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在企业内控管理中的应用

    翁祖平

    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成熟,对内部管理的研究逐渐深入,企业内部管理向科学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企业内部管理归根到底主要是对人的管理。个体行为构成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又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体行为,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研究的正是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联系,同时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与组织行为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站在组织行为学角度,讨论如何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以期形成更为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

    企业竞争力除了产品、技术等硬件外,内部控制管理的也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竞争手段。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才能协同组织成员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外部困难。

    一、组织行为学、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内在联系

    (一)组织行为学含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效组织。其科学理论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及政治学等学科内容,从个体行为、群体和人际行为、组织行为层面进行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二)内部控制含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上至决策层下至基层员工,需要贯彻企业整体共同实施的系统工程,其内在目标就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同时考虑到小企业的规模及特点,对于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又以《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益补充。

    (三)二者的内在联系

    企业内部控制中人为因素占据了主导的作用,而组织行为学正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有效分析控制个人与组织层面的行为规范与指引手段的学科。同时,组织行为学中组织的目标与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为了組织的可持续发展,其目标相一致。因此,将组织行为学与内部控制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实施企业内部管理,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面对外部风险与危机。

    二、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现阶段我国企业内控中问题

    (一)内部环境建设不完善

    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于内部环境的阐述可以看出,内部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起到关键性作用,而组织行为学中对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建设等都有着强而有力的理论与实践阐述,可以有效的指导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1.组织结构设计死板,缺乏适应性

    我国许多企业大多习惯于借鉴上市公司或者外资公司模板,而没有对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导致管理者间权限职责不明确,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组织结构出现脱节,脱离了组织结构设计的初衷,流于形式,甚至于影响企业效率。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的组织结构一经确定,管理层就不再关注,不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组织结构需求的影响,导致现存组织结构经常不能满足变化的环境需求。

    2. 企业文化缺失或失效

    我国企业近代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底蕴不足,企业缺乏文化导向的问题,大多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都是挂在嘴上,流于纸面,难以真正形成组织的共同价值导向,引导企业成员自发自觉的规范自身行为,恪守职业道德。逐利的意识反而更受追捧。这也是早期激进的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一代从业者正确价值观念的缺失。

    (二)风险评估中存在执行者素质、态度、品行问题

    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风险评估的定义及程序中可以看出,人的因素起到关键性作用。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评估岗位的个人胜任能力、职业操守、敬业程度都会对风险评估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比如风险评估岗位的管理者或员工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分析应对能力不足,以权谋私,漫不经心等问题,都会导致风险评估结果的失效。因此企业管理者与执行评估活动的员工的素质、偏好态度与品行也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中风险评估的结果。

    (三)信息传递与沟通障碍,形成内部矛盾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沟通的手段变得多种多样,各种传递信息的解析也变的越来越复杂,比如在年轻人中通用的语言符号可能在年长一点的人中却难以理解。同时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个人压力情绪也经常导致沟通中形成矛盾冲突。因此加强员工对信息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沟通手段的等也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组织行为学中对企业内部环境建设有着较大篇幅的理论阐述与实践指引,对相关的内控环境完善起到指导性作用,因此引入组织行为学理论来分析企业内控环境建设能够有效补充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1.结合组织理论,设计符合自身需求组织结构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组织结构是一套关于组织内部职务权力关系及内部协调机制的系统。符合企业需求的组织结构应该是可以清楚界定每个成员的权责,提高组织效率的机制,同样的,当组织结构与企业需求出现脱节,则会导致企业决策延误、应变失误及成本高涨等问题。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结构的设计包括工作专门化、部门化、管理幅度、命令链、集权与分权、正规化这几个基本要素。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矩阵结构、超事业部结构、团队结构等。企业需根据自身规模与管理需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适时的优化或调整组织结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些常见的结构不一定能满足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需求,因此,企业除了根据自身规模及管理需求选择组织结构形式外,还需要考虑组织形态的演变趋势,如组织结构扁平化、去中心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无边界化等。以此让企业的内控体系能够真正的发挥应有的效果,不再流于形式。

    2.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形成精神层面内控价值观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被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综合。它对企业的影响是无形且长久的,甚至于超过了权责关系、管理制度的作用。它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五大强烈的积极功能。它不仅仅让员工明白不该做什么,更让员工明白应该做什么,能够让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从根源上发挥效用,并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强制性规范而遭受组织成员的抵触心理。

    在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管理者要找准文化定位。从组织的内外部客观环境,如市场需求、技术环境、投资环境等,结合组织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如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挖掘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文化定位。其次,还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的示范作用。组织的文化并非墙上的标语、员工的文化手册,要通过所有人的践行才能达到价值文化的深耕,而领导者的言行就是对组织成员最好的引导,这也恰恰是现在很多企业没有做得到的。

    除此之外,组织文化还需要通过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来维系。物质层面上,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招聘、奖惩上带入组织文化因素,如录用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员工,奖励在企业价值观践行优秀员工。在精神层面,企业可以通过组织故事、仪式和典礼方式进行,如“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举办相应活动日等。

    3.采取相适应的激励方式促进内部控制

    从组织行为学上看,激励是将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形成强烈实现目标意愿并为之付出努力。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调整型激励理论。

    企业应扭转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惩罚为主的管理思维,充分结合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采取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激励措施促进内部控制提升。如常用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的尊重需求,让员工在内控过程中形成自信、自重、自爱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压迫式的制度约束导致的自卑、受屈的情感。

    (二)从胜任力分析上规避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个人问题

    在内控管理上,内控风险评估存在个人胜任能力、态度、人格等个人风险。在组织行为学上,胜任力是作为个体优秀与普通特征区别总称,既包含了认知、技能,又包含了动机、特质、态度、价值观等广义的胜任能力。因此内控管理上的个人问题都可以归为组织行为学上的胜任力问题。

    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结合职务类别、工作团队、部门或组织的胜任力组合建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岗位人才的选拔,找出适合该岗位的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对风险评估岗位胜任力需求的分析,对风险评估岗位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引导,使其更加适应风险评估的需求。

    (三)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破除信息沟通障碍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沟通视窗理论,人的性格有开放的自我、隐蔽的自我、不自觉的自我和不可知的自我。不断的扩大开放的自我的性格才能使组织间沟通更为顺畅。因此,在内部建设过程中,要鼓励员工经常反省自己,多举办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促进员工间交流。同时,从组织行为学的沟通障碍的阐述中也可以看出,企业还可通过培训提高个人素质、提供良好沟通环境,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员工交流等方式有效清除内控过程中的沟通障碍。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深化,慢慢从制度化、利益化向人性化管理转变,内部控制亦是如此。而组织行为学不仅仅对组织和人行为理论进行研究的价值观,更是一种具备可行性的方法论。因此,引入组织行为学理论来审视内部控制五大要素对企业内部控制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上检机动车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