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活小主人

    魏芳

    

    

    《我是生活小主人——幼儿居家活动指南》是我园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推出的课程指南,成功地帮助老师、家长和幼儿渡过了艰难的时刻,每个人也都从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这一生活课程指南的推出并不是偶然的,是与我们的自然化园本课程一脉相承的,或者说,它的推出正是得益于我们多年的生活化课程探索。

    多年自然化课程探索奠定生活教育基础

    生活即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形式,也是教育的内容。秉持这一信念,我园探索实施自然化教育园本课程多年,我们的育人目标就是培养快乐生活、学会生活、智慧生活、生活有力量的孩子,为美好人生奠基。早在“九五”期间,洁民幼儿园自然化、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就在市区范围内“小有名气”。幼儿自制小墩布、小足球门、小门帘,孩子们自己择菜、建造空中种植园、擦大型玩具,缝制沙包、小坐垫都已成为经典内容。近几年,虽然幼儿园在园所整体环境方面进行改善,但依然为孩子们自主做事保留着应有的空间,同时,结合现在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老师们和孩子一起不断挖掘生活中的幼儿学习与发展资源,立足幼儿生活、儿童视角,将孩子们生活中喜欢的、能干的事情转换为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着眼幼儿的情感体验,注重幼儿的自觉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资源自然、内容自然、过程自然的“两尊重三自然”为原则,逐步提高幼儿自主生活能力,为成为生活有力量的人打下坚实基础。

    “超长假期”催生“幼儿居家活动指南”

    一直以来,孩子们在幼儿园和老师一起实施课程已经习以为常,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即便是在课程中需要家园配合,实施主体更多的是孩子和教师。但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却改变了这一切,从未有过的“超长假期”,使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和家长们开始了遥遥无期的居家生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听到了来自社会、家长、幼儿、教师的不同声音,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发出专业的声音是需要認真思考的。

    在与家长的互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疫情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的孩子变得性格敏感、情绪易波动;有的孩子作息不规律,每天吵着看动画片、玩iPad;还有的孩子之前已经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在家也不愿坚持了……对此,有些家长束手无策,任由孩子个性发展;有些家长成为一对一私教,带着孩子识字、写数字、背古诗;还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不少网课,每天线上打卡。种种做法背后让我们看到当前家长对于亲子陪伴、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认识是存在一定误区的。

    与此同时,面对“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不少老师也有点乱了阵脚,纷纷找到干部说:“中小学的网课已经开始了,咱们是不是也该录点儿活动课?”……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园研究自然化教育园本课程多年,面对现状,我们重新思考此次疫情对幼儿的意义。任何时候,孩子的经历和生活就是教育内容,也是幼儿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如何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变化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生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是需要成人和孩子共同面对的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教育的主阵地虽然由幼儿园转移到了家庭,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没有变、孩子的天性和学习方式也没有变。作为专业的学前教师,我们要做的不是“跟风”录制网课,而是应该和孩子、家长一起挖掘幼儿居家生活中的教育内容,在生活中支持幼儿游戏和学习;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家长培养成专业的教师,而是要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育儿指导”,让家长们在居家活动中了解幼儿、理解幼儿、陪伴幼儿。通过干部、教师的反复研磨,在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实践中《我是生活小主人——幼儿居家活动指南》逐步形成。

    幼儿居家活动指南的核心是培养生活小主人

    《幼儿居家活动指南》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我是生活小主人”的三个版块为主体,分为自理能力篇、卫生习惯篇、家务劳动篇三个篇章;第二部分主要是汇总梳理的家长和教师的实施策略。这样,便形成了“三主体”(幼儿、教师、家长)的居家活动方案。

    良好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当下乃至终身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充分考虑幼儿居家生活以及家庭教育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园自然化教育园本课程目标及内容,确定以提高幼儿生活能力为着眼点,以幼儿“独立胜任”为原则,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将“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家务劳动”作为居家生活指南的主要内容,引导家长找准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心。

    幼儿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因此,《幼儿居家活动指南》在内容制订过程中,以“横向看发展,纵向看能力”的思路进行整体梳理。

    首先,横向看发展。考虑到小、中、大班不同阶段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内容制订过程中充分关注幼儿某一能力的经验积累和连续发展,本着“幼儿能干的(难易度)、喜欢干的(兴趣性)、会干的(体现幼儿智慧的)”三个角度层层推进。例如家务劳动版块中的“整理”,不同年龄班幼儿发展目标便有所不同。

    小班:“尝试叠上衣、裤子,将袜、鞋成对放好”,是整理方法的初步尝试;

    中班:“会将自己的衣服叠放整齐,会用衣架挂衣服”,是在整理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使用整理工具;

    大班:“会将洗净的衣服、鞋袜分类收放整齐”,是探索各种收纳整理方法。

    可以看出随年龄的增长,发展目标在逐步递进。

    其次,纵向看能力。三个版块在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生活必须、防控疫情、文明素养、园本课程内容、园所文化”,对接幼儿终身发展,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版块内容从“进餐、洗手、饮水、穿脱衣、如厕”这五个方面,以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在自立、自主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喜欢并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感受自我服务的快乐。

