宽国际视野,也能够为专业设计实践课程提供设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6]。当然,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还需要突破很多瓶颈,也会遇到一些问题,笔者对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乐此不疲,这也是教学课堂塑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