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风家训涵养干部为政之德

    刘向红 万桂珍

    摘要:弘扬传统家训家规文化,既是领导干部政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传承传统家风家训,涵养干部为政之德:汲取经典,坚定文化自信;率先垂范,弘扬良好家风;春风化雨,传承红色家风;凝心聚力,端正党风政风。

    关键词:家风家训;传统文化;儒家精髓;道德建设;新时代;为政以德;文化自信;党风政风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6-0052-02

    1家风关乎党风政风民风国风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绝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是整个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风政风民风国风,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作为“国之本”在社会中处于中心地位,强有力地联系并制约着国家与家庭成员。步入新时代后,自由、平等的社会价值取向逐渐渗透到家庭关系中,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各个层面价值目标的融合度不断提升,呈现出一种“家国共同体”的趋势。但是,家庭仍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现实伦理关系的重要依托。而且,家庭的兴旺是社会繁荣的表征。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2]。”修身齐家是干事创业的基础,领导干部要抓好自身修行,管好家人,培育和建设良好家风。传承中华传统家规家训,推进新时代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3]。领导干部更应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廉洁修身、清正齐家;要率先垂范,修心治身,廉以修身、廉以齐家,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内核,是一种道德力量,是一种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党员领导干部应汲取经典,坚定文化自信;率先垂范,弘扬良好家风;春风化雨,传承红色家风;凝心聚力,端正黨风政风。

    2中华传统家规家训化导风尚

    《大学》有语:“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1]。”“修身”是一个人齐家、治国的根本,而一个人最初的“修身”之道皆源于“家教”。“训”因“家”而生,“训”以“家”为本,众多兴旺和谐的小家庭是家训文化能够传承发扬的根基,也是其不断探索和发展所指向的价值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特别点赞了孔子七世祖正考父。《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4]。”

    传统家风家训还应当包括红色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习仲勋的拜寿信中写到: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俭朴的生活,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

    优良家风濡染培育出众多品格优良的志士仁人、民族脊梁,他们由爱家而爱国,弘扬祖德、整饬民风,家与国均由此获得稳定长久的发展。家国情怀既是高尚的情感,是值得称道的品质,传统家风家训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文化,光大着历代传承的道德精神。

    3传统家规家训蕴含儒家精髓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家训、家风儒家思想智慧的结晶,是穿过时空的文化绵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家训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化思想与德育实践经验,以及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方式,因而能够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厚资源。

    笔者将儒家思想精髓框架体系提炼为:(1)“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巴黎共识孔子智慧)”;(2)孔孟之道仁义二字:孔子求仁,孟子重义;(3)三达德:“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5)五常(五纪)即:仁、义、礼、智、信;(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帝尧以“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七德立华夏;(8)《大学》三纲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10)君子比德于玉,玉有十德:“温润而泽(仁)、缜密从栗(知)、廉而不刿(义)、垂之如坠(礼)、其终诎然(乐)、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孚尹旁达(信)、气如白虹(天)、精神贯于山川(地)、圭璋特达(德),天下莫不以贵者,道也。”

    传统社会中,“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经由家训渗透至万千家庭(家族)要求的修身、齐家、为官和交友之道中,并在具体实施中形成了德善立家、诗礼起家、勤俭旺家、忠孝传家等特色家风。“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1],好家风的形成不仅是一个家族在教导子弟和兴家立业方面的成就,更是对国家治理的贡献。

    周公对侄子成王的告诫之辞《无逸》、孔子的“诗礼庭训”,可视为早期的家训。这两个例子历来被认为是古代家训的源头。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远不负祖训、上不负国恩、下不负所学,于1583年颁布了具有纲领性质的族规《孔氏祖训箴规》。《箴规》开宗明义:“我祖宣圣,万世师表,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子孙蕃庶,难以悉举。故或执经而游学,或登科而筮仕,散处四方,所在不乏。各以祖训是式,今将先祖箴规昭告族人。……”[5]《箴规》条例共计十条,其中不乏为人行事的道德规矩,强调“崇儒重道,好礼尚德”等孔门传统,要求子孙无论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遵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克己秉公”“读书明理”“勿嗜利忘义”的家规。正所谓是“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作《颜氏家训》,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从业”为宗旨,从人生经历、学识思想、政治感悟、告诫子孙等层面入手。颜之推要求子弟:“清白做人,自立自重,忠君爱国,宽柔慈厚。”“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游焉[6]。”它被称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是汉族传统家庭教育之范本。

    4家风家训涵养干部为政之德

    家风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它为家中后人们树立了价值准则。良好家风的共同特点是,崇德向善,明理知耻,讲求礼义。家风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个人修养上。“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1]。”家风的传承不仅是道德的衍生,更是优秀品质的延续。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康熙一生兢兢业业,雍正即位后追述康熙的家训,汇编成《庭训格言》246则。“《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第一要节……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8]。”这些帝王家训也深深地启迪着当今的为政者。

    《曾国藩家书》修身十三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严、養气、保身、写日记、日知所亡、月无所能忘、作字、夜不出门”;五箴:“立志、居敬、主静、谨严、有恒。”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9]。”其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家风家训是道德文化传承的方式,“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良好的家风建设有利于党风政风清明、社风民风淳朴。传承中华传统家风家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代干部道德建设,持续涵养干部为政之德。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集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颜炳罡,周海生.家风传承·党员干部家风读本[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8.

    [3]方建新.中国家风家训家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2018.

    [4][战国]左丘明.[晋]杜预.左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5]任飏.家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颜之推.颜氏家训[M].檀作文,译.北京:中华书局, 2011.

    [7]王馨.中国家风家训[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7.

    [8]康熙.庭训格言[M].陈生玺,贾乃谦.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9][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5.

    (责编:陈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