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传播:构建国家认同的新途径

    赵美荻

    

    

    

    【摘? ? 要】抖音的异军突起吸引了传媒业的目光,各大传统媒体纷纷开设了抖音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央视新闻》抖音号成功进行了新尝试,开辟了构建国家认同的新途径。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抖音号《央视新闻》在2019年9月25日至10月10日发布的67条国庆相关议题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结合内容分析结果,发现短视频传播是构建国家认同的新途径。

    【关键词】短视频传播;国家认同;央视新闻;抖音号

    一、引言

    认同,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你归属哪个群体。[1]人的认同具有多样性,家族认同、社群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等,我们在不断的认同与抵抗中徘徊辗转。本文中,我们要讨论的是与公民身份相关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2]国家认同是维系全国人民的重要纽带,历尽岁月沧桑,国家认同在新时代也有了新的构建途径——短视频传播。

    据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已达8.4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1%,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7.9小時,较2018年底增加了0.3小时。[3]在新媒体时代,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成为大众获取信息资源的新窗口,也变身为塑造国家认同的新场所。在《抖音大数据报告》中,抖音成为政务和媒体传播信息的新平台。截止到2018年12月,抖音上有5724个政务号和1344个媒体号。[4]政府部门和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通过发布短视频的形式,实现了信息传播平台的多元化和丰富化。

    目前,关于国家认同的研究较多,但聚焦于新媒体对国家认同的塑造作用的实证研究并不多。本文选取央视新闻官方抖音号《央视新闻》为研究对象,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其发布的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相关短视频的视频主题、视频种类和人物角色等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央视新闻》抖音号塑造国家认同的视频内容特征,进而探析短视频是如何唤起和重构公众的共同情感,并影响公众的国家认同的。

    二、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指对文字或非文字类型的研究对象中的信息进行归纳,将其转变为标准化材料的过程。[5]之所以选择内容分析法,是因为内容分析法既可以用于文字材料的梳理,也可以用于影音材料的研究。另外,它能够在提供短视频内容总体特征的同时,也筛选出典型案例供研究者进行剖析。本研究聚焦抖音号《央视新闻》在国庆前后(2019年9月25日至10月10日)发布的90条短视频。通过对这90条短视频进行观看,又将这些短视频分为70周年相关议题视频与其他议题视频两类,得出如图1的数据统计结果。与70周年相关议题的短视频数量为67条,其他议题短视频数量为23条。

    本研究选取抖音号《央视新闻》在2019年9月25日至10月10日发布的67条国庆相关议题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根据短视频的特点建立类目系统,并设计分析框架(如图2)。分析框架包括数量统计、视频主题、视频种类和人物角色等。结合分析框架,本研究根据初步的分析结果制作编码表(如表1),并对67条国庆相关议题的短视频进行分条编码。

    三、《央视新闻》抖音短视频的内容分析

    (一)数量

    截至2019年12月12日,热度最高的一条国庆议题的短视频为《礼炮轰鸣,正步铿锵!威武军容,请祖国人民检阅!》。这条短视频的点赞数高达2205.1万,评论数也位居榜首,共计评论数101000次,转发数达29400次。抖音号《央视新闻》发布的67条国庆相关议题的短视频的数据统计结果如表2。点赞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205.1万次和10.4万次,均值为148.2万次;评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01000次和41次,均值为18840次;转发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9400次和146次,均值为20547.5次。这意味着国庆期间,《央视新闻》抖音号的短视频收获超高关注,大多数观看者表示喜欢的方式首先是点赞,其次是转发,最后是评论。

    相对于传统新闻网站的传播方式,这个数量级的传播无疑是质的突破。当前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依存度和互融性越来越强。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传统媒体能够搭乘上新媒体的“流量快车”,拥有更大的受众面和更高的参与度。

    (二)短视频主题

    通过对抖音号《央视新闻》发布的67条国庆相关议题的短视频的主题进行分析,得到如图3的结果。在这67条短视频中,最多的内容是关于70周年国庆的幕后准备,数量为22条;其次是有关70周年国庆的各种宣传,如以往国庆的史料、《女排夺冠是最好的国庆礼物》等,数量为20条;最后是国庆阅兵和授予共和国勋章的主题,数量分别为18条和6条。

    随着受众喜好的改变,幕后故事更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满足其猎奇心。并且,幕后故事往往更具有接近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引发受众共鸣。

    (三)短视频种类

    《央视新闻》抖音号有关70周年国庆的短视频以实拍视频为主,数量为61条,其余的短视频为视频改编以及史料传播。技术的发展让实时拍摄成为了“家常便饭”,除了使用专业的拍摄设备外,从业人员还可以直接用手机完成短视频式的实时报道。利用抖音APP,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拍摄、剪辑、发布等,拉近了受众与新闻事实的距离。

    梅洛维茨认为,电子媒介可以把信息和体验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6]通过短视频传播,受众可以实现多元的“在场”,从而增强体验感。

    (四)短视频人物角色

    在《央视新闻》抖音号关于70周年国庆的短视频中,人物角色大致可以分为参与阅兵军人、国庆幕后人员、杰出人物、政府工作人员、普通群众、外国政要,还有部分短视频中无主要人物。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参与阅兵军人,短视频数量为18条;其次为普通群众和国庆幕后人员,短视频数量分别为9条和7条。值得注意的是,无主要人物视频数量也较多,为10条。

