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凸显数学本质

    朱晨玥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儿童认知心理的特征,根据所需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概念强化教育,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同时,在正面强化的过程中还能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对数学概念形成鲜明的正确的印象,推动他们认知思维的积极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刻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本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中,数学概念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小学数学是学生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是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而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要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人类的身心发展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的,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会有一个概念形成的过程,首先,要有直观的感知,然后形成表象,最后,了解本质属性建立概念。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过程和阶段,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效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为以后的学习及数学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利用导入教学,强化数学概念教学

    (一)结合生活情境,引发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为了提高数学素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可以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而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学习数学概念是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相结合,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因为生活离学生的距离很近,从而也让数学从遥远变得贴近,从抽象变得形象,从陌生变得熟悉,从疏远变得亲切,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比如,学习图形的时候,学习长方形,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平时生活学习中的实物,像盖房子用的砖头、学生用的文具盒,红旗等,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如果忽略这些物体的颜色、材质、大小等因素,只看它们留下的平面外框,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抽象的长方形概念也就很自然地被总结出来了,四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因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象直观具体,学生很熟悉,再由教师提问引导进行思考,最后发现并总结出长方形的特点,也掌握了长方形的概念。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二)利用故事进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考虑,学生是非常喜欢听各种故事的,在课堂教学时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可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与本节数学课所需学习的数学概念相联系,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也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对于数学的课程也就更容易接受,也更乐于接受。例如,学习除法,利用故事导入:

    森林里的小白兔和小黑兔一起去采果子,它们采完果子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想让你们帮忙,可以吗?接下来老师就要讲讲发生了什么事,同学们要仔细听。今天小黑兔和小白兔一起去采果子,它们采完果子准备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急匆匆的小熊,因为小熊跑得太快,来不及停住,把小黑兔和小白兔都撞倒了,它们两个采的果子也撒了一地,可是它们都不知道自己采了多少个果子,所以不知道应该怎么分。小黑兔只记得自己采的果子如果每次拿2个的话要拿10次正好拿没;每次拿3个的话要拿6次,最后会剩下2个;每次拿4个的话要拿5次正好拿没。小白兔的果子如果每次拿2个的话要拿15次正好拿没;每次拿3个的话要拿10次正好拿没,每次拿4个的话要拿7次,最后会剩下2个。它们采的果子一共有50个,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果子,根据它们提供的信息,你们能帮助小黑兔和小白兔解决这个问题吗?那么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们就可以找到帮助小黑兔和小白兔的方法了。

    在故事开始之前教师便提示学生有问题需要学生来解决,所以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在思考问题,对于故事情节中给出的线索也会认真的记忆,当听完故事后,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没有办法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接下来的课程便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以便于找到答案,因为知识与故事结合在一起,学生也会自己转换思维模式,会把抽象的數字与小兔子的果子联系在一起。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且主动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 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引导思考

    许多数学概念之间都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对于一些相关的概念,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引出新的概念。比如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的基本性质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引出等等。以旧引新,可以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求知欲。比如,学习分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假如有四个苹果,分给四个学生,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如果四个苹果,两个学生,每个人能分到几个;两个苹果,两个学生,每个人能分到几个;一个苹果,两个学生,每个学生能分到几个。前面几个问学生都可以轻松地回答出来,但是最后一个,学生发现不知道应该回答几个,有的思维比较活跃的,可能会说出一人半个。接下来对于分数的学习也就被引出来了,最后一个答案是二分之一个,接下来还可以继续把苹果分成三份、四份、五份等等,分数的学习也就展开了。

    在以旧引新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紧紧地跟着教师的引导,扎实数学知识,也活跃了思维。

    三、 直观操作,凸现本质

    在数学课堂上,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思维,来获得直观鲜明的感知。学生只有先有直观的感知,才能在脑中形成表象,最终才能让概念从抽象变为形象具体,把外部操作内化。学生通过亲身操作,概念的建立被强化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也加深了。比如,学习三角形。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道具,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的道具。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分别对这些三角形的边长、三个角的度数进行测量,统计好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讨论,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规律、特点,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在学生对这些三角形有了一些比较直观的认识之后,再引入各种三角形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直角三角形因为有一个角是直角90°;等腰三角形因为有两条边长度是一样的;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是一样的;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度加在一起是180°;三角形是由三个边组成的。学生通过操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感知,而后经过分析、讨论、比较,已经概括出这些三角形的本质属性,不需要过多的赘述,简单加以说明,学生便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