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探析

    李家发 都慧慧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教师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师教育工作,教育部2017年底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专业中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基石,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必将很快迎来师范专业认证。项目组通过分析试点省份已有师范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结合教师多次参加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研讨会的学习经历,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下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定位与规划、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质量保证、学生发展等7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认证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体育教育专业迎接认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师范教育;专业认证;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5-0029-03

    2014年以来,国家为了提升师范教育质量,分别在东部地区的江苏、中部地区的河南、西部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师范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15年,我国对教师资格证考核进行了全面改革,实行了国考制度。2017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重视。尽管目前在江苏、河南、广西三个试点地区中还未涉及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实施办法,但是体育教育专业作为我国师范类专业中培养体育教师的主要基石,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必将很快迎来师范专业认证。我们有必要借助已有的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参照已有的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对照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当前的发展状态与专业认证要求之间的差距,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依據师范专业认证要求有的放矢地调整专业发展,为迎接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好地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什么是专业认证

    (一)专业认证的缘起

    专业认证缘起工程专业认证,是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的[1]。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一般为4年)资格互认,确认由签约成员认证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并建议完成了任一签约成员认证课程学习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2]。从2005年起,中国开始建设工程教育认证体系,逐步在工程专业开展认证工作,并把实现国际互认作为重要目标。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这意味着,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认证的中国大陆工程专业本科学位也得到了美、英、澳等所有该协议正式成员的承认[3],并成立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同年,教育部逐步将专业认证开展到临床医学、师范等专业,并要求2020年完成高等院校首轮认证工作。

    (二)专业认证的定义与理念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定义,专业认证指的是由指定的专业(专门)机构、采用既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院校某一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审核与评估的过程[4],是对职前专业教育质量的检验,为专业教育人才进入相关行业提供质量保障。在认证过程中,标准是认证工作的核心依据。具体认证形式有学校自评、同行(专家)评议、外部(专家组)质量审核三个阶段。专业认证主要是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学生中心是指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产出导向是指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是指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5]。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必要性

    (一)党和国家对师范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作为发展教育的基础,党和国家近年来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2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6]。2014 年,在第30个教师节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做了重要讲话。同年 12 月 23 日,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出台。该标准从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7个方面对师范专业做出了基本规定,即只有达到国家标准才表示该专业符合师范专业建设要求,其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家对师范教育的基本要求。2016 年第32个教师节,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再一次表达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重视。

    (二)提升师范专业教育质量的需求

    我国的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的师范教育模式阶段,到1977年恢复高考后师范教育快速发展阶段,再到1996 年国家发布《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师范教育全面改革、开放发展的阶段。这些阶段我国对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发展,受师范类院校转型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师范专业教育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下滑,亟须进一步提升师范教育质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各国教育最大限度地与国际接轨,以增加学历和学分互认的可能性,这就需要采取一种通行的认证标准和程序来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实现人才资质的国际互认。基于以上情况,在借鉴已有的工程专业认证和医学专业认证成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师范专业教育质量,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实行师范专业认证是新时代提升师范专业教育质量的必然需求。

    (三)改革师范专业评价标准的需要

    我国当前对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和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两方面来进行的,这两个方面的评估无疑加强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调控和管理,推动了我国教学评价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的院校调整到20世纪90年代末实施的高等院校综合化发展,再到21世纪初开展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体系上都较为单一,从质量保障形式上看,多是从外部规范学校的总体发展,尚未深入到对某一个专业做系统的精准诊断。与现行的师范专业认证相比,它们在目的、对象、性质、内容、手段和结论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弥补现有评估手段的缺陷,帮助被认证专业查找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必要进行师范专业认证,以明确师范专业评价标准改革的方向。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策略

    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内容和颁布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预示着师范专业认证已经成为目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专业中培养体育师资的主力军,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有必要根据江苏、河南、广西三省/自治区试点师范专业认证体系中的7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个观测点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研究,帮助明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找准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做好专业认证准备,从而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了解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做好专业定位于规划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05所高等院校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而每个学校都有自身发展的特点。教育部根据各学校办学情况不同,将师范专业認证分为三级。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7]。其中第一级认证每个有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都必须参加,第二、三级认证由各学校自愿申请。为了更好地迎接师范专业认证,各高等院校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师范专业认证的指导思想、认证理念、认证原则、认证体系、认证标准、认证对象及条件、认证组织实施、认证程序、认证结果使用、认证工作保障等11项内容[8]。在此基础再对照相应的指标审视自身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情况是否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是否符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使之符合专业认证标准。

