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档案文化建设视阈下高校多馆合作一体建设

    毕娟

    摘 要:在档案文化建设视角下探讨高校档案馆与校史馆、博物馆三馆合作一体化建设,对重要的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激活、再现、传承,打造成为展览展示、校史文化挖掘与传播的多馆一体化展示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和科学普及的重要基地。

    关键词: 文化建设;高校;多馆合作

    高水平高校档案、校史、博物馆是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是优秀大学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统筹优化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资源配置,高校应当以文化建设为着力点,深化三馆合作一体化建设,创建多维大学史志文化品牌,传播弘扬精神和传承创新大学文化。三馆合作将以构建学校记忆为己任,对重要的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激活、再现、传承,开展校史研究和史志编研,创新特色大学文化传承,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教学科普、原创科研、文化传承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一、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建设现状与特色

    1.档案馆。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我国高校档案工作主要由高校的档案机构负责,是收集、保管和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本着集中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设有专人负责档案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建立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并视具体情况配备档案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档案馆集中统一保管了党政、教学、科研、产品、基建、设备、外事、出版物、干部人事、学生人事、财会和照片等各种门类的档案,它们反映了学校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历史面貌,并对学校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有凭证和参考作用。高校档案部门是收集、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档案的重要部门,立足于扎实的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探索档案工作新模式,寻求高校档案工作的新发展,与时俱进,追求卓越。

    2.校史馆。校史馆以时为经,以史为纬,以文字、实物、图片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示了高校办学风雨历程,客观记述了学校重要历史时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发展足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缩影,是宣传学校的重要窗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来访高校国内外嘉宾经常参观的重要场所。

    3.博物馆。高校博物馆集教学、科普、文化传承为一体,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普与文化、高校文化精神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博物馆多以珍贵实物为主,承载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厚重的历史积淀。作为高校博物馆,在面向学生、公众开展科普教育、爱国爱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传递人文精神和人类文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三馆合作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1.整合校史文化研究力量,服务大学文化传承的需要。档案馆、校史馆、航空博物馆三馆从不同方面记录和展示大学发展过程中教学、科研、育人、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的成就。三馆功能在以下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作为大学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源泉,在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三馆共同作为学校重要的文化传承单位或机构,也都具有“存史、资政、育人、沟通”的价值和功能。同时三馆根据各自职能定位,具体功能各有侧重。档案馆侧重于对历史文献和文化载体的收藏与利用;校史馆、博物馆侧重于对史料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示。

    综合来看,三者定位相近、业务相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馆实现一体化后,可以充分整合更有效打通大学史料的“收、藏、研、展、用”全工作体系,更好地开展大学历史文化研究,展现学校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促进师生、校友共同记忆和文化认同的形成。

    2.优化学校文博资源配置,实现建设过程互利互惠,相辅相成。档案馆收藏、利用;校史馆、博物馆挖掘、展示,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第一,高校档案馆丰富的馆藏可以为校史展览馆及各专题展览馆、博物馆的初期建设、后期补充和完善提供充实而可靠的历史文字材料、珍贵的照片材料及实物档案;第二,通过校史展览馆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将学校历史、大学文化、科研成果等直观生动地展现,让更多人了解和重視档案工作,进而起到良好的宣传促进作用;第三,校史馆基于对档案史料的研究和编研,记录和传承学校历史,发掘校史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也是档案馆拓展档案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

    3.解决发展短板和瓶颈,实现文博工作发展突破的需要。第一,档案馆的工作仍局限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立卷、编目以及对外提供利用等传统的档案基础业务,这种单一的传统档案工作模式使档案馆的发展陷入瓶颈,文化编研开发力量不足,制约了档案工作创新活力,创新和活力不足,档案馆边缘化趋势明显;第二,高校校史研究都是以档案馆(室)藏为基础,校史馆囿于规模,尚未建立独立的校史研究和展陈工作队伍,展陈内容设计、更新、维护力度不足,缺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实物史料展品;第三,目前博物馆现有布展内容单一,多学科展示度不足,需进一步提升定位,拓展布局。因此,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一体化建设是谋求新发展路径、深化档案管理、开拓工作新领域、构建新型场馆的重要途径,探索三馆一体化建设也是谋求高校新一轮战略发展中占据先机、取得主动。

    服务学校管理与大学文化开发展示工作需要,实行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一体化,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和文博体系多元化建设,有助于学校集约投入物质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破解相关工作发展瓶颈,促进档案与文博工作创新,集中打造有效展示大学深厚学术和历史文化积淀的高水平文博工作基地。

    4.推进大学文化发展,增强大学文化辐射能力的需要。一是校博物馆隶属于校档案馆,属于校档案馆的一个部门,或校档案馆与博物馆同属于某一单立的校文史中心或其他类似机构,如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船舶数字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南京大学拉贝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电子博物馆和电视机工业博物馆;东南大学吴健雄纪念馆等。二是档案馆、校史馆和博物馆互相分立,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上具有较明显的独立性。比如,清华大学数字博物馆和美术学院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和地质博物馆、复旦大学博物馆等等。

