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在线学习交互状况调查研究

    程凤 陶佳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特殊时期参与在线学习的学习者的交互情况,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部分在校学生为例,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的现状。通过对学习者交互意愿、交互体验以及交互方式的分析,得出交互意识不强、交互形式单一、交互认识不够的结论,并从三种交互行为的角度提出在线学习过程优化策略。

    关键词:学习者;在线学习;交互行为;学习资源;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6-0201-0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上下围绕“停课不停学”开展了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服务保障大作战,各大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纷纷登场,教育内容、工具、平台如潮水般涌来[1]。在线教育成为返校前教育教学的唯一形态,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者在线学习效果成为重要的应用研究方向,如何解决学习交互行为目前所处困境也成为了一大难题。而在线学习过程中,由于师生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师生之间不能像传统课堂环境中那样自然地进行互动。因此,在线学习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实现“主观互动”,完成从教到学的过程[2]。与同伴之间的交互,也同样限制在终端设备的两端。虽然网络资源丰富,但是因为受不到有效的监管,学习效果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在线学习者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学习环境进行在线学习?在线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行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回答。文章通过对安徽师范大学接受线上教学的学生进行三种在线学习交互行为的调查研究,探讨在线学习交互行为对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影响,并对在线学习中交互行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改进在线教育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1 在线学习交互行为概述

    1.1 在线学习现状

    在线学习是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出来的、具有全新交互系统和学习资源的网络社区学习者的远程学习行为[3]。疫情蔓延以来,全球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都以网络课堂形式替代面授课堂。国际组织多次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召开研讨会,在线讨论推进“停课不停学”的有效方式[4]。

    由于世界各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一个共同的全球性问题,各地区反映情况不尽相同。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多数学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已经具备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活动和学生作业都可以在网络平台提交,“停课不停学”对他们来说相对容易。但一些欧洲国家正在努力满足全地区在线支持服务的需求。而在许多非洲国家,学校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国内,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各类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2]很多专家大讲在线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很多教师摇身一变成“主播”,线上直播教学形式似乎成为“停课不停学”的新常态。[5]但由于对“停课不停学”的理解不到位,许多在线教学仍然是采用教师主导和知识灌输结合的方式,仅仅停留在怎么“教”上。受疫情影响而被迫居家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因时空分离无法做到实时监管,教学课堂失控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习者往往因为自我控制能力差而无法坚持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学习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合作学习形式等活动基本难以开展,在线交互程度低,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在线教育绝不是传统线下教育内容在线的直接传递,因此有必要探讨影响在线学习的基本因素以及如何组织在线学习,以保证在线学习活动的真实发生。

    1.2 在线学习交互行为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教学互动成为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6]。 根据穆尔的理论,在线学习者交互行为有以下三种类型: [7]:(1)师生交互,它是指教师在在线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的指导、支持、评价和鼓励;(2)生生交互,它是一种通过同伴间观点分享、持续反馈和合作的形式;(3)人机交互,它是指在线学习者与知识、课程、资源系统等学习内容之间的单向互动[8]。

    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认为,在线教育应在教与学分时空离的背景下重建教与学的关系,这必须通过人际互动的媒介来实现[9]。通过媒介進行互动是教与学重新整合的重要部分,而将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学习内容与多媒体呈现的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整合则是整合的核心和难点[2]。

    交互式学习行为作为学习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描述在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方面。[10]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针对在线学习者的交互行为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不同交互行为的活跃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1]其他研究表明,不同的在线学习环境侧重于不同类型的交互,这使得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交互体验不同,[14]进而影响学习结果。但总体而言,国内对在线学习者交互式学习行为的研究较少。

    与西方学习者相比,国内在线学习者更喜欢与教师互动,参与教师引导的互动学习活动[15],但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教学互动的整体水平较低。[14]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线学习者与同伴的交互易受互动环境的影响,其交互内容与同教师互动趋于一致,但对争议与探讨的研究不多[15]。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以在线学习者的交互学习行为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交互行为的特点及其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影响。但是,有些类型的研究是罕见的,如关注在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交互行为的质量的感知[6]。

