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李燕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企业蓬勃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日趋激烈,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稳步发展,必须加强内部管理能力,库存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与企业经营目标、销售、生产环节、决策的制定、财务管理都有紧密联系,通过库存管理的提高,既能发挥库存在供应链管理链条中的重要作用,合理的库存也可以为企业贡献现金流,从人力、物力、资金等多方面为企业降本增效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分析了制造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引言

    制造业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内部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库存管理是企业充分体现内部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控制系统,也是企业实现战略规划、年度经营目标、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库存管理也是资产安全与完整、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保障。库存管理能促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意识,起到降本促效的作用。库存管理的目的在于在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需求的前提下,既保证库存量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同时根据库存量动态随时调整优化,避免库存量过高,同时物料又不能短缺,库存管理中要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仓储总成本,控制库存资金过度占用,加速存货的资金周转。

    二、制造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企业在改革浪潮中得以锤炼,不断成长,中国必将由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为了促使中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中国的制造业必须要不断加强经营管理能力,锻炼“内功”,才能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存货作为制造企业中重要的流动资产,库存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产供销供应链能力的提升。企业库存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库存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势在必行。

    库存管理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存货储备成本、流动资金占用成本也是评价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指标。对制造企业而言,库存为其主要营业活动与获利来源,库存管理不当将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存货过多,不但造成资金积压,且易导致存货过时、损坏,仓储成本增高;存货过少,则可能因缺货而丧失销售的机会。库存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三、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难点

    (一)供应链计划不科学

    制造企业原材料采购计划来自生产的需求计划,生产的排产计划又源自销售部门的销售预估计划,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原材料的采购量是否合理。销售部门销售预估往往存在不准确、规格型号变动大、交付时间不精确的情况,这会给生产的排产造成困扰,常出现紧急插单等情况,生产部门的排产不断切换也对原材料的交期等带来挑战;生产计划的不合理及不断调整也给原材料的采购造成很大的影响,采购的批量不合理或者BOM物料交期的不统一都容易造成原料的呆滞或者生产物料的短缺,给库存管理造成困扰。

    (二)库存管理制度不完善

    库存管理效率不高,导致存货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工艺流程改进等原因,有些存货备件无法及时领用消耗,导致这部分备件积压、呆滞越来越多,占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因制度缺失,存货管控效率低,存货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公司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库存盘点方式较为原始,无法及时系统全面的进行库存盘存清点。很多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缺乏考核机制,未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库存监督制度不完善,货物进出没有复核环节,财务监督盘点由于物料太多往往流于形式,往往只针对重要物料进行盘点,未进行全面系统盘点,盘点后往往未进行系统的存货分析。

    (三)库存信息系统不完善

    目前制造企业库存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库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比较淡薄,给库存管理设置了人为障碍;中型和大型企业信息化系统基本在使用,比如企业已经上了ERP、SRM等系统,但是各信息系统并没有打通,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间不能实时抓取数据,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来开展库存管理工作,以至于库存管理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效率;库存种类繁多,进出库频繁为库存管理提高了难度,物料的批次、效期、入库时间、账龄通常不能充分通过信息化得以体现,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采购部门就没法通过信息系统第一时间获取相关数据并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

    (四)库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高

    企业在人员招聘和配置时往往会出现误区。大多数企业库存人员配置相对来说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人员不具备现代库存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往往以为人员老实一点、做做收发就可以了。人员专业能力不高,库存管理意识不高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存货的库位管理、批次管理不到位,无法结合销售、生产、采购等相关部门的需求实现高效的管理库存。

    四、制造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供应链计划能力,提升库存管理效率

    生产预算要根据销售预算分析后编制,要考虑必须有足够的产品以供销售之外,还必须考虑到期初和期末存货的预计水平,以避免存货太多形成积压,或存货太少影响下期销售。大多数企业生产计划往往在计划期初直接采用销售的计划销售数量而做生产的计划,但由于市场瞬息万变,市场的预测通常并不准确,产品的规格预测以及销售交期上的预测最后往往与实际出现较大的出入,这就需要生产计划部门跟销售部门建立及时沟通联动的机制,互通市场信息,尤其对于重点和较大的订单生产计划,人员要主动定期与销售沟通项目的进展,以便及时调整生产采购计划,避免出现产品短缺或者存货积压的情况。

