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

    汤明璐 李万涛 王思媛 朱靖 张雨 李腾宇

    

    

    

    [摘 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和当下多种教学形式,课题组分析了现存的在线学习系统的优缺点,结合考研学习者群体的特点及需求,提出了“上—下—上”的交互反馈式学习理念,设计并建设了全新的在线学习系统,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考研学习;在线学习系统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5-0173-04

    作为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型产物,网络教育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不受时空条件制约、信息集中程度高、学习形式灵活开放等。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推广,PC端和移动端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网络教育形式已经得到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普遍认可,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

    一、在线学习系统现状综述

    当前各种在线学习系统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商和教育机构的重点关注。这些在线学习系统的优势在于涵盖了大规模的(Massive)、开放的(Open)、在线的(Online)课程资源(Course),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拥有着一套独立的学习模式和管理系统。但是,随着在线学习系统的发展和推广,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海量信息资源的涌入,造成有效信息的筛选困难;信息资源的冗余,造成更新完善等方面存在时滞或延迟;教育资源供给与学习者需求的错位,造成授课目的与学习效果出现极大偏差;学习者的真实需求被海量信息所掩盖,造成个性化的精准学习目标成本过高等弊端。

    针对目前在线学习系统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学界进行了相关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卢文辉[1]探讨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内涵、功能和实现路径;吕婷婷、 王娜[2]研究了在线学习系统的教学模式;李斌[3]讨论了在线学习系统的教育模式的实践运用;肖叶枝、王鹏等[4]和穆肃、王孝金等[5]研究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学习策略;程璐楠、 韩锡斌等[6]和方嘉文、陈琦[7]以慕课为例阐述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发展及影响;莫意清[8]、邓国峰与庞智[9] 、刘建东[10]结合各自的专业探讨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Hew K F和Cheung W S[11]进一步研究了在线学习系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理论研究结论和在线学习系统运行实践的现状表明,现存的在线学习系统的严重弊端体现在教育资源信息传播模式的错位配置上。一方面,教育者根据学科设置进行系统的教学,另一方面,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比例越来越高,更多的学习者希望根据学习目标(比如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获取明确的知识点,或者说希望获得的教育资源可以直击考点,而不是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这种传播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其根源在于现存的在线学习系统绝大多数为自上而下的架构模式,学习者群体处于接收信息的被动地位,教学资源流向单一的弊端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根据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学习者目标为导向的原则,围绕学习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考研学习),提出一种全新的在线学习系统架构模式,建立“上—下—上”架构模式的全新在线学习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存在线学习系统的弊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二、学习者群体的特点及需求分析

    鉴于新建的在线学习系统主要面向具有考研需求的学习者群体,我们主要对这类学习者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

    (一)群体数量迅速扩张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就业报告[12]显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李雯靓[13]系统研究了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差异,收入、职业类型、就业单位性质等各方面的数据显示,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毕业生获得理想职业的必备条件。截至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从165万快速上升至290万,在 2017年后,增长趋势尤为明显,每年的增长人数都超过40万,如图1所示。

    考研意愿调查问卷数据表明,确定考研的学生比例为74%,明确表示不准备考研的学生比例为10%,持观望态度的学生比例占16%。因此,开发面向考研学习者的在线学习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精力投入倾向明显

    参照王岩[14] 编制的问卷标准,我们对考研学习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雷达图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倾向投入精力于数学和外语的人数比重分别为34.6%和34%。根据每年的考研成绩分析,数学和外语成绩不达标是导致考研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线学习系统选取数学和外语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内容。

    (三)在线学习方式比重提升

    考研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组合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课堂教学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日益提高。随着移动端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学习成为考研学习者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真正满足考研学习者需求的在线学习系统却并不多。

    (四)个性化需求明显增加

    考研学习者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更加希望获取的教育资源可以直击考点,当出现难点时,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具有针对性的解答。而当前绝大多数的在线学习系统是根据学科系统自上而下进行建设的,无法真正掌握考研学习者的痛点所在,因此建设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以学习者痛点为目标的新型在线学习系统势在必行。

    三、新型在線学习系统的架构模式

    新建系统命名为“研享”在线学习系统,以考研学习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考研数学和外语为主要教育资源。

    (一)系统运行机制

    经过前期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系统建设团队一方面充分了解了考研学习者的需求,将有关知识以精细化、离散化的教育资源形式呈现,推送到考研学习者的移动客户端,实现精准的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新建系统提供了互动机制,用户可以反馈需求信息,还可以上传自己的学习成果,审核合格后,可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推送,形成“上—下—上”的教学资源输送、循环和共享,如图3所示。