    美国哈佛大学档案馆、哥伦比亚大学档案馆、日本东北大学档案馆等世界著名高校档案馆均为“收、藏、研、展、用”一体化的机构,以其馆藏的丰富和极具特色的展览与编研闻名于世,吸引了全世界学生和学者前往研究学习,极大提升相关大学文化价值观念在全球的影响力。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多馆并存,多学科并举”的综合展示传播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实行文博一体的工作体制,学校档案馆负责校史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船舶数字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和拉贝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建成后,档案馆统一管理;东南大学档案馆管理校史馆和吴健雄纪念馆;河海大学档案馆管理校史陈列馆和张闻天陈列馆;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管理校史馆、无线电电子博物馆和电视机工业博物馆;吉林大学档案馆管理校史馆和科技馆。

    上述高校多馆合一建设管理体制上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服务高校文化建设,也成为高校档案馆信息资源开发的典范,在传播学校优秀历史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塑造大学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成绩斐然。三馆一体化建设是高校文化“新生力量”的标志,是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也是优秀大学的重要标志。

    5.国家“四位一体”功能建设要求。在国家积极倡导档案馆“四位一体”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强档案馆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档案馆‘四位一体的含义是把档案馆真正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中心和档案利用服务中心。”这就强调了档案馆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文化和社会功能。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文化阵地,名师名家荟萃,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硕果累累,有着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资源。而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三馆作为学校历史记忆的集中珍藏之地,其文化传承功能必然是不容忽视的。如何使这种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则需要搭建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三馆一体化建设是发展趋势。

    三、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一体化建设的构想与思路

    1.整合思路。职能定位:三馆合一整合学校档案资源、校史资源、与博物馆资源,构建集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史志编研与文化开发、特色博物展陈、实践教学育人、资料信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知识储备与文化育人平台。

    发展目标:三馆合一逐步建成“四基地一中心”发展格局,即学校重要档案的保管基地、校史研究基地、爱国爱校教育基地、多学科交叉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及档案、校史、博物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心,从而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史料编研、校史馆、博物馆建设多头并进,争创现代化的先进、新型高校文博基地。

    机构规格:正处级建制,设馆长1人,副馆长3人;下设7个业务科室,分别是综合办公室、档案业务指导室、档案保管利用室、人事档案室、校史学术研究室,校史博物展陈室、信息技术中心,文化创意开发部、文物征集室、志愿者管理培训中心等。

    2.运行体制

    (1)成立博物馆专家学术委员会。聘任校内外学科领域著名学者5~10人作为首席专家和首席工程师。主要任务:编制和实施高校博物馆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展陈设计指导咨询工作。

    (2)日常馆务会与建设与发展联席工作会议。定期召开,日常工作由馆务会讨论决定,联席工作会邀请专家委员会成员研讨发展目标、任务、沟通协调、条件建设等以及保障发展资源重大问题。

    (3)设立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由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用于支持场馆建设、专家聘任、展品征集、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等。

    (4)物业管理。委托开展楼宇综合物业保障管理服务;授权开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与宣传。

    3.发展思路。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探索运行机制,整合三馆机构。在学校档案校史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实行一支队伍多块牌子的运行机制,在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岗位职责、经费保障方面统筹考虑,进行一体化设置,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效益。整合档案、校史、博物馆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同时成立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第二,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整合馆舍资源。优化馆舍空间功能布局,现有档案馆馆库以文书、基建、学籍档案为主,依托服务大厅开展档案服务,博物馆以实物、照片档案为主,形成展陈中心,保管、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管理服务、陈列展览、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身,内部建设满足展橱、展板、展柜及多媒体展览等多元化需求,以及学校档案存储、保护、利用等特殊需要。一座集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于一体的文博体系,形成一个具有高校特色、保存高校历史展示高校文化、传承高校精神的综合性平台。

    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坚持人才强馆,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重点引进档案学、历史学、博物馆学、计算机学等相关学科优秀人才,通过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人员队伍结构,努力营造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成长有环境的工作氛围。

    第四,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夯实工作家底。加大名人档案、珍贵档案史料的征集力度,广泛发动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离退休教职工及家属、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征集活动中来,以征集或捐赠等形式收集优化三馆馆藏,尤其抢救性征集建校初期重要的实物、照片、视频,还原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原貌和反映重要历史节点的大事要事,积极建设作为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以及优秀大学的重要标志的高水平高校文博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科普教育、文化教育功能。

    第五,进一步加强史料编研和文化开发。高校档案编研和校史研究都是以高校档案馆(室)藏为基础,以满足高校和社会利用档案的需要为目的,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挑选,使档案管理 “深化”,档案资料 “活化”。一是积极推进档案史料和校史研究工作,循序渐进开展史志编研,续编校志、续修校史,加大传承、传播大学文化的力度;二是构建集記史、存史、展史于一体的档案文化建设体系,以馆藏资源为依托,拓展档案编研和档案文化开发,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档案文化品牌项目;第三,挖掘老校友的“口述档案”,用文字、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种形式为“濒危文化”建立档案,积极承担起为学校守历史、存记忆的神圣使命。

    在学校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拓展育人功能,创造文化育人的先驱和重要阵地的档案馆/校史博物馆将深化合作,多馆合一,逐步走出教育“内循环”,融入社会“大循环”,发挥独特的育人作用,强化、彰显教育和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成为展览展示、校史文化挖掘与传播为目的的多馆一体化展示服务平台,校史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成为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和科学普及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李雪冰.“三馆合一”特色服务模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

    [2]赵增和.多馆合作开发机构知识库的内容建设与策略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

    [3]马 雁.试论档案记忆视角下的高校档案工作的转变与拓展[J].山西档案,2016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