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悉心、恒心,让数学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黄亚奇

    [摘? 要] 数学阅读能力不仅服务于学生的应试和解题,更服务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地生根. 文章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初中生已有的数学阅读能力,针对性地践行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数学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 阅读;初中数学;培养;能力

    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的两大方式,通俗来说就是“听、说、读、写”,其中“听”和“读”是知识的输入,“说”和“写”是知识的输出. 阅读是人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知世界的必要途径,人类的进步离不开阅读. 在学习中,师生更倾向于将阅读与文科相联系,而对于理科则认为是以掌握方法、训练计算为主. 其实不然,数学阅读能力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中高考数学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的阅读,因此教师要将数学阅读的培养纳入常规教学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阅读观,并用一定的策略来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笔者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与反思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数学阅读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下文结合实际就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提高认识,强调阅读价值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提高对阅读的认识、知道阅读的重要价值,从观念上转变学生“数学只要学会算就行”的错误认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这几种方法来让学生提高对数学阅读的认识.

    1. 教学中的无形渗透:对阅读的重要性的传递可以看作是一种观念的传递,观念的传递有时并非需要特别强调,如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告诉学生应用题很大程度上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告诉学生近几年的中考对数学阅读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等,如此一来,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会数学阅读的價值.

    2. 师生间的深入交流: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是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深入交流,让其对阅读形成正确的认识.

    3. 主题班会的定期开展:开展有关数学阅读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对其认识阅读的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如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每学期开展两次“我与数学阅读的故事”主题班会,让学生自我倾诉、相互交流. 因为学生在自我展示之前都会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准备,所以这是在无形中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推进,每次班会课都收获颇多.

    数学阅读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能够助推学生认知水平的进步,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

    创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对数学阅读缺乏兴趣是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缺乏兴趣,所以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导致阅读能力下降,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新授课为例,引入一个新的定义或概念时,大部分教师会将关注点置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楚概念,而对于概念的来源则不会太过关注. 其实,对于数学概念的解读就是很典型的数学阅读,教师可以借助此机会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上册“2.1 正数和负数”(苏科版,下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正数和负数来源的数学史材料,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当学生知道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时一定很诧异,当学生了解到我国战国时期的刘徽首先给出了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时一定充满自豪感,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习的促进也有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常常从认识正数和负数开始,正数和负数内容虽简单,但却肩负着为学生开启初中数学学习之门的重任,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节内容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八年级上册“6.4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理解能力不强而导致的,对此,教师可以放慢脚步,引领学生挖掘题目中的条件,分析每个文字的含义,创设一个阅读的氛围,这样学生便能够逐渐对问题中的文字产生兴趣,对数学阅读产生兴趣.

    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拥有一颗慧心去发现每一个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契机,同时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用恒心去坚持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条件,增加阅读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学校早已被数字化校园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配备数学实验室及数学阅览室,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阅读机会.

    各种数学工具及数学软件是数学实验室的基本配置,学校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配备了线上及线下的学习资源. 通过线上的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查阅各种数学素材,如八年级上册“8.1 勾股定理”的新授课,笔者在数学实验室开展,整堂课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再查阅文献及资料,最终独立完成勾股定理的证明,最后的展示环节,学生代表熟练地讲述了勾股定理的历史故事,全班共展示出了勾股定理的六种不同证法,课堂教学超出了预期的效果;在七年级下册学完“十二章 证明”后,在章末数学活动课上笔者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世界级数学名著——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知道证明的意义,体会几何的严谨,让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除了上述实例以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设置数学文化角、成立数学阅读交流会、鼓励学生撰写数学论文等,这些都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数学阅读条件,用教师的慧心来增加阅读的机会,让数学阅读成为常态.

    悉心指导,教会阅读技巧

    众所周知,数学有史以来就被划分成为“理科”,因此它的阅读方式和与之对立的“文科”有所不同,它有着独特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这需要教师悉心指导,由此让学生的数学阅读发挥高效.

    教师对数学阅读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用数学的思维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加工. 这主要针对课本素材的阅读,以数学应用题最为典型,常常有学生不会“审题”,显然“审题”就是用数学的思维进行阅读. 例如“农场主李大爷的养牛场原有15头小牛和30头大牛,每天需消耗饲料675 kg,现李大爷又买了5头小牛和12头大牛,这时每天需消耗饲料940 kg,你能算出每头大牛和小牛每天各需多少饲料吗?”这道题是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结合的典型问题,在学生对该问题进行阅读时指导学生首先厘清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其次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然后找准等量关系,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组解决问题.

    2. 把握阅读重点.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都出现了“新定义题”的身影,这类问题选材新颖、立意独特、变化不断,让广大师生扩宽眼界的同时也费尽脑汁,其实在层出不穷的新定义材料中,只需抓住其重点,即定义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利用定义解决问题,抓住了这个重点也就学会了新定义题的阅读方法.

    3.扩大阅读范围. 要提高阅读能力,扩大阅读范围是必需的,对课本材料和教师指定书目的阅读只是浅层次的阅读,深层次的阅读需要博览群书,数学课外读物、与数学相近的学科及领域的读物等对提高数学阅读能力都有着助推作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合理选择及阅读.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不仅在课内,更需要延伸到课外,教师不仅需要有一颗慧心,更要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悉心指导,随时给予指导,让学生真正领会数学阅读的方法.

    让阅读成为习惯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最好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让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是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 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有所成效,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持之以恒. 慧心,让教师拥有更多的方法指导学生;悉心,让教师给予学生最真诚的帮助;恒心,让数学阅读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