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时代雷锋精神加强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

    曹光柱 孙琳琳 轩娇

    [摘 要]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学雷锋的主力军,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要深刻理解、诠释雷锋精神的新时代特征。文章通过对雷锋精神历史脉络的分析,凝练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五个内涵,以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将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并提出加强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五个途径,全方位建设雷锋式学生社区,构建高校学雷锋常态化工作机制。

    [关键词]雷锋精神;内涵;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5-0139-03

    2019年11月12日,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座谈会在辽宁省抚顺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提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全民参与,拓展服务阵地,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1]。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学雷锋的主力军,正在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与此同时,探索高校学雷锋阵地建设具有创新性和时效性。

    一、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精神是以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雷锋同志的名字命名的精神,其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但却超越时代而历久弥新,是中国精神的写照,成为每一代中国人都为之奋斗的精神源泉。时代、观念在变,但先进精神永远不变。历届党中央领导对学习雷锋精神高度重视: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周恩来同志将雷锋精神阐释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江泽民同志阐释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胡锦涛同志也指出“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雷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 雷锋精神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褪色,但要为雷锋精神注入新时代的新内涵。

    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要深刻理解、诠释与认真学习雷锋精神的新时代特征,凝练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

    (一)忠诚为党的精神

    纵观雷锋同志短暂的人生,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引,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这些成为雷锋精神坚实稳固的根基。雷锋的初心和使命写在“为了党,我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我永不变心”的豪情壮志中,雷锋的初心和使命写在“风雨洗礼中,你的崇高的行为就是献身于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祖国效忠,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立功”的时刻准备中。雷锋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

    (二)刻苦钻研的精神

    雷锋精神又被人们称为“钉子精神”,在不同业务领域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刻苦钻研,拧在哪里都闪闪发光。雷锋用其一生坚持加强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练就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这符合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雷锋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学习之中。雷锋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岗位,都会满腔热忱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

    (三)团结友善的精神

    雷锋把自己的图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文化水平低的战友认字、学算术,一听说同班战友的父亲病重就以战友的名义给他家中寄去十元钱,平时还帮战友缝补衣物。他怀着一颗团结友善的心对待周边朋友,哪怕是对待不认识的人也尽心尽力、乐于助人。

    (四)无私奉献的精神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在其短暂的22年时间里,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他始终对人民群众怀着深厚感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他短暂的一生充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坚定信念。

    (五)爱岗敬业的精神

    “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虽然雷锋的一生很短暂,但他无论是当农业社的记工员、县乡政府的通信员,还是当工厂的推土机手、解放军的汽车兵,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二、坚持以文化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一)学生社区的概念

    伴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一个全新的名词“学生社区”逐渐取代原有的“学生宿舍管理科”。“社区”一词源自拉丁文communis,意即伴侣或共同关系和感情。19世纪以后,社会学家才逐渐确定其概念架构,但其定义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社区系指有共同关系与功能的一个区域,部分学者认为社区是具有特定的地理界限、人群的心理结合及社会组织的一个基本单位。简言之,社区系指具有共同精神、休戚相关的一群人所定居的区域[3]。而学生社区则限定了人群和区域,即生活在校园内的学生。学生社區不再仅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更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窗口。

    (二)思想政治工作进高校学生社区的意义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12月5日,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指出, 要探索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 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 优化评价激励, 强化实施保障, 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号召各高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因此探索打造以管理、服务、文化于一体的学生社区阵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推进思想教育进学生公寓,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伴隨高校后勤社会化,一大批专业化物业公司成为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如辽宁龙源、山东明德、上海生乐、苏州东吴等,其规范的管理、周到的服务,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以辽宁龙源为例,其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为清华大学、东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26所高校提供后勤管理服务,服务学生总数超20万人,其主导制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社会化服务标准》已经成为辽宁省地方推荐标准,《全国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创建指导标准》成为中国教育后勤协会行业推荐标准。职业化、规范化的物业公司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用新时代雷锋精神加强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用忠诚为党的精神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建设

    雷锋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时时、处处、事事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一名忠诚为党的共产主义战士。高校要在传统社区党建的基础上,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将雷锋忠诚为党的精神融入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增强学生社区党建的时代感。