    2 在线学习交互状况的调查

    2.1 调查概况

    数据收集的开放日期是2020年4月16日至24日。利用网络平台“问卷星”在线问卷服务, 通过QQ群发布问卷链接,回收完整答卷数106份。在预期范围内提交调查表的数量体现了网络问卷的传播优势。

    此次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将近3:7,符合研究区域的男女学生比例。线上教学覆盖全校,故安徽师范大学所设专业类别和各年级基本涉及。如图1、图2所示。

    2.2 调查结果

    调查数据显示,在线学习能否让学习者充满参与感与性别和所在年级并无显著差异,也没有相关性。对于“是否有动力探索与在线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大部分学习者表示态度一般,但是统计发现,该问题在男女的回答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在很赞同和很不赞同两端态度鲜明,而女生则大多数表示一般,即自身有动力或无动力感受上不显著。如图3所示。

    2.2.1 师生交互

    1)交互意愿

    一项关于在线学习者与教师交流意愿的调查显示,63.17%的学习者认为与教师交流很重要,30.19%的学习者态度一般,仅有极少部分学习者(8.49%)不觉得与教师进行交互对学习有帮助。

    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提问时的一般反应,研究结果如图4所示,超过80%的学习者表示会立即思考但不会马上发表观点,极少数表示很少思考也不会发表观点。

    此次在线学习是在居家环境中进行的,虽然教师也会通过多次提问等形式来检查学生听课情况,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调节的学习意识,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持续性相对较低,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交互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40.57%愿意参与师生互动的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同步互动的屏幕共享模式,31.13%的学习者更愿意通过发送信息与教师进行异步互动,43.4%的学习者会不时与教师互动或讨论学习内容。虽然在线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准确地监控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但结果表明师生互动是普遍存在的。

    为了解不同类型的在线学习者在师生互动内容上的差异情况,对师生互动内容与学习者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别进行了交叉分析,分析结果是仅性别对于在线课堂上是否时常与教师讨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如图5所示。这可能与总体样本中女性学习者比例较大有关。

    存在学习者不常和教师进行讨论,主要原因是害怕说错,不敢参与交流,有一部分学习者表示不想参与其中。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在线教学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对教学设计中的互动环节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3)交互体验

    在线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体验指学习者对教师引导、组织、营造团队氛围、给予社会支持等的感知。在调查中发现,54.71%的学习者表示,相对线下学习模式来说,在线学习时,与教师互动的次数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在线交流的便捷性有关。如图6所示。

    2.2.2 生生交互

    1)交互意愿

    设计交互式教学活动和平台功能的重要前提,是了解学习者是否愿意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互[16]。

    根据关于与同伴交流对在线学习的重要性的研究,40.57%的在线学习者愿意与同伴互动交流,如图7所示。

    调查发现,大多数在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有着强烈的交流、讨论和分享愿望。为了找出哪种类型的在线学习者存在较强的互动意愿,本研究交叉分析了学习者与其性别和年级的互动意愿,结果表明这些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线学习对学习者的交互意愿并没有产生太大改变。

    2)交互方式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因此,在线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在线互动,如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共享屏幕、发送信息等。调查结果如图8显示,超过60%的学习者通过发信息与同伴交流互动,将近19%的学习者选择使用语音通话来交流。

    相较于现场教学,在线学习过程中最需要适应的其实就是语音、视频通话的习惯性。一般来说,通过QQ、微信语音和视频等的聊天习惯建立在亲朋好友和熟人之间,而很少与不认识、不熟悉或者亲近感不足的人之间直接视频交流。因此,这也说明了生生之间亲近程度对交互方式存在影响。

    3)交互体验

    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互体验是指学习者对与同伴分享、讨论、协商、合作和反馈的感知。