    (二)科学设置课程,规范教学活动

    一个专业的定位准不准确,主要看其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因此在江苏、河南、广西三个师范专业认证试点地区中均将课程与教育作为师范专业认证的一级指标,这充分说明了课程与教学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同时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分比例。根据当前试点省/自治区师范专业认证的标准体系要求,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同时,注重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推动师范生的课外学习。如要通过这些专业认证指标,我们必须要在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修订和补充,使之符合认证标准。

    (三)合理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

    体育教育专业无论是从“体育”的角度,还是从“师范”的层面,都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只有将实践环节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当前的师范认证标准中明确指出,师范认证专业的实践基地数量充足、质量达标,能够满足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的需要,每30个实习生要有不少于1个实习基地,其中教育实践时间充裕、安排合理,累计不少于一学期。并且,在实践指导教师上实行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要求责权利明确,指导到位。可以看出,这些指标的制订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师范技能。针对这些指标,目前我们应该从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合作)着手,与合作单位制订相关教育实践计划或方案,培养和聘任 “双导师” 实践指导教师,扎实做好学生实践实训环节工作,提升学生的师范技能。

    (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推进教师教育质量持续改进

    纵观整个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总计有8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是关于师资队伍考核的内容,占据整个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30%,可见,师资队伍在专业认证中的权重是比较大的。在认证标准中师资结构板块主要包含了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16∶1。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的比例不低于60%,专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作为兼职教师的优秀中学教师占教育课程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这些硬指标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较为容易满足,但对于有体育教育专业的综合类院校来说,还需进一步规划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学与研究板块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有一定数量的教改项目、质量工程和教育研究成果,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高质量的论文等研究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名师和科研团队建设,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改研究和课题申报工作,做好学科建设。

    (五)提高办学条件,促进专业发展

    根据现有的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关于办学条件的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方面,重点评估各学校近3年来投入专业建设的设备购置费用、教师培训费、教学业务费、图书资料费、校外实习费、课程建设费、教研科研资助费以及专业调研与建设专项费等建设情况,基本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即可。但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来说,其不仅需要保障教学与专业建设的投入,还需要有相应的场馆配套设施投入,包括场馆的种类、数量、人均面积等是否达到教学需要,是否满足专业发展要求等都需考虑。

    (六)完善评价体系,保证专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在专业认证标准中,对教育质量的认证主要从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学习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对于教学质量评价主要考核教学环节的监控和实施情况,包括是否有定期地开展各教学环节检查以及相应的记录情况、领导干部和教师是否按照听课制度进行听课、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及时反馈和整改等内容。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主要关注评教方案的合理性,定期统计的评教结果以及反馈情况、评教结果在专业建设和教师培养质量改进中是否得到充分体现等。建议各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督导工作计划、领导干部及教师听课管理办法、领导干部听课记录、专任教师听课记录、学期评教结果统计、学生评教信息反馈及整改情况等进行收集和整理。可采取常态监测与周期性检查相结合方法,以达到多维度、多视角评价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状况的目的。

    (七)注重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从教观

    与以往教育部的各类评估不同的是,专业认证标准更注重对毕业生就业、职后发展、终身从教观上的评价。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应届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不低于85%,其中应届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不低于65%,愿意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比例高。同时对用人单位进行走访和调查,要求毕业生社会声誉较好,用人单位评价较高。现阶段,我们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还要加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树立其正确的认识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注重学生职后发展潜力的培养,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结语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在不断改革中前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师范专业认证大势所趋的形势下,借鉴试点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对比分析和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方向,不仅能为体育教育专业认证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体育师资人才培养质量。师者,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这份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肩负的是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托起的是历史与未来的希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庆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概念及主要协议解析[J].学理论,2013(33):262-263.

    [2] 马常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 2020(3):111-114.

    [3] 雷锦,王娟,陈硕,等.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7(35):242-243.

    [4] 范峥,牛梦龙,黄凤林,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 2019(12):48-5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Z].2017-12-24.

    [6] 许安国. 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考 [J].北京教育(高教), 2013(12):42-44.

    [7] 刘博智.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7-11-09.

    [8] 夏澤胜.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建构[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7(10):25-30.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