    其一,坚持以学生党建指引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以社区中的学生为主体,建设融思想教育、组织管理、服务育人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将党支部建在社区楼座,将党小组设在楼层,实行“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社区党委”的组织管理模式。

    其二,开展“党员先锋工程进社区”“微党课进社区”“党员之家建设”等活动,丰富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形式,打造学生社区党建工作阵地,推进以党风促学风,深化学习型社区建设。

    其三,以高校学生社区作为组织发展的主阵地。通过社区楼座党支部、楼层党小组发挥党组织的联系与培养作用。全面了解社区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动态,并对学生进行培养与考察,为组织发展工作打基础;楼座党支部通过开展“文明宿舍”“标兵宿舍”“卫生积极分子”等评选活动,助力宿舍建设;也可以通过创建学习型党员宿舍,相互监督,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消除不正之风,打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社区环境。

    其四,设立党建功能室。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办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住宿压力,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可以在学生社区设立党建功能室,承担接待、谈话、活动等功能;还可以开展党员寝室挂牌、党员床铺评比等活动,增强党员榜样示范作用,强化党团的纽带联系。

    (二)用刻苦钻研的精神夯实高校学风建设

    高校可以结合学生住宿相对集中的特点,以寝室为基本单元进行学风建设,通过营造积极进取的高校社区学习文化氛围,实现“寝风”带“社风”促“学风”。

    其一,树立“抓寝风正班风,树社风促学风”的思想观念,加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明确优良学风寝室的建设方向。每学期开展“学霸寝室”“文明寝室”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让每个寝室在寝室长的带领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宿舍学期计划,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以先进带后进,有效提高寝室成员的学习成绩。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主体作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温馨舒适、积极向上、求知奋进的社区育人氛围,推进社区学风建设。

    其二,推进学生工作者进社区,树立“学风建设进公寓”的自觉意识。制定严格的辅导员进公寓制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接触,加强对学风状况的了解监督,把学生公寓管理和学生思想引导、学业指导、生活辅导、心理疏导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公寓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用团结友善精神构建高校学生寝室成员关系

    雷锋把集体比作大海,把个人当作一滴水,他正确诠释了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说明发扬团结友善精神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新中国成立、成长的历史证明,国家、民族只有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团结努力下,才能够保持活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4]。小到一间寝室,大到整个社区,团结友善对人际关系建设都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可围绕学校工作,开展创建雷锋精神文明社区活动,通过丰富的文明社区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增进感情和发扬相互合作的精神,增强寝室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营造良好的传递雷锋精神的社区氛围。

    (四)用无私奉献精神建设高校学生文明社区

    雷锋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5]。为社会做奉献就要像雷锋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学生是社区的主体,高校可在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组织和引导青年学生主动服务社区,在服务宿舍“小家”的基础上进一步服务好社区的 “大家”,做新时代雷锋传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文明社区的构建,既包括社区的最小单位宿舍的环境、氛围,又包括社区整体的风貌。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文明有序的社区秩序都需要每一位成员的无私奉献。

    (五)用爱岗敬业的精神将高校学生培育成时代匠人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扬爱岗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现代工匠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雷锋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学生社区中,专业化物业公司员工的敬业精神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通过就业指导,辅以学生每天亲身体验到的专业化物业公司员工的服务,使雷锋的爱岗敬业精神伴随学生专业知识的增长,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体现在未来工作的专业技术岗位上。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雷锋这种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着青年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以及练就过硬的技能本领和培养高素质的敬业精神。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高校要以新时代雷锋精神为引领,以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为主阵地,构建学雷锋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全员参与,形成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的生动局面,建设雷锋式学生社区,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 参 考 文 献 ]

    [1] 黄坤明.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推动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蓬勃发展[N].人民日报,2019-11-13(4).

    [2] 高志利.解构与建构:新时代雷锋精神再认识[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21-227.

    [3]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221.

    [4] 李印福,张召鹏.关于雷锋精神种子思想的研究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116-119.

    [5] 雷锋.雷锋日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