    学习者参与课堂互动是生生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如图9、10所示,90%的学生经常与同伴讨论及交换学习内容。由此可知,尽管是在线学习,同伴交流还是较为频繁的。

    调查显示,不常与同伴交互的10人中,大部分是不想参与,还有一部分认为教师很少安排讨论环节。如图11。我們可以发现,和同伴交流并不会害怕说错而不敢交流,学习者更多的是认为参与感没有课堂上那么强了。

    当被问及与同伴进行交互时的具体感受时,大部分都认为彼此感觉是舒适的,能够建立合作感。

    那么交互模式有线下转到线上,与同伴的互动次数是否会发生巨大变化呢?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2所示,可以发现,和师生互动相似地,学习者与同伴的交互频率普遍增加。

    2.2.3 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包括学习者和学习资料之间的互动。 从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资源建设的角度来看,AECT(美国教育与传播学会)对学习资源的定义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在AECT'94定义中,学习资源是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学习环境、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它甚至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帮助个人学习和有效操作的因素。

    1)交互意愿

    根据调查,如图13所示,信息时代下,在线学习者更多地认为“做到在交互中思考”“认真阅读”和“按照学习资料安排和指示进行学习”算是与学习资料进行交互,也有一些学习者认为,只要参加测试,就是在与学习资料互动。

    调查还发现,在线学习者基本上都会采用多种信息资源来解决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与线上学习的资源丰富性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已有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不同专业类别的学习者来说,是否会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是有差异的。鉴于样本调查范围广,加上数据收集不足,在此不对这类展开具体分析和说明。

    2)交互体验

    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料之间的交互体验是指学习者对在线课程设计、内容安排、课程质量和系统反馈的感知。

    通过调查发现,在线学习者中会翻看电子教材或纸质教材,以及做学习笔记的占在线学习者数量的占66.03%,认为他人发表的评论对帮助理解新观点有价值的学习者也是大多数,如图14所示。不过,目前学习者的交互程度大部分处于信息共享和比较阶段。虽然有些学习者可以根据其他人发表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得出结论,但是也会存在交互水平越高,相应话题的内容就越少,就越难达成共识并形成新構建的知识的应用,交互效果不理想。

    2.3 存在问题及解决

    2.3.1 存在的问题

    1)参与度较低,交互意识不强

    在课程统一安排好的情况下,仍旧有部分同学不能落实学习计划的持续性,这说明在线学习过程中,参与度不够,一方面可能是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挂钩的;另一方面,处于居家学习的环境,教师的监督难以到位,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未完全形成。这些对在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利的,并且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论证。通过已有的问卷数据可以发现,只是提高学习者交互意愿和交互频率已经不再是提高在线参与度的主要内容了。

    2)互动环节少,交互形式单一

    调查中,不常和教师或学生进行交互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中安排的时间少或者几乎不安排交流讨论的环节。对学习者来说,这一现象非常不利于主动思考。虽然新的在线平台不断涌现,但是选择什么样的平台是需要结合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选择什么样的交互方式也是需要授课教师重新制定教学设计以适应新教学模式的。在线交互缺乏大量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如面部表情和语调),往往停留在表层,无法进一步发展[17]。而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和知识是多方交流建立起来的。由此可见,学习者存在着参与到多方交流、主动了解的多样化需求。

    3)内容接触少,交互认识不够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虽然资源满足,但设备有限,课堂上只能处于“听”的状态,加上课堂交互环节少,课堂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料的交互程度可想而知。仅仅是“一言堂”式的课堂,无法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于接受探索实验教学类课程的学习者来说,往往更加艰难。部分必要的实验无法及时进行,在线平台也难以满足,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虽然基于云平台的虚拟网络实验室等早已出台,但是据调查者反馈,目前他们并没有体验这方面的内容。

    另外,学习者往往关注自己对学习资料的直接交互过程,而容易忽略学习资料对学习者本身的反馈作用。在线学习还不能实现学习资料有效共享,他们对交互认识不够全面,不能够达到预期交互效果。