    第二,着眼生活能力

    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其中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全面论述。在对低年级学段要求中特别指出: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指导学生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内容。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的转化,更需要能力上的衔接,做好能力的衔接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意义重大。其实,年龄越小的孩子对周围环境越感兴趣,凡事好奇心强,利用这些特点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家务劳动,并且内容适宜、方法得当,孩子将会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结合以往我园园本课程内容和疫情防控期间幼儿以居家生活为主的特点,我们在《幼儿居家活动指南》中将家务劳动作为重要内容,该版块内容设置为“帮厨”“清扫”“整理”三个方面,孩子在自己动手体验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归属感和责任感。这其中的内容很多都对接班级日常活动,如整理玩具柜、择菜、墩地等。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将在幼儿园中积累的各种劳动经验自然而然地在家庭中进一步运用和拓展。

    第三,渗透文明素养

    结合社会大的背景和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然融入,例如分餐制、公筷和公勺的使用等方面,从小养成幼儿文明就餐习惯。同时,结合国家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的举措,我们将垃圾分类、光盘行动也纳入其中,从小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考虑到家长作为非专业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在每个版块下增设建议部分,主要是向家长介绍该版块设置的意义以及成人实施的策略,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智慧和教育主体作用。

    育儿理念先行,及时跟进与梳理

    围绕前期和家长交流、互动中呈现的问题,我们发现,问题背后最主要的矛盾点在于家长对于“生活”“游戏”“学习”三者关系的理解不够。多数家长仅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往往忽视对幼儿个性、幼儿天性的关注和回应,因此,《幼儿居家活动指南》的推出正是对家长儿童观、教育观的引领,我们注重以生活为核心,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家长关注儿童视角下的游戏、生活和学习,更新家长对学习的固有认识,比如对于幼儿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理解。

    首先,统一理念,达成教育共识。通过线上系列家长会与家长共同讨论分析《幼儿居家活动指南》推出的背景、意义、内容,以便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

    其次,跟进居家活动,把准方向,及时指导。每周老师还会根据班内幼儿的具体情况从生活、劳动、运动等方面入手,向幼儿和家长推送各种丰富活动,并明确每个活动的教育价值、目标及教育策略。在每一项活动中我们都有“写给爸爸妈妈的话”“说给小朋友的话”,既有对家长教育观念的引领,也有对幼儿个性化的支持策略,让家长有方法可循。同时,针对家长个性化需要和问题,借助家园学研小组、班级家长会、案例分享等多种渠道,及时解决家长的困惑,适时给予家长专业上的支持和引领。

    最后,及时梳理总结,形成经验。注重倾听家长的心声,为家长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调动家长间的沟通交流,自下而上地征集家长具体可行的方法策略,最后从“孩子乐于参与的、家长转变视角的、关注学习方式的”多个角度逐步梳理出适宜家长操作的策略汇编,形成《幼儿居家活动指南》的第二部分实施策略集锦。

    后疫情时代《活动指南》继续发挥作用

    教育理念的坚守和园本课程实践让我们拥有了从容应对突如其来变化的能力和信心。进入后疫情时代,我园《幼儿居家活动指南》在幼儿居家和幼儿园生活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中的内容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一方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在集体生活中,自我服务、减少交叉接触已成为生活之必然,像中大班幼儿每天自己背水壶来园、独立使用水壶;中班女孩子自己梳头发,大班女孩子尝试自己扎小辫;还包括何时使用手部消毒、何时洗手,如何将垃圾分类等,已成为幼儿常态化的自觉行为。

    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的封闭式管理带来很多变化,比如,因为家长不能大规模来园,每月抱被子也是一件困难的事。面对这些变化,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孩子甚至家长究竟该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这些改变十分重要。这些变化是任务、是资源,还是課程?是幼儿园单方行动,还是把家长也纳入课程实施中来?这些问题都成为后疫情时代我们实践和探索的重点。当我们把“生活即教育”“经历即课程”的思想深深植根于脑海中时,变化的背后似乎给我们带来的不是麻烦,而是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比如以下这两个小案例。

    “我们给小玩具消毒” 针对幼儿当天玩过的玩具都需要分类消毒的问题,各班教师和孩子们进行了“给小玩具分类”的活动。现在,每天玩完玩具,孩子们都会主动将玩具放置在不同的地点,协助老师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消毒,主动做消毒工作中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九、十月份,小朋友们还将小玩具拿到户外,放在垫子上晒,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就能进行紫外线消毒。

    “有趣的搬被子” 由于封闭式管理,大规模家长进园受限,每月幼儿的被褥枕头等都需要拿回家清洗、晾晒,以往拿送任务都是由家长承担,现在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教师身上。九月末,到了抱被子的日子,全园上下,每个人几乎都投入到了抱被子大军中,有些班级甚至喊着说“人手不够”。这样的场面也让孩子们看在眼里,孩子们的话点醒了我们:“老师!我们也能搬,我们也想帮忙!”当我们听到孩子们的话时,一下子被触动了!这件事一定要成人做吗?抱被子到底对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有哪些机会和可能呢?于是,中大班围绕重量、运送方式、整理收纳方法、合作等多项内容,和幼儿、家长共同建构班级丰富的课程内容。孩子们在这一系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不仅获得了各领域的发展经验,而且生活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通过搬运被子的活动,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生活有力量的孩子!

    我们相信,只有当幼儿做自己生活中能干的事、爱干的事,解决自己遇到的真实问题,经历盼望、困难、成功和喜悦的过程,才是幼儿自己经历生活的过程,才是孩子们真正的成长过程。只能经过这样真实的过程,才能有做自己生活主人的愉悦体验,而这样的体验是幼儿一生快乐生活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