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中国古代船舶部件的十二生肖命名法

康丹华 黄乐

中国的舟船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独木舟的出现。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演进,舟船的体量、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从春秋时期的大翼战船到秦汉时期的楼船,从隋炀帝的龙舟到明代的郑和宝船,中国古代的船舶,在数量、形制等各方面都处于同时期世界领先水平。
浙南及福建沿海因多山、优质木料取材便捷等方面的地域特点,木船制造业特别是远洋木船制造业相当发达,在船型、体量、数量、技术等方面都堪称中国传统木船建造业内的佼佼者,同时也形成了特定的木船建造文化,其中较为有趣的一项就是以中国传统十二生肖来称呼木船上的部件。“闽人多云舟中有十二生属,系在何处?然皆土音,以难明了。惟习水务者每以此为问难之由,以显熟识之能。”
位于上海滴水湖畔的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拥有大量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沿海传统木帆船模型,类型丰富、庞杂,且忠实于传统造船工艺,具有较好的还原度,是研究中国传统木帆船较好的素材样本。
笔者就以馆藏的多艘中国传统木帆船模型为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有趣的命名习俗,同时也普及一下古代木帆船上的主要部件,感受一下丰富多彩的中华航海文化。
一、与“鼠”相关的船舶部件
1.固定桅杆的插销(图1.1)
福船的桅杆顶部往往设计有瞭望台或装有风向旗,这些部件并非与桅杆一体成型。为保证两种部件插接处的稳定,需要用插销进行固定,这里所用的插销称之为“老鼠伏”。温州当地称之为“鼠桥”,舟山一带则称之为“老鼠尾巴”。
2.船头的大八字船角(图1.2)
有些木船船头呈敞开式,凸出的木板呈中文“八”字型,称之为“老鼠角”。由于各地风俗、发音、习惯的不同,有些地区以“龙桠头”称之。
3.艉楼顶部甲板(图1.3)
福船艉部大官舱上方建有艉楼,艉楼顶部甲板因为狭窄且中间隆起,两侧有坡度,在上行走需小心翼翼,顾有“鼠桥”之名。
二、与“牛”相关的船舶部件
1.串联帆和缭绳的滑轮(图2.1)
“帆”是古代木帆船的动力部件,用来操纵、悬挂帆的绳索称作缭绳,由于风帆面积大、竖直高度高,需要用滑轮进行连接,进行力的方向和大小的改变,以方便风帆的升降操纵,这种非常重要的小部件就称之为“篷钮(牛)子”。
2.固定在船桅杆上或艉部,形似牛角,用来拔篷时缠绕绳索的部件(图2.2)
绳索是木船上的重要部件,无论是风帆的收放、操纵、船锚的控制,都离不开绳索,当需要风帆或船锚固定在某个高度或位置时,需要就近进行绳索的缠绕、收集和固定,这些部件就称之为“牛头”。舟山地区渔民亦称之为“羊角”。
3.固定主桅杆和船舱板以防止主桅杆倾倒的部件(图2.3)
主桅桿用来悬挂主风帆,当风帆全部张开受风时,整个主桅杆将承受巨大的力量,若桅杆材质、固定方式等因素不过关,桅杆就会被风吹倒,陷整船于危险境地,因此造船工匠会在船舶主桅杆和船舱面上连接一根木质部件,以防止主桅杆倾倒。在舟山一带,这个部件就被称为“牛压伏”。
三、与“虎”相关的船舶部件
1.船头轧锚机的插销,称之为“老虎轧”(图3.1)
船锚是船舶用来停泊的重要属具,一般布置在船头,中国古代木帆船一般配有木锚和铁锚,分别用在泥地和沙地,由于锚的体量和重量较大,一般需要用工具才能进行收放,轧锚机就是用来收放船锚的部件,相当于现代船舶上的卷扬机,插销用来将船锚固定在一定的深度。
2.船舵叶上的限位绳索称之为“虎尾”(图3.2)
舵是控制船舶方向的重要部件,为保证舵效,一般需要控制船舵的入水深度,这就需要通过船舵叶上的绳索来进行升降和限位。
四、与“兔”有关的称呼
1.堆放篷索的舱面,称之为“土(兔)地堂”(图4.1)。
2.披水板(图4.2)
披水板又称腰舵,装在船舷两侧,目的是增加水阻力,使船不发生偏航。逆风行船时轮流将下风一侧的披水板放入水中,以减少船舶偏航。在中国古代船舶上,帆、舵和披水板的巧妙配合,使船舶有全风向航行的能力,古人根据其形状称之为“兔耳”。
3.主桅与船底的固定处(图4.3)
古代木帆船的主桅杆从船的龙骨或中板上垂直竖起,也就是说穿过甲板直贯船底,以榫接的方式与龙骨相结合。以正确的方式固定主桅杆底部和船底龙骨,是保证主桅杆不易倾倒的重要步骤。
主桅杆与船底的结合固定处被称为“土(兔)地堂”。
五、与“龙”相关的称呼
1.船头的两只角型木板(图5.1)
与之前“老鼠角”所指为同一部件,由于各地风俗、发音、习惯的不同,有些地区以“龙桠头”称之。
2.船体的基底中央连接船艏柱和艉柱的一个纵向构件,位于船底部,称之为“龙骨”(图5.2)。
3.龙骨接近船艏处使之上翘的连接部位称之为“龙根”(图5.3)。
4.船头两侧的船眼,称之为“龙目”(图5.4)。
5.船头横挡凸出部位的三五个齿状物,是用于起落锚时的导向槽,舟山当地有“龙牙齿”之称(图5.5)。
六、与“蛇”相关的称呼
1.连接篷帆和撑风的活络竹圈(图6.1)