    2.3.2 解决对策

    1)适当调整交互内容,重视在线学习支持

    有效的师生交互可以极大地提高生生交互和学生与学习资源交互的质量[18]。但在目前的在线课程中,师生交互情况并不乐观,生生交互也处于被动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根据课程性质设计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开展合作项目以鼓励学习者相互监督学习过程等方式,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与此同时,学习者也需要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平台上分享内容,促进课程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为授课教师提供课程效果在线反馈。

    2)合理增加交互频率,丰富在线学习过程

    在网络教学中建立有效的交流环境,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是实现有效的在线交互的重要前提。[16]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安排,适当增设交互环节。如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者的学习期望和学习基础,在课后了解学习者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另一方面,师生都需要充分利用平台优势,丰富在线学习交互方式。如利用已有的随机选人、线上投票、班级分组等功能,实现多样化交互方式。学习者在此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教师,保持在线学习热情,形成持续性学习。

    3)努力提高交互认识,精准在线学习资源

    交互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强调的手段,加深知识理解,加快知识建构。为了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更深入交流和分享,可以通过使用该平台所提供的建立笔记、分享心得、观看视频交流和讨论等功能。

    此外,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充分利用有效的学习工具,是实现学习者与媒介交互的重要方面。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优质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学习者应当精确把握学习目的,学会判断所使用资源的适用性。在选择的过程中,优化交互过程。

    3 结束语

    在线学习的广泛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在线教育课程实践的探索。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交互行为并不积极。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授课,学习者接受的监督管理不严,导致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习者难以持续性完成在线课程;另一方面,课堂安排的交互程度不够,学习者很难参与到课堂环节的交流中,难以发挥主体性。据此,本文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在线教育教学和课程设计。由于样本大小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仅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是否可推广到其他高校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研究应当进行更多循环实践,以便更好地提升在线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金勇,裴文云,刘胜峰,张东淑,张湘,姜卉,姜莉杰,于瑞利.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与经验[J].中国电化教育,2020(4):29-41.

    [2]余胜泉,王慧敏.如何在疫情等极端环境下更好地组织在线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20(5):6-14,33.

    [3] 彭文辉,杨宗凯.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31-35.

    [4] 徐蓓. 这场超大在线教育实践,通向未来[N].解放日报,2020-03-27.

    [5] 宋灵青,许林.疫情时期学生居家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与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5):18-26.

    [6]张晓蕾,黄振中,李曼丽.在线学习者“交互学习”体验及其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117-124.

    [7] Moore M G.Editorial: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89,3(2):1-7.

    [8] Anderson T.Getting the mix right again:an updated and theoretical rationale for interaction[J].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2003,4(2).

    [9] 丁新.国际化视野下的远程教育基本理论框架——德斯蒙德·基更《远程教育基础》中文第二版阐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2):8-10,71.

    [10] Anderson,T.Modes of interac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Recent developments and research questions. In Handbook of distance education, ed.? M. G. Moore,2003:129–44.

    [11] Bernard R M,Abrami P C,Borokhovski E,et al.A meta-analysis of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treatments in distance education[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9,79(3):1243-1289.

    [12] 林雪芬.混合式學习有效性提升路径的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9(7):76-77,80.

    [13]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Online Learning:International Student Perceptions.2010,13(3):177-188.

    [14] 孙洪涛.中国MOOCs教学交互状况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1):72-79.

    [15] 李梅.同伴在线互助学习交互行为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6(5):91-97.

    [16]郑勤华,于畅,陈丽.基于学习者视角的MOOCs教学交互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6):77-85.

    [17] 李玉顺,邹佳君,王屏萍.教师支持对在线学习者交互程度影响的研究——以高中语文学科“双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5):114-119.

    [18] 肖俊洪.网络学习环境下师生交互活动研究——教师角色多重性对学习的积极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6(3):33-36,48,79.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