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路径探析

    王桂霞 张媛

    摘 要: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是孕育青年人才的摇篮,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新鲜的血液,是学生灵魂成长的栖息地。让学生在红色旅游中,学习革命先辈的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高校文化传承,有利于学生提高个人的品格,增强其精神力量。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高校党建视域下红色记忆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代码:JY2-0000-20-05)。引言

    本文分析了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关系,让红色记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有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以及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同时,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高。一、高校文化建设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一)高校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以教学工作为主,忽视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业,还应承担起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任。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63.2%的学生表示在课余时间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因此可以看出学校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使很多学生课余时间在寝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首先,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而忽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其次,许多高校不注重指导学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让学生没有接受足够的党政思想教育。在组织党支部活动的时候没有规律,领导在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时以理论为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是大学生精神之魂,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没有进行足够的学习,缺少精神动力,才使得行为上的懒散没有目标,思想和政治上的不正确[1]。

    (二)多元文化影响高校文化建设

    文化的多元性本是体现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好的体现。但是文化有糟粕与精华之分,在接受外来文化的时候,要仔细甄别,剔除外来文化中糟粕的部分。现在人们处于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让人们更快地了解世界,也容易受别人的文化影响。尤其是现在短视频的迅速发展,让人们能够接触到不同层次、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在这些传播数据中不乏诱导性、欺骗性、攻击性的言论和思想。很多的青年因为没有接受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学习过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而误入歧途[2]。因此,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甄别外来文化中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党的政策方针能否在高校全面落实,是能否完成党要求的教学目标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较多问题。首先,院系的党组织的核心力量不够明显,存在“党政一家”“党政不分家”的问题,造成了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混淆的局面。其次,目前党组织活动不规范,三会一课、理论学习等活动没有形成规律。导致党员教师不能够及时学习党的指导方针,延误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再次,党支部活动缺乏新意。尤其是越来越多年轻教师加入高校教师行列,成为高校党组织成员,支部活动卻仍以理论培训为主,缺乏生动的事实描述讲座活动,难以吸引青年党员的注意。最后,党组织的领导人在领导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整体性。尤其是大量年轻的党员同志加入,高校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年龄差距较大,在领导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成员声音不一等问题。党组织的领导人不仅要成为党的建设带头人和学术上带头人,还要凸显党组织在高校科学发展和建设当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党组织的领导在给党员教师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常常脱离实际生活,政治目的太强,缺乏人本精神,不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更难以让青年教师学习到党的方针,产生不了吸引力,这样的党组织领导也缺乏亲和力。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宣传以及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没有和互联网相结合,忽视了互联网的作用,轻视了网络宣传的力量[3]。很多党组织的活动内容还以布告栏宣传为主,或者要求党员教师必须参加宣传活动的通知以传统的方式发布。二、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路径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大于内容

    笔者根据网络数据进行整理发现,我国从2011—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从660万增加至834万。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不断递增,我国就业环境日益严峻。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快速地融入社会,高校逐渐将教育重心放在了技能和学业上的培训,主要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缺少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的思想教育培训,忽略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虽然在国家教育目标中有明确指示高校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但是外在大环境的压力迫使高校不得不以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虽然在高校中也可以看到关于“红色”的学习,但终究是形式大于内容。学校在策划红色旅游活动时,会评估让学生出校参加活动的风险,而很多高校因难以承受这种大的风险,而选择放弃让学生参与红色旅游。还有部分校内活动,也以展览和讲座为主,让学生提交观后感。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对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没有任何帮助。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不完善

    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红色旅游是学习党指导方针的重要手段之一,继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在红色旅游胜地接受精神上的洗礼,灵魂上的熏陶。大学生们学习红色思想,接受党的思想教育既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奠定了精神基础。因此高校有责任利用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让大学生们学习革命先辈们的艰苦不屈、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可以适当给予学生自由,放弃那些让学生在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后提交观后感或让学生参观某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提交活动感受的方法。这些陈旧的方法不仅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也无法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要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去往上海的3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市青浦任屯血防陈列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再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名人博物馆中的人物历史或者战役博物馆相关的故事。要求学生提交在本次红色旅游参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精神,讲述其中的名人名事并和其他的同学进行

    分享[4]。

    (三)红色旅游资源在呈现上缺乏创新

    上海市虽然有多个红色旅游资源,但是在展示模式上仍然以纪念馆、博物馆为主。比如,以上海宋庆龄故居博物馆为例,其展示了很多关于宋庆龄曾经使用过的物件和她本人所收到或者书写的信件。虽然这些物品承载了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形式过于单一。在自媒体时代,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以更加亲切的方式呈现在众人面前。如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宋庆龄本人的文创产品在网络上进行售卖,或者以宋庆龄的名义在网络上注册社交账号与网友互动。但是大多数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利用互联网方面还不是特别熟练,有些生硬和死板,因此难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钻研兴趣。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在众多自媒体当中“出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四)红色旅游资源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很多红色旅游资源存在交通设施不便、地段偏远、旅游产品不新颖以及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大大减少红色旅游人数,淡化人们的红色记忆。三、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路径

    (一)合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

    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先后在2004—2010年、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颁发并实施了3个关于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指示纲领。第一,为了完善红色旅游基地及周边的基础设施,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和红色旅游基地共同商讨,红色旅游景点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特别是青年游客。红色旅游景点可以与高校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来高校来说降低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风险,提升了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率。对于红色旅游景点来说,可以获取稳定的客源,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为红色旅游资源后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第二,高校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时,要以高标准严格把关每个环节,如陪同的教学人员、进行社会实践的红色旅游景点以及活动环节的各个方面。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参观为主,教师或当地工作人员讲解穿插进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对红色记忆深入思考,获得更深的领悟。教师以红色旅游资源为课堂,让学生在游览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怀[5]。

    第三,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以及社会公益组织进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教育基地提供资金支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身就是一个收益甚微的社会公益项目。其建设的目的就是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没有把商业因素考虑进去。红色旅游基地是一个长期的、收益较低的大型社会公益项目,单凭政府长期的支持是不足以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变得更加完善的,还需要更多的民营企業的帮助,使红色旅游基地能够更加完善,让更多的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记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二)构建红色旅游基地专家资源库

    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该联合起来成立专门的项目组,邀请红色旅游资源讲解的复合型人才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讲解培训,基地的讲解员经过培训后组成一个专业的红色旅游基地的资源库。政府和学校相互配合,红色旅游基地建立专家资源库需要帮助的时候,高校应大力为实践基地提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尤其是当实践基地碰到学术上的难题,高校要充分给予援手,帮助基地完善红色旅游基地专家资源库。同时,基地内部也要自觉招揽或者引进复合型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结构体系。从人员结构的角度来说,更加稳定,也有利于基地长期且稳定的发展。只有基地内外双合作、双发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更多的客源。

    (三)让高校和红色旅游资源景点融合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尤其是短视频和自媒体平台发展迅速,人们获取信息和向世界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更加便捷。高校和红色旅游景点可以联合举办一些有关红色旅游资源的活动。比如,两者合办微电影主题活动,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可以设置丰厚的奖项等;在高校或者在基地联合举办大型展览活动,并且设置免费班车,在展览的活动过程中,方便学生在高校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间往返。在建国建党建军的节庆日时,高校和基地还可以双方输出人才,联合举办大型的表演活动,让校内校外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增强宣传效果。四、结语

    本文深入且细化地分析了红色旅游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高校文化如何传承创新以及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由此而知,红色旅游资源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对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影响整个校园文化甚至社会整体的文化氛围。参考文献

    [1] 高春波.创新党建教育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N].长沙晚报,2019-08-29(010).

    [2] 庹盼.发展红色旅游的四个重大意义[J].中外企业家,2014(23):209.

    [3] 阎友兵,张丹.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4-36.

    [4] 杨春扬.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融合发展机制的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51-152.

    [5] 杨凯.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80-82.