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思维导图助学实践初探

    吴素文

    

    

    

    [摘 要]目前,互联网+语文教学存在知识碎片化、缺乏道德情感体验等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将思维导图融入教学中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互联网+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展开学习思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促进学生拓展阅读、助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各种内容,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实现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分享,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34-03

    2020年初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学生不能正常到学校上学。为此,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一下子把似乎离我们较远的互联网+教学愿景变成了势在必行的教学形式。互联网+语文教学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互联网学习,我们发现引发的知识碎片化、人机互动缺乏人与人交往的情感道德体验、探索和搜索之争等问题,也给一线教师带来很多困惑。为了破解以上难题,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融入互联网+语文教学中,让思维导图作为互联网丰富资源的窗口,让互联网作为思维导图的资源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下面结合课例来谈谈以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实践。

    一、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许多课文配套的网课信息量大,内容涉及字词学习、课文解读、课外拓展等知识,特别是课文解读,大多讲解得很详细。学生只有对网课信息进行有效筛选、整理和归纳,才能实现高效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明确学习目标,并选取恰当的角度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在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发展。

    (一)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介绍了前沿科技纳米技术的发展,旨在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在网课学习之前,学生应明确学习的重点是课文主要讲了关于纳米技术的哪些信息;网课学习之后,能根据学习重点画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下面是一个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图一):

    图中,学生从三个大方面把课文对纳米技术的知识进行梳理,条理非常清楚。特别是把纳米技术的应用分为“健康”和“生活”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展开的内容概括凝练、准确,这样就把课文的主要信息介绍得非常简洁明了。

    (二)发现特点,重点品读和积累

    阅读除了要理清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顺序外,还要分析和思考课文描绘的形象、抒发的情感等。如,课文《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阅读时应重在品读字词、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网课学习之后,教师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摘录重点词语感受白桦的美好形象,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学习收获。

    结合课文的特点,学生根据能力从以下主题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来完成思维导图。主题一:这首诗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主题二:诗中的哪些描写表现了白桦的高洁气质,表达了诗人对拥有白桦一样品格的人尊敬和赞美;主题三: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象征意义。这三个主题的相关信息可以从网课获取,也可以到网络或课外书上搜集。在思维导图作业打卡群里,好多份作业得到同学的赞赏,这是其中的一份(图二)。

    這幅思维导图表达了对《白桦》一诗的理解和感受,把诗句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了白桦的挺拔、高洁形象。配上树的图案,外观令人赏心悦目,映衬了白桦美好的形象。

    (三)攻破难点,读懂关键信息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重点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课文中,科学界关于恐龙如何飞上蓝天的两种看法,可以通过找关键词来发现,这是理清演变过程的难点。

    网课自学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展现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从作业反馈来看,很多学生不能准确无误地完成要求。教师通过微信群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作业进行了分享和评析。在比较中,我们发现以下这幅思维导图(图三)能给予学生很好的启发,使学生明白如何抓住关键信息来突破难点。

    图三中,显示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的恐龙发生了两种变化,用“一种可能”“另一种可能”来表达非常准确,可见阅读者找到了关键词“另一种看法是”。这两种状况下的恐龙最后都可能变成了鸟。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用分开到合拢的形式恰到好处地把恐龙飞上蓝天的两种不同看法清晰地呈现出来。

    二、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延伸,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利用网络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阅读之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整理,从而产生阅读乐趣,提升阅读能力。

    (一)延伸阅读,扩大知识面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要求学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在一组现代诗课文学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关于诗歌的资料。从收集到的现代诗中,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首绘制思维导图,配以朗诵诗歌或抄写诗歌的方式,与同伴分享。以下是其中一个学生的思维导图(图四)成果。

    以上思维导图从诗人简介、诗歌内容、语言特色等角度展开。一人一篇,一个班级集结在一起就是几十篇。学生一起分享收集到的诗歌,拓宽了阅读视野,共同沉浸在诗歌分享的快乐中。

    (二)比较阅读,促发深度思维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及两篇以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文章进行比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阅读方法。课文《猫》是大作家老舍写的文章,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课后的“阅读链接”安排了夏丏尊和周而复写猫的片段,意在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比较阅读,能深化学生的阅读思维,发挥出比较阅读的优势,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阅读中,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真正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下面是一个学生的思维导图作业(图五):

    这幅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比较阅读的成果:三位作家对猫都充满了喜爱之情,不同的是描写猫的角度各有不同。在比较中,学生体会到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思维导图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关注文章的典型特点,让阅读走向立体,让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时得到有效落实。

    三、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学生语言表达

    (一)提炼思路,破解写作难题

    学生畏惧写作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而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作文构思方面的作用很大,不仅提示写作的内容、顺序,还能提示学生围绕作文的重点做好详略安排,使作文结构完整、中心突出、条理清晰。

    如,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一课,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构思,呈现想要发明事物的样子和功能分别是怎样的。这次习作的难点是如何展开想象。要突破这一难点,有两个方法。一是在网络上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了解各种生活用品的创意设计,打开思路;二是通过阅读同伴的思维导图作业触类旁通,激活自己的想象。下面这个思维导图(图六)体现了学生构思新颖而完整:

    神奇书包有变形功能、提示功能、减压功能,集合了飞行器、学习机、音乐播放器等功能,的确神奇。这是学生发挥想象的结果。

    (二)把握要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和写作一样,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用思維导图展示说话的主题、内容概要及顺序,对提高有序的口头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如,口语交际《说新闻》要求学生了解最近的新闻,并选择感兴趣的和同伴分享交流。教师提示学生,浏览新闻要注意渠道正规,一般要到官网上了解;新闻具有时效性,要选择最近发生的、有交流价值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还要求说话要有依据,要说明新闻的来源;说新闻要做到客观真实,不要随意更改内容,尊重事实本身;还要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提升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思辨能力。以上要求都可以借助画思维导图来落实。下面是一个学生的思维导图(图七)作业:

    这则新闻的主题与新冠疫情有关,是学生作图时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适合与他人交流。思维导图从新闻的来源、内容、看法三个方面来展开,思路很清晰。借助思维导图的提示,能有条理、有依据地把新闻说清楚,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各种材料,帮助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分享,帮助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总之,思维导图教学有利于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落实,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全面推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