    首先,军人作为《央视新闻》短视频中的主角,他们是国家实力和國家形象的象征。通过传播军人感人的事迹,能够塑造军人的正面形象,从而增加普通群众对人民军队的好感度,提升国民认同。其次,普通群众和国庆幕后人员的故事可以展现受众熟悉的生活场景,捕获受众的注意力。最后,无主要人物视频多为国庆阅兵、共和国勋章授予等现场画面,展现现场庄严、肃穆的气氛,众多群众得以出镜。这样的画面能够让受众感受到群体的力量,有利于塑造情感共同体,增强受众的群体归属感和国家认同感。

    四、《央视新闻》抖音短视频对国家认同的建构

    (一)宏大叙事与个人命运的交织——情感共同体的产生

    进入抖音APP,用户可在“关注”和“推荐”的视频页面看到《央视新闻》的短视频。抖音作为新媒体平台,相比于传统媒体,其仪式传播使国家、民族在历史中的跌宕起伏与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

    结合上文的内容分析,我们可知在抖音号《央视新闻》关于70周年国庆的传播中,侧重于宣传军人威武、飒爽、能吃苦等正面形象,如《一袭白衣威武霸气,海军方队接受检阅》《中国女兵眼神杀!“从气势上震慑对手”,飒!》等短视频。作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军人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史的宏大叙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同时,军人也是普通家庭中的一员,《央视新闻》抖音号也注重展现军人作为普通个体的一面。如《看看晒黑的孩子,母亲泪奔。00后为主的水兵受阅方队》就得到颇多点赞、评论和转发。作为普通人的军人个体和作为国家实力象征的军人群体成为连接国家和个人的纽带,二者的聚合,让受众产生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从而塑造了情感共同体。

    (二)超越时空的对话——历史事件与现实社会的双向勾连

    媒介事件中的历史背景成为解读现实的镜鉴,也是构建国家认同的另一诠释重点。如《首次公开!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珍贵画面》向人们展示了第一代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影像,勾起老年人的回忆,并且在年轻人中塑造国家领导人伟岸的形象。热评第一这样写道:“他们是近一百多年来唯一把脊梁挺得像钢铁般坚硬的一批人!”,收获点赞3.3万次。

    对国家领导人的认同和尊敬是构建国家认同的强大推手,《央视新闻》抖音号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通过提前发布有关建国的史料,唤起人们的情感记忆。随后,《央视新闻》抖音号又发布了70周年阅兵现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视频《礼炮轰鸣,正步铿锵!威武军容,请祖国人民检阅!》,点赞数高达2205.1万,评论101000条,转发次数达29400次。我们可以看出,回顾历史事件有助于社会历史记忆永葆清晰,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能够在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中形成历史记忆共识,唤醒他们的民族情感,从而实现全民族的国家认同。

    (三)平民化的仪式——全民参与唤起集体记忆

    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媒介仪式构建集体认同,例如在同一时期或时段使受众观看相同的新闻报道。但新媒体的兴起导致媒介仪式传播发生了变化,新媒体强调互动与交流,衍生出网络上的数字化仪式,如发弹幕、在线评论、即时点赞等。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打破了传统媒体在媒介仪式传播中的主导地位。人们在抖音上接收与国庆议题相关的短视频,互相分享和交流观感,并且自发进行转发,参与到仪式传播的过程中,仪式的神圣性逐渐消解。《央视新闻》抖音号有关70周年国庆议题的短视频平均收获点赞数148.2万次,评论数18840次,转发数20547次。可以看出,新媒体将全民吸纳到仪式传播中,使异质的个体成为仪式传播中的节点,并与他者勾连形成社群,构建仪式传播的互动性过程,在增加受众参与感的同时,也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新媒体以更加多元的传播方式帮助大众构建集体记忆,而集体记忆对于国家认同建构的最大贡献在于它的凝聚功能。技术赋权成就了短视频中全民参与的景观,通过唤起集体记忆,媒体能够塑造受众对国家的认同,从而凝聚民族共同体。

    (四)接地气的内容——引导受众进入仪式景观

    数字时代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特征,对于受众而言,相较于传统文字报道,他们更偏向视觉影像,更喜欢影像信息的直接,无需进行太多的思考便可获取主要内容。

    另外,受众也更乐于接受具有娱乐性、互动性、趣味性的短视频,这样的内容能够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例如《央视记者遭学霸“暴击”》《反差萌!队员训练“课间”画风突变,集体跳起最in鬼步舞》等短视频,虽然传播的是70周年国庆的幕后故事,但依旧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获得的点赞数均超百万。这样轻松、接地气的内容,很容易引导受众进入70周年国庆的仪式景观中,吸引受众关注短视频背后的议题,塑造国家认同。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媒介应运而生,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媒体可通过抖音短视频来唤起受众共情、凝聚国家归属感,形成对国家的认同。在抖音号《央视新闻》的短视频中,国家勋章获得者、劳动模范、中国女排健将、港澳台同胞、外国政要等身份都成为象征性载体,经过短视频传播,展现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社会景象,也传达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发展愿景,为国家认同的构建提供了新的途径。

    注释:

    [1]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06-113.

    [2]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03):5-1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pdf/20190829/44.pdf.2019-08/2019-12-16.

    [4]字节跳动算数中心.2018抖音大数据报告[EB/OL].https://www.useit.com.cn/ thread-22150-1-1.html.2019- 01-29/2019-12-16.

    [5]刘伟.内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行政管理,2014(06):93-98.

    [6]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云南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