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发展,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它对现代人才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方面,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需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教育新时期中新目标的提出,一系列创新式教学理念依次诞生,为实现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助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正是在此基础上由教育学者提出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意在探究综合性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方式,希望能为语文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策略;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6-0097-02

    【本文著录格式】高建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1,20(16):97-98.

    小学教育是小学生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年龄特点来分析,小学阶段正处于孩子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会影响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有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和理解世界的使命,这意味着在小学语文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策略具有必要性。在小学语文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是符合教学发展要求的科学方法。但在小学阶段对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综合性学习探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这依靠于语文教师的工作方法和思想的创新。下面,笔者将从对综合性学习策略的认识着手,完成对该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探究。

    一、关于综合性学习策略的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由《课程标准》来看,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掌握整体性的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实际上,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来讲,它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将全部知识整合归纳,进而综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课程形式,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第一,个性化。综合性学习策略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展现自己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教学中拓展不同的学习方向,它建立的是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会局限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而对于语文综合性扩展的方向,教师则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个性。

    第二,实践性。综合性学习策略依托目标而存在,而在这种目标之下,实际上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这是因为,对于知识的学习,最终都要回归到实践中去,只有经受住实践的考验,才能达成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因此,实践性是评价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不仅如此,实践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具有灵活性,将单一的知识体系变得多样化,更彰显出知识的实用价值。

    第三,合作性。综合性学习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节奏,是教学新理念的映射。它不仅带来了语文知识体系的创新,还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氛围更加和谐,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呈现出师生合作学习的和谐关系。

    二、应用综合性学习策略的障碍

    (一)小学生特征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特殊阶段。小学生年龄还小,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没有明确的自身规划,因此,面对综合性学习的原则,他们无法统筹兼顾,只能着眼于眼前事物和学习目标,基于小学生的这种认知特征,在小学阶段操作综合性学习节奏是有难度的。不仅如此,小学生群体较难管理,他们不仅拥有表现自我的强大动力,也更容易遭受挫折,更容易变得自卑,因此小学生一般都会拥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能得到成年人的重视。因此,教师在规划综合性学习计划时必须要认真考量學生的复杂心理状态。此外,小学生在课上还会表现出难以控制性,他们爱玩好动,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这加大了管理教学秩序的难度。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课堂的差异性,使得综合性学习策略效果受到影响。

    (二)教师授课习惯

    自担任教师和经历了长时间的工作以来,教师们都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授语文课时,大多数老师比较习惯依赖课本进行讲学,他们尽可能清晰地讲解文章的内容,对比较优美的文段也会进行详细讲解。这种表面上比较合理的教学方式,在实际中却使得教师的教学思想受到限制。具体表现在,一些语文老师对待综合性学习教学一直处于随意和盲目的状态。新教学理念的传播需要经历时间与实践的考验,教学中的这些实际情况恰好说明了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认知存有盲目性,缺乏全面和科学的认识,更是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根本诉求,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三、关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科学准确定位,提高综合认知

    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对综合性学习的不准确认知,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将它当作首要问题进行解决。这是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综合的,它既能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综合性学习方式,并要对此有正确性认知。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可以从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着手理解综合性学习策略。语文学科理论与实践并存,要求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解决理论性问题,还能对知识加以综合运用,解决实际性问题,这需要综合性学习策略的支撑。所以,在语文中应用综合性学习方式,教师要对语文学习有一个详细准确的认识,把握实践活动的特性和语文特性,而不能因为费时费力就简单省事地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其次,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概而论。若教师缺乏对综合性学习的准确认知,就会出现指导偏差,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泛语文化”的倾向。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夯实本体性知识,注意不能偏离语文本身,避免过分热闹的现象发生。

    以巴金《鸟的天堂》一课为例,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要适当地融合综合性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先从作者入手。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巴金,“巴金”是作者的笔名,而作者的本名叫作李尧棠。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给自己取一个笔名,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随后教师与学生再进入正式讲解课文的部分。由于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向读者塑造一个“鸟的天堂”,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个给学生安排一个作业,让学生在周末到公园的树林中观察鸟儿的活动,写一篇50字的观后感,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身边的“鸟的天堂”和作者笔下的“鸟的天堂”有什么区别和相似之处。这样,学生们就会通过这种综合性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认知能力。

    (二)调动学生兴趣,提高综合效率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了传统教学节奏,面对新鲜事物,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稍加适应。因此,教师要对此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效率。综合性学习产生于新时代教学背景中,在课堂中,它展示出了更为多元化的形式。因此,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让学生更加舒服地融入课堂。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在兴趣的激励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尽可能地发挥,从而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在综合性学习节奏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要素,让他们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改善传统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为语文课堂增加更多的有趣的互动讨论,减少刻板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改善师生之间的相处关系。

    以《猫》为例,这是一篇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课文。若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只会依赖于课本,挖掘课本,为学生讲解考试要考、学生要学的内容。但是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要看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试着用综合性的方式挖掘课本中的丰富内容,提高授课的效率。猫是人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大多数家庭中都会有小猫或者小狗这些宠物,学生见得多,接触多,自然也不会陌生。他们甚至对猫的生活习性非常了解,所以在讲述《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性的讨论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先依照课文内容对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分别是“你家的猫温顺吗?有什么具体表现”以及“你有没有见过猫抓老鼠的场景”。这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对这两个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投入的细腻的情感,随后教师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关于猫温顺的段落以及猫抓老鼠的情景,产生两个不同场景下的猫的对比,感受不同场景下不同人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种教学方式将综合性学习中的个性化、实践性以及合作性全部都体现了出来,是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教学策略,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总体来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具有多元性,它支持不同方向的不同方法,都能对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产生不错的效果。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策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依靠性的保障,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国艳.基于核心素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20(28).

    [2]杜珠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79).

    [3]黄艺婷.浅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25).

    [4]李生平.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0(22).

    作者简介:高建怡,女,1994年生,江苏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