    采购部门也要和生产计划部门建立联动沟通机制,根据生产计划的调整信息结合供应商的供货周期及批量采购做好采购的计划,根据采购预计量与供应商议价和付款周期,降低存货的采购成本和资金使用成本。

    (二)纳入绩效考核,完善库存管理制度

    存货作为公司的重要资产,品类多价值高,资金占用较大。生产计划部门往往只考虑是否能满足销售订单的需求,但是可能出现不能及时供应的情况。为了确保存货不能断供,往往会多备物料和库存,这样来自销售端的压力就会减少。为避免存货过多造成资金占用的情况发生,需要通过绩效考核等内部控制的方法来推进,生产计划采购部门的绩效考核要跟存货建立联系,根据销售等实际情况期初设立好库存的合理目标,根据库存目标来考核,建立这种考核机制后生产计划和采购在运营过程就会重视起来。

    企业的存货品类多,呆滞物料不容忽视,计划不准确、采购起订量、产品技术升级迭代切换等因素都会造成物料的冗余,最后变成呆滞。生产计划不准确可能造成物料的多采购或者提前采购;起订量采购会造成物料多采购;产品切换原有物料没法再使用,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物料呆滞甚至报废。把呆滞物料的比率作为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大家才会引起重视。生产计划部门在做出计划前才会反复确认,力争做到准确;采购部门针对起订量也会重视,认真做好采购量的评估,技术部门产品迭代时要看原有产品的库存情况,看是否能利用原有物料库存,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好切换时间,力争将原产品物料库存降到最低。

    企业要重视存货的盘点工作,可适当考虑一年一次公司级的存货全面盘点,从公司层面重视起来,可起到有效的督促监督作用。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現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制造企业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在现有信息系统上如何提升优化并充分用好系统,来提高库存管理水平,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仓库可考虑适当引入仓库条码技术,仓储操作人员通过扫描枪对仓库货物收发存进行管理。在现有的ERP库存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要强化批号与效期管理,适当考虑库位管理,物料及成品的发出要设定先进先出,可通过批号管理和效期管理来保证,加速存货的周转;信息系统对存货管理要以最小的存储单位管理,这样在存货的收发及盘点过程中能够更快速的定位,及时反馈库存的状况及流向,为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库存信息及存货收发情况,提高上下游部门的工作效率。部分物料可考虑与供应商的系统相对接,供应商能及时查看存货库存,及时安排送货,保证物料的及时供应,不需备大量的库存造成资金占用,大大降低库存的管理成本。总之,信息化的提升改进将会提升存货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供应链系统的工作效率,最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四)加强仓库人员培训,提升库存管理的专业能力

    仓库作为企业重要资产的管理部门,人员的录用及管理要改变过去传统观念,人员配置上从专业度、责任心等多方面设置一定的门槛。提升库存管理的专业能力首先要加强对仓库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养,要有物流管理的知识储备,要在如何提高仓库的空间利用率、库存准确率、库位准确率、作业准确率和效率等方面去提升能力。企业存货的种类繁多,价值与外观也千差万别,管理难度很大。针对存货的种类来进行ABC分类管理,降低存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对普通仓库操作人员,要能熟练操作库存管理操作系统,加强责任心培养。存货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必须遵循职务分离、相互制约、内部牵制、授权审批的原则,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保证库存安全性,确保账实相符。

    五、结语

    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库存管理既必须保证生产车间对原材料的需求,又直接影响采购部门的采购、销售部门的销售活动。为盘活企业流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在保障存货供应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资金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要把库存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并根据企业的产品生产特点和经营模式,对库存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优化,指定相应的存货管理制度加快库存的周转,降低存货的资金占用率。重视库存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来打造高效的库存管理模式,从而对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推动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巨鲨商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