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摘 要:在高职院校尤其是机械加工专业当中,离不开机械制图这一部分的教学。但在长期的教育过后,却很明显的表现出毕业生竞争力不足以及发展前景受限的状况。分析在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就此进行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实用型人才;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9.052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背景下,各行各业也都在技术的变革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心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科学是这样,教育也不例外。如何将创新融合进教育当中,是机械制图专业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我国高校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图是学习机械专业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不仅是深入学习的基础,更是未来进入相关岗位的门槛,因此,想要学好机械专业,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机械制图能力。在能够阅读机械图纸的基础上,学生要能够根据所具备的条件绘制机械图纸。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认图和绘图能力,更要拥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实际上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并没有表现出强劲的竞争能力和学科素养,有的虽然把每一项理论都记忆的滚瓜烂熟,但只要一上手操作就会出现问题。这样的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导致。

    1.1 课程内容严重脱离社会发展脚步

    在广大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教育当中,绘图一直是重点课程,教师在这一部分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大的,在实际的技术岗位需求当中,对机械的充分认识以及图纸的理解与构思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这一部分在课堂上却往往被忽视。而且更常见的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复述,侧重点多在理论部分,这与社会上技术岗位的实践能力要求更是南辕北辙。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虽然掌握了机械制图理论,但是对实际的岗位要求却并不了解,在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之后,发现自己所学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转化为工作当中的操作能力,进而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打折扣。

    1.2 课程之间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机械专业并不是只教授机械制图的内容,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知识需要学生学习掌握。但是由于许多教师盲目的扩大制图课程在整体教学设计当中的比例,使得制图课程严重的挤占了其他科目的合理教学时间,使得学生没能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形成短板。而且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学制较短,真正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如果不能高效集约的开展教学,那么预定的教学任务很可能没办法按时完成,即便是加快进度追赶最终能够勉强完成,其教学质量也是令人担忧的。

    1.3 教学模式及其方法过于传统

    经过年复一年的实践,目前广大高职院校当中的机械专业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便是以教师为中心,负责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则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解的一切内容。教学方法不外乎对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复述和简单解析,配合一定量的动手示范。在过去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能是有效的,但现在这已经明显地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导权,就意味着很大程度上要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知识灌输,长时间下来,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不说,教学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维的拓展和想象力的自由发挥,这对于一个未来可能要走上机械设计这样对想象能力要求极高岗位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不利的。

    2 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尽管在西方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机械工业作为社会产业的基础性产业,还是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而且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机械工业这个所谓的夕阳产业并没有走向没落,反倒是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之下,实现了自身的产业升级。未来,机械工业关于高端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纵观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毫无疑问是填补这一缺口的最优选择。但是,因为上文所提到的种种问题的存在,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却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其中不少人对于理论知识非常熟悉,但是在走向社会之前却没有丝毫的实践经验,这样的人才是很难被企业所认可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机会和能力,以及帮助我国机械工业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中机械专业尤其是制图教学部分需要全面改革,不仅要帮助教师转变角色,更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但只有完美的教学设计是没有用的,只有在严格的执行之下,机械制图才能够给予学生实践的能力,才能够帮助他们在社会竞争中避免处于被动。

    2.1 把教学设计与社会发展充分结合起来

    机械工业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国计民生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机械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目,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未来绝大多数都要走上机械工业操作的一线岗位,因此,课程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必须十分紧密才行。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对不能只读圣贤书却忽略了天下事,广大教师首先要改革过去的课程安排,尽可能高效的完成理论部分,然后单独设计一部分课程来适应如今机械工业的发展状况。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可以与一些机械工业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长期输送人才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到生产线的操作系统前进行锻炼,不仅仅熟悉企业的生产作业环境,而且也考查自身实际操作能力是否合格。

    2.2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

    上文已经提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能在过去还能够发挥作用,但以目前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非常的不合时宜,长久下去不仅会限制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且对于机械工业日益扩大的人才缺口而言也不是一个好消息。因此,广大教师要痛定思痛,要有与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彻底决裂的勇气和信心。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把学习的主动权逐渐交还给学生,教育围绕着学生展开,因此,教师要自觉地从强势教育舞台中退出,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也要不断变革自身的教学方式,简单枯燥的课本诵读相信没有人会喜欢,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看清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并且自觉地把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在日常的实际教学当中。

    2.3 目标驱动

    当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行动上漫无目的时,是很难苛求高效率的。然而如果学生是抱着一个预先存在的学习目标,那么出于本能,学生会尽力集中注意力,规范自身学习行为,然后直至目标达成。但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有限,纪律性和组织性都不高,很难把寻找学习目标的任务完全的交给学生自己,因此,教师这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平时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态度并且进行记录,然后主动找其约谈,来了解一下他自己对于学习的看法与规划,帮助其树立一个可以努力拿到但又不脱离实际的目标,在目标的驱动之下,很可能会促使学生在自律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与乐趣,最终反哺到教学过程中就体现为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必要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选择设置一些带有鼓励性质的评价措施,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3 总结

    在当今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之下,高职院校依旧承担着提供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只有在机械专业机械制图这一部分当中倾注足够的教育资源与关注,才有可能从本质上提高人才输出的能力,才能够为我国技术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邢艳秋.专业课程素质教育改革——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J].求知导刊,2019(17):114-115.

    [2] 丁乔,张孟玫,李茂盛, 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制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8,39(2):362-366.

    [3] 余江鸿,周枫林,米承继.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图教学知识点优化[J].内燃机与配件,2019(21):278-279.

    作者简介:高红旺(1969-),男,湖南张家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建筑、林业、矿业机械以及汽车电器方面的设计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