活络竹圈用来将风帆的横向活动范围控制在以桅杆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既方便风帆的收放,又可防止风帆在使用过程中被风吹离桅杆,方便船帆进行360度圆周运动,因其外形酷似蛇类褪下的壳,因此将其形象地称为“蛇脱壳”。
2.橹绳
从“兔耳”方向连接舵叶的两条粗大的缆绳,称之为“水蛇”(图6.2)。
七、与“马”相关的称呼
1.横放桅杆的木架子,在船艉支起一个木架,高度与风帆底部最后一根横杆处一致,作为收帆时风帆的搁置处。正面看形似马鞍,因此称之为“马鞍子”。舟山等地又称“马前槽”(图7.1)。
2.收放船锚的转盘
木船放碇靠的是人力推着转盘进行,就好像是马、牛推磨一样,故称之为“车马”或“马面”(图7.2)。
八、与“羊”有关的称呼
1.固定风帆的插销(图8.1)
当木帆船在海上遇到风向稳定的情况下,需要将风帆固定在一定的角度上,以保证风效的充分利用,通过将连接主帆的绳索束缚、固定在这个部件上,就能控制主帆的旋转范围,这个重要的部件就称之为“羊角伏”,其作用与之前的“牛角”相同。
2.主桅杆下方,用以锁住帆上绳索的小部件;舟山当地称之为“羊角”(图8.2)。
九、与“猴”有关的称呼
1.掌舵的舱面(图9.1)
船舵一般安装在船艉处,船的后方,故取名“后(猴)八尺”。
2.升降篷帆用的滑轮
与之前“篷钮(牛)子”所指为同一种部件,比喻其作用如猴子般灵巧,故名“猴头”(图9.2)。
3.船艉挡水的部件
因其位于船艉,顾名后(猴)兜水、后(猴)梁头、后(猴)斗水(图9.3)。
十、与“鸡”有关的称呼
1.舵杆露出水面的部分叫雄鸡头(图10.1)。
2.固定船舵的部件
為控制船舵左右摆动的幅度,防止船舵的脱落,一般木帆船在船舵的两边会装有部件用来固定船舵,这种小部件就被称为“鸡冠扣”或“雄鸡扣”(图10.2)。
3.主帆和桅杆之间的限位箍索
与之前“蛇脱壳”所指为同一部件,有些地方则称之为“鸡胫”(图10.3)。
十一、与“狗”有关的称呼
1.升降篷帆的滑轮
与之前“蓬钮子”所指为同一部件,有些地方则称之为“钩(狗)螺”(图11.1)。
十二、与“猪”有关的称呼
1.摇橹的木柱子
放置在船边的一个木钉子,钉子的头部呈球状,方便连接点呈360度旋转,适于摇橹,又称为“球钉”,古代船工称之为“橹鸣嘴”(猪)(图12.1)。
2.桅杆根部的基座
木船的主桅杆通常直通船舱与龙骨相结合,以保证桅杆和船体的强度,而桅杆根部的基座则是与龙骨相结合的重要部件,关系到全船的安全。古人把这个基座称之为“桅猪”(图12.2)。
图13及附表将生肖部件在木船上的位置进行了标注,以便于读者对其能够有一个整体概念。
古代船工为什么用生肖来命名木帆船部件呢?笔者推测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方便记忆及沟通。一艘完整的木帆船通常有上百种各类结构部件,而古代船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在师徒传承、口耳相授的信息传递模式下,采用喜闻乐见的事物来记忆相对专业的物件,对于不识字的古代工匠来说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式,是古代匠人智慧的体现。
其次,为船舶注入生命的内涵。古人讲究“天人合一”,把船整体称为“龙木”,为船舶装上“鱼眼”,将船舶拟人化,为船舶注入生命内涵,赋予吉祥的寓意,一方面体现了对船舶的重视,一方面也体现中国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用十二生肖来命名船舶部件并非古代造船的标准,只是造船工匠之间的一种记忆、交流方式。笔者在整理资料的过程当中发现:有的是同一种生肖动物称呼不同的部件,也有用不同的生肖来称呼同一部件;有根据其当地发音来称呼,也有根据其外形特征来称呼,这可能和古代造船特点有关。古代木船建造带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造船工匠用当地方言来称呼相关部件,笔者所查询的资料有来自清末福建绿营的水师记录、有浙江温州、舟山当地渔民的俗语,正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地域的变化导致称呼的变化。古代造船工匠一般属于社会的底层,不善于文字记录。传统造船业中,凡领头掌管设计和建造的工匠,被称为“掌线师傅”或“掌墨师傅”,其决定船型、尺度、用料、取材、用工等细节,各有一套自身的经验和代代相传的营造法式,无需精确的图纸和量度数据,仅靠言传身教,加上师傅们对赖以谋生的技术和手艺都不轻易外传,以至于民间很少流传造船谱牒,少见文字记载,导致流传过程中产生变异。
中国古代船舶建造属于“非标”生产。俗话说,“一澳头师傅造一澳头船。”每个澳口都有自己擅长的船形,各地造船工匠以世袭经验和营造法式,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实践,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带有强烈的工匠个人色彩,同样的船型,若干部件或造型或有不同,甚至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