    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库部分、管理运行部分、用户部分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流动,为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提供保障,管理团队和用户双方实现良性互动。

    (二)系统功能划分

    新建系统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两大主要模块,并对管理人员、用户、资源等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其中包括五类人员组成模块:学习者初始空间、总运营员、平台管理员、讲师及资源提供者;四类学习资源呈现模块:视频、音频、图文、素材。另外,系统又设立了对应的专栏模块以及对学习者开放的独立模块,可以接收用户的资源服务。

    (三)角色权限开放

    在资源进行共享的基础上,引入权限共享的理念。新建系统设计了学习者的权限模块以便于更好地提供差异化服务,对于参与度高的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分享教学资源和学习经验总结。新建系统提供部分权限有利于学习者传输资源,管理员与教师审核后实现信息反馈和资源共享。

    (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作为线上教学部分的重要辅助,“研享”在线学习系统可以发布活动相关通知,学习者可在系统及时了解即将举办的线下咨询活动,提供考研信息发布、学习成果共享、考研经验交流等。

    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实践

    “研享”在线学习系统以手机端作为学习界面,以电脑端进行管理,结构如图4所示。

    系统设计了二维码,扫描后进入手机端登录界面,完成系统用户注册后,可以由首页进入课程列表,如图5、图6、图7所示。

    为了精确解决考研学习者的需求,系统的教学资源采用离散化方式,选取单个问题,大部分微课时长均不超过10分钟,采用靶向呈现。比如选取考研真题精讲,每道题都成为一个教学资源信息点,真正做到“短平快”地解决学习者的难点问题。另外,总体的知识梳理,则会以图片或图文等其他形式呈现,满足知识的整合及体系建构的需要。

    “研享”在线学习系统提供线下项目支持功能,用户可以查询线下项目的地点和时间,主要针对备考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或心理问题,提供信息咨询或心理疏导,力求给予有效解答的同时,缓解学生学习的焦虑情绪,创造一个具有活力且持续稳定的学习模式。

    “研享”在线学习系统提供的角色转换功能,确保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痛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全体学习者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

    五、“研享”在线学习系统应用效果及展望

    “研享”在线学习系统建成后,建设团队在多家高校的考研学生群体中进行了推广,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根据自身需求反馈了各类信息。同时,在建设团队提供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学生用户也提供了很多的优秀资源,有一部分学生经审核已经获得了教学人员的资质,已经初步形成了教学资源信息的“上—下—上”的良性循环,“研享”在线学习系统也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

    但是随着“研享”在线学习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一方面,系统信息资源总量增加,凸显建设团队人员不足的弊端;另一方面,受到手机屏幕尺寸以及视频画质压缩的限制,录播式的教学的质量还有提升空间。另外,网络信号及网速等客观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研究重点将放在努力优化团队成员的配置、提升人员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上,同时做到及时更新网络应用技术,创设更加完善的在线学习条件。

    六、结语

    在对现存在线学习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考研學习者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针对学习者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提出了信息“上—下—上”循环流动、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建设了全新的在线学习系统,深受广大考研学习者的欢迎。随着用户群体的增多、资源的积累和需求量的增加,“研享”在线学习系统建设团队将持续完善系统各项功能,为考研学习者提供更加高效的帮助。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文辉. AI+5G视域下智适应学习平台的内涵、功能与实现路径:基于智能化无缝式学习环境理念的构建[J]. 远程教育杂志,2019(3):38-46.

    [2] 吕婷婷, 王娜. 基于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英语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5) :85-90+131.

    [3] 李斌. 大数据挖掘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个性化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7):30-31.

    [4] 肖叶枝,王鹏,黄成云,等. 基于大数据的在线学习内容个性化精准推荐分析[J].微型电脑应用,2019(7):41-43.

    [5] 穆肃,王孝金. 在线学习中深层次学习发生策略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9(10):29-39+93.

    [6] 程璐楠,韩锡斌,程建钢.MOOC平台的多元化创新发展及其影响[J].远程教育杂志, 2014 (2):58-66.

    [7] 方嘉文,陈琦. 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例[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108-112.

    [8] 莫意清. 大数据驱动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实现路径: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35):179.

    [9] 邓国峰,庞智.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8(6):12-16.

    [10] 刘建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药理学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J].电子世界,2018(24):76-77.

    [11] Hew K F, Cheung W S. 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us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014 (12):45-58.

    [12] 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 2019.

    [13] 李雯靓. 本科、专科与研究生学历者就业差异比较研究:基于高等教育两阶段数据分析[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14] 王岩.大学生学习心理问卷的编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9